标题 |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 |
范文 | 苟辉军 [摘? ? 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主渠道。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围绕“读”做文章,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拓展延伸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语文教师需要立足文本,寻找拓展切入点;立足课堂,拓展学生阅读的思维空间;立足学生实际,围绕文本有效拓展延伸;注重课外拓展,开阔学生视野,以指导学生到更广阔的文学天地中去获取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关键词]拓展阅读;初中;语文教学;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 G633.3?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19)18-0003-02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学要以文本为中心,通过打破教材的限制,拓宽学生的阅读視野、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实现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进行拓展延伸有利于拓展学生阅读的深度与广度,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立足文本,寻找拓展切入点 拓展阅读不仅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而且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一个基点。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重提高阅读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吃透文本内容,感受和体验作品的语言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1.比较同一作者在同一时期的作品,挖掘思想内涵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了许多作者在同一时期的作品,尤其是一些文学名著,通过比较解读分析这些文章,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者在这一时期的思想发展变化,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阅读,在阅读中领会文章的主旨和内涵,同时也教给学生自主探究阅读的方法。例如教学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这篇散文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鲁迅“弃医从文”的具体过程,加深对鲁迅爱国情怀的理解,笔者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小说《药》,引导学生分析华老栓买“人血馒头”的目的和最终的结果,深刻认识当时中国国民的劣根性,让学生深层次地了解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背景。 2.在诗歌教学中拓展题材,强化学生对诗歌的认识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诗歌题材主要有边塞诗、田园诗、送别诗、爱国诗等。在教学中,适当拓展相同题材的诗歌,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他们把握同类题材诗歌的特点,再现诗歌的意境,强化对诗歌的认识。比如在教学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送别诗时,先引领学生拓展阅读李白的《送友人》和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在归纳中国古代送别诗的共性基础上,让学生明确送别诗主要抒写的是离情别恨,表达的是对离人的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在情感表达上,或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抱负,或借送别表达思古之情,或在离别之意中渗透出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或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兼抒别情。这类题材的诗词所采用的表现手法以直抒胸臆、借物抒情、借景抒情、借乐景衬哀情等为主。 二、立足课堂,拓展学生阅读的思维空间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语文课堂是以师生双边活动为主的课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又要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拓展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的空间,让他们在愉悦中提高审美情趣,体验创造的乐趣。 1.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活跃学生思维 在拓展阅读中,教师首先要准备好阅读的材料,并且选择合适的时机切入教学,在阅读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活跃学生思维,还要在阅读中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质疑,不断提高拓展阅读的效果。如笔者在教学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时,在课前先让学生借助网络搜集有关都德的资料,为学习《最后一课》做好铺垫。然后在讲授中给学生讲解当时的一些背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法语是最美丽、也是最严谨的语言。最后通过讲授课文,让学生懂得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要好好保存自己的语言,因为从某个角度来看,语言就是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通过这样的拓展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当时法国人民的愤怒与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2.恰当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拓展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例如笔者在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时,就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由于三国时代距离我们生活的时代很久远,学生无法通过想象明白文章中的含义,笔者收集了相关的影视资料和一些关于诸葛亮的资料,利用多媒体展现给学生看,使学生在课前就对《出师表》的写作背景有了充分的了解,还让学生在观看影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诵读,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诸葛亮的爱国情怀。课后还给学生展示有关《后出师表》的资料,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量。这样不仅有效完成了课堂教学目标,而且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三、立足学生实际,围绕文本有效拓展延伸 学生是语文拓展教学活动的主体。语文教学需要拓展,拓展是为了丰富中学生的语文知识,因此拓展要立足于语文文本,着眼于学情,千万不要为了拓展而去拓展,更不能把拓展看成是一种表现形式。拓展的时机、拓展的知识、拓展的广度和拓展的中心都应围绕文本去规划。文本拓展既要超越文本,又要反过来为文本服务。 教师在进行拓展教学时,要在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提高拓展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杜甫的《望岳》《春望》《石壕吏》时,考虑到初中学生对诗歌的鉴赏术语和手法了解较少,笔者在课堂上先给学生讲解一些诗歌鉴赏的小知识,如讲解意象、意境、典故的引用以及表现手法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较好地理解诗词内容,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在拓展教学中还要关注学生的学情,防止在拓展教学时出现无度拓展、无序拓展和无效拓展等问题。在拓展前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认真分析,及时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通过检查课前的预习情况来精心设计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拓展活动,彰显学生个性,在教学中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能激发他们学习热情的拓展课堂。 四、注重课外拓展,开阔学生视野 语文课外知识的拓展延伸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来说十分重要。语文知识的拓展延伸主要包括文化知识、历史知识和哲学知识的拓展延伸。教师要想方设法给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去阅读欣赏,给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机会,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写好读后感,做好阅读评价,并通过成果展示活动,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而考查学生阅读的水平和能力。要缩短课本与生活的距离,打破时空限制,把课文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去感受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初中语文教师要立足学生、立足教材、立足课堂,充分挖掘拓展教学资源,把握好拓展教学重心,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宁生.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拓展延伸策略的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3(12):26-28. [2]? 常莹,孙淑芹.初中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4(9):6-8. (责任编辑 农越华)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