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落实儿童本位,让童话教学回归本源
范文

    陆月红

    摘要:童话是一种以儿童为对象的文学体裁,其故事内容迎合了儿童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方式,深受儿童的喜爱。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童话内容的教学,可以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做出有效的提升。本文从激发童真,体悟童话作品虚拟之精妙;开掘童趣,身临童话作品梦幻之境界;激发童思,绽放童话文本语言之魅力等三个维度,探讨了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童话阅读教学。

    关键词:对应思维;绽放童思;开掘童趣;儿童本位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9-084-2

    童话教学在于将童话中的那份童真、童趣,世间的真、善、美传递给小学生。童话教学重在让小学生感悟童话美,带领小学生徜徉在美好的童话世界里,让小学生留下属于自己的美好回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营造活泼和谐、互动交流、传递感情的教学氛围。笔者认为,童话教学,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展开:

    维度一:激发童真,体悟童话作品虚拟之精妙

    1.对应儿童思维,解构童话文本的特点

    什么是童话?顾名思义,即以儿童的语言来讲述故事。马克思范梅南说过:“儿童是上帝派往人间的天使,是成人之父。”儿童观照世界的方式和视角与成人有着较大的差异,他们好奇爱问、天真稚嫩。以统编版二年级上册为例,编选的童话故事都是以拟人体的方式呈现,形象包括了小蝌蚪、小兔子、青蛙等不同的故事,一些自然界中没有生命特质的风雪、水雾等都具备了人的生命情感和思想物质,这一切都彰显了童话的内在特质,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积极体现。

    2.依托共性规律,聚焦童话文本的特质

    特质,是基于事物特点基础上的个性化呈现。对童话文本的解读与开掘,不仅需要利用童话的特质来把握其童话的一般性规律,同时也需要聚焦“这一篇”童话独特的内在规律。

    以《雾在哪里》这篇课文为例,作者创作的宗旨并不是向学生传授关于雾的科学知识,而是将雾完全看成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赋予了孩子以丰富的认知个性。开篇“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作者笔下的雾会飞能跳,还能自言自语,顽童的形象非常鲜明,这就为下文中雾的思想行为确定了基调,凸显了童话的内在特质。

    3.细化研读文本,彰显童话文本的特色

    每一位童话作者其实都是一位出色的儿童心理学家,他们的作品往往都是緊扣内在的认知心理展开创作的。还以《雾在哪里》这篇童话为例,雾是主人公,这点毋庸置疑,但作者还在行文中着力描写了小黑猫的形象,教师可以紧扣“摇着黑尾巴”“悠闲地散步”等关键性词语,先感受小黑猫的典型形象。在这样的基础上,扩展学生的想象:在雾气笼罩之下,小羊小兔、小鸡小鸭等一些小动物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教师可以分别从自己眼中雾的形态、颜色、作用、危害等不同的维度展开教学,从而有效地突出了这一篇文本所蕴藏的丰富价值。

    维度二:开掘童趣,身临童话作品梦幻之境界

    有人说,童话是离儿童内在心理最近的一种文学样式。只有真正激活童话作品中的趣味性因子,童话教学中的学生才能真正地忘却自己,而成为作品中的角色,与文本同呼吸、与人物共命运。

    1.体悟语言,开掘童趣

    《风娃娃》这篇充满童趣的童话作品与《雾在哪里》相比,不要说摸不着了,甚至连看都看不见。从科学客观性视角来看,空气流动形成了风,看不见且摸不着,需要借助于具体事物的变化,才能感受到风的存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凭借自己积累的原始性经验,说说你是怎么感受到风的到来地。很多学生从书页翻动、树叶声响、头发飘动、红旗招展等生活细节感受到风的状态。此时,教师话锋一转:“那作者是怎么来描写风娃娃的呢?”一句话就将学生的关注力从基本的生活状态中转移到文本的世界中,并组织学生在仔细阅读中圈画出描写风娃娃状态的语句。最后,学生通过个人朗读、集体展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发现并感受童话作品中语言的趣味性。

    2.多重形式,彰显童趣

    童话作品的趣味性是教学的重要抓手,抓住了趣味就抓住了学生的关注力,在引导学生感受趣味性之后,更需要以所教学的童话文本为载体,展现风的内在价值,为学生搭建多种展现平台,在彰显童趣的过程中深化感知与表达能力。

    在教学《风娃娃》时,教师设置了三个教学版块:首先是猜风——学生结合童话内容猜测不同环境下吹出来的风是什么样的,初步感知寒热之风、凉暖之风在性质上的不同特点,然后借助于事物摆动幅度的大小感受风的强弱程度;其次是读风——从文本内容出发,梳理风娃娃到过哪些地方,运用自己的朗读展现风娃娃做好事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心情以及好心办坏事后被人责怪的委屈,用声情并茂地朗读来体会童话作品中的乐趣;最后是演风——可以从文本的内容出发,将表演分为“田野”“河边”“广场”三个不同的场景。在组织学生展开表演时,需要将童话文本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加以内化,并依照所承担的角色通过自己内在的语言系统和思维逻辑加以展现,真正将蕴藏在文本中的童趣彰显出来。

    3.体验代入,创生童趣

    儿童阅读心理学研究表明,真正高效的阅读绝不是要让学生做一个冷静客观的旁观者,而是要将自己的身心意识融入到文本的世界中,将自己看成是童话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以鲜明强烈的带入感来强化学生的认知,创生童趣奠定基础。

    如在教学《雪孩子》一文中,教师发现课文中有很多描写雪孩子动作、语言等细节的语言,将一个活泼可爱的雪孩子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教师就可以尝试将文本中的第三人称“他”改为第工厂污染等多方面进行专题调查研究,触目惊心的图片和数据加深了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生物教学效率。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对生物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解决生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重难点,使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邹树清.加强学生生物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05,12.

    [2]胡卫平.中学生科学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学研究,2004,5.

    [3]张熊飞.生物教学要狠抓形象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1992,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