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情境创设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范文

    陈建勤

    [摘? ?要]创设教学情境是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创设情境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通过实验、生活、化学史、猜想、对比、认知矛盾、习题等均可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进而激活学生思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创设情境;化学课堂教学;实验;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33.8?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7-0081-02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者必然和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相互联系,所以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在实际环境中,利用原有的知识去对当前学到的新知识进行一定的同化。因此,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已然成为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关键环节。

    创设情境应遵守以下原则:1. 诱发性原则。即在创设情境时,要让所设情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诱导其求知的欲望;2. 适度性原则。即在创设情境时,必须根据特定知识内容及教学目标,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利用原有的知识去对自己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进行同化,并在此基础上设置问题;3. 层次性原则。即在教学中,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的内容,应设计一组有层次的问题,层层推进,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来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创设教学情境,从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一、通过实验创设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概念、理论产生的基石。

    通过实验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 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感性材料, 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抽象和概括等,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钠的重要化合物的知识之前,可先做一个“滴水生火”的实验:上课前先将少量过氧化钠藏入一小团棉花内,课堂上往该棉花上滴几滴水,由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同时放出氧气助燃,棉花随即被点燃。异常的现象使学生非常好奇,让他们感到疑惑的是:水能灭火,为什么也能点火?于是带着探究释疑的心情,积极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此时,学生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原因,教师只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便可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训练他们思维的深刻性。

    二、通过实际生活应用创设情境

    知识是直接地或间接地与实际应用联系在一起的,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社会新闻设计教学情境,以促进学生对教材抽象内容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价值。例如,在学习乙炔化学性质时,导入新闻资料:1978年1月27日,广州珠江海口希腊海轮阿比里奥号发生爆炸,大火连烧几天几夜,直接原因是台风使海轮触礁,造成海水接触700多吨电石(一级遇水燃烧物质)生成易燃物质而引发了火灾,这种易燃物是什么呢?通过上述新闻创设问题情境,既引发学生关心社会,了解化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活动中的作用,又能促进学生积极联想、拓宽思路、活跃思维,为乙炔的学习激发出求知的动力。

    三、 通过化学史创设情境

    利用化学史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还有助于教师进行科学方法论教育,开展顽强探索的科学精神的教育。 例如,在《氨》这一节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合成氨工业的化学史来创设教学情境:合成氨工业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解决了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和死亡问题。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对合成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实验,终于在1908年用N2和H2在600 ℃、200个大气压下合成得到氨,这是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弗里茨·哈伯本人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1931年,德国化学家卡尔·博施改进了合成氨的方法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007年,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深入研究了合成氨的机理,也因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合成氨发展史的同时,介绍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的艰辛,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顽强探索的科学精神,并以此激励、培养他们的学习意志。

    四、通过科学猜想创设情境

    科学发展史是一部对猜想不断验证、充实、修正和完善的历史。科学理论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猜想论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创设猜想教学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形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存在优先规律,那么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反应时,哪种还原剂先反应呢?如将酸性KMnO4加入含有I-、 S2-的混合溶液中, KMnO4先和哪种离子反应?可提出猜想1: KMnO4先和I-反应 ;猜想2:KMnO4先和S2-反应 ;猜想3:KMnO4同时和I-、 S2-反应。接着进行实验验证:将酸性KMnO4逐滴加入含有NaI、 Na2S的混合溶液中加以实验探究。这时学生的思維处于“猜想情境”中,在内在动力的驱动下,学生会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地验证猜想,不停地深思探索,直至获得正确的结论。

    五、通过对比创设情境

    对比是对事物内部本质属性的比较。学生的思维在多事物、多角度的本质上深入对比,就能增强识别能力,领悟问题实质,因此对比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如在讲“摩尔”概念时,引导学生找出概念的主要成分“摩尔是单位”,联系常见的质量单位千克、长度单位米、时间单位秒等来理解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总结出摩尔更像我们日常所用的单位“打”“双”,包含微粒的数目和一定量微粒数目的总质量两个量,引导学生从常见的例子去理解摩尔的概念。又如,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与其概念相似的有“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以及“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进行“三同”的比较,会发现它们的对象是不同的:一个是“原子”,一个是“单质”,一个是“化合物”,从而让学生更透彻地领悟同位素概念的本质。

    六、通过认知矛盾创设情境

    我国古代教育家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认知矛盾,在学生知识疑惑处、在学生意见分歧处创设情境。

    如在“电解原理”的教学中,先提出:市面上售卖一种水质检测器,用来检测自来水的水质情况,其结构是铁作为阳极、铝作为阴极。电解自来水时,发现自来水变黄,售卖者就表明此自来水含有较多污染物。后来有關部门认证这是一种欺骗群众的虚假产品。因为不管水是否纯净,只要用铁作为阳极进行电解,就一定会产生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此时学生会产生疑问:这种水质电解器电解水后产生的现象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被认证为虚假产品? 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节课的电解原理,更容易激发联想思维,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去探索当前的新知识。

    七、通过习题创设情境

    习题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习题教学中,可通过“出题 ─思考 ─ 分析讨论 ─ 归纳 ─检验”的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模式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具体的化学过程的理解,运用已有知识,结合有关信息,独立地并创造性地进行判断、思考,最后通过分析和总结,对题中的化学思想或方法进行提炼、升华,形成规律。如在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时,先让学生做练习:请写出化学式C4H10O所有可能物质的结构简式。然后分析-C4H9可能的结构,从而探索归纳此类题“C4H10O属于醇的同分异构体有多少种?C5H10O属于醛的同分异构体有多少种?C5H10O2属于酸的同分异构体有多少种?”的解题方法。其实只需抓住-C4H9可能的结构,不管-C4H9是与-OH结合还是与-COOH、-CHO结合,其种类数是一样的,都是4种。最后让学生加强练习“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多少种?(不含立体异构)”来检验归纳的规律。

    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通过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可以更好地“教人发现真理”。化学课堂是一个教人发现真理的地方,教学过程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课堂结构,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国家培养更多高质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责任编辑 罗? ?艳)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3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