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迁移类化获灵感 活动探索得真知
范文

    袁乐

    

    

    [摘? ?要]数学活动课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学会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设计和提炼优质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从而获得真知,提升能力,发展思维.

    [关键词]数学;活动课;实践

    [中图分类号]? ? G633.6?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19)23-0009-02

    中学数学教育应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索和解决问题.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多角度设计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探索中得到真知.

    笔者从一道教材中的习题出发,提炼思考“求内角和”的新角度,并展开一节研究“多角形内角和”的数学活动课,将思考整理成文,与同仁交流.

    一、基于课本,提出问题

    在苏科版七年级第七章第5节《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中,有这样一道课后习题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和思考.

    如图1,S是六边形草地ABCDEF的边长.小明从点S出发,沿着它的边步行1周回到点S处,小明转过的角度总和是多少?这说明了什么?

    这是一个有趣的“环形跑道”的模型.把多边形ABCDEF实体化成生活中常见的环形跑道A-B-C-D-E-F-A . 我们可以假设,在环形跑道内部有一个观测者,无论观测者面朝哪个方向,跑步者按照逆时针顺序跑完一圈,总是会从他面前经过一次. 因为在每个顶点处,跑步者身体轉过的角度,就是这个多边形一个外角的大小,所以利用这个模型,可以解决所有(凸)多边形外角和问题,都是需要跑一圈,外角和为定值360°.

    对于(凸)多边形,显然内角和加外角和一共等于180° n,减去 “外角和360°”,则可以得到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相较于课本上“分割转化成三角形而得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这种“静态”的研究视角,它显得更加“动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操作性.

    能否利用这个全新的视角,去解决更加复杂的图形的内角和问题呢?

    

    图2-1? ? ? ? ? ? ? ? ? ?图2-2? ? ? ? ? ? ? ? ? ? 图2-3

    二、明确定义,尝试探索

    由于形如上述的图案在中学课本中没有明确的名称,为了叙述方便,不妨将这些图案称作“多角形”.它们可以看作是在同一平面内一条首尾相连的折线所组成的图形.

    教师开展专项数学活动课《有趣的多角形》.

    [课堂实录]

    教师:你能求五角形、六角形和七角形的内角和吗?

    学生充分交流,讨论思考.

    学生1:可将五角形分割为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定理,可以将要求解的五个角汇聚到同一个小三角形中,很容易得到五角形的内角和∠A+∠B+∠C+∠D+∠E+∠F=180°.

    学生2:通过分割,也可以将六角形和七角形转成熟悉的三角形、四边形,像这样计算(学生上台演示),得到六角形的内角和为360°,七角形的内角和为540°.

    教师:如果是更加复杂的n角形,大家能计算它的内角和吗?有没有相应的内角和公式呢?

    由于图形复杂,难度增大,学生无法解答,教室陷入沉默.

    三、对比观察,小心求证

    在思考和解决新的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借鉴已经学过的知识和累积的经验结论,即所谓知识的迁移.

    [课堂实录]

    教师:不妨算一算熟悉的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对比数据,或许会有一些发现.

    学生计算整理得到表格:

    [n n边形 n角形 5 540° 180° 6 720° 360° 7 900° 540° … … … 内角和 180°×(n-2) ]

    学生对比数据,有以下三点发现:

    1. 纵向对比,每增加一个边(角),其内角和都会增加180°;

    2.横向对比,后者总是比前者少360°;

    3.由于n边形的内角和为180° × (n-2).则猜想:n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 (n-4).

    教师:大家观察分析得很好,这个猜想是否适用于所有的多角形呢?看来大胆猜想之后,就必须小心求证了.

    四、追本溯源,迁移类化

    由于(凸)多边形造型简单,对其内部分割成三角形十分简单,而多角形造型复杂,内部线条较多,显然不宜再画线分割.既然求“内角和”很难,不妨转换视角,从“外角和”入手!

    [课堂实录]

    教师:请大家回顾书本这道课后习题(本文开头所述),借助这种动态的研究“多边形外角和”的思路,你能仿照着去探索“多角形外角和”吗?

    学生交流思考,举起手指,在空中比画环形跑道跑圈的过程.

    教师:大家把五角形图案想象成一个五角形的环形跑道(图3)A-B-C-D-E-A,内部站立一个观测者,跑步者从点A出发再回到点A,跑了几圈呢?

    

    图3

    学生小组活动,伸出手指比画跑圈的过程.

    学生1:我认为从A点出发沿着五角形的跑道再回到A点,应该是跑了一圈.

    学生2:我认为是两圈,但说不清楚……

    教师:让我们来一次实景重现吧!黑板上这个五角形图案就是跑道,中间放一块吸铁石就是观测者,手指尖就是跑步者,请一位同学上台模拟情境,放慢速度移动,大家仔细数一数,沿着环形跑道A-B-C-D-E-A究竟跑了几圈?

    师生一起数,发现是两圈. 为了更加生动地感受“两圈”,教师再次带领学生举起胳膊,依照点的顺序,极其夸张地在空中比画画圈,当手臂挥舞越夸张,越能明确地感受到“两圈”.

    这个过程十分有趣,学生会有很大的兴趣参与其中,这样“玩”数学,对初中学生来说十分新奇.

    教师:再对比六边形的环形跑道和六角形的环形跑道(图4)A-B-C-D-E-F-A,分别需要跑几圈呢?

    

    图4

    学生活动操作发现:六角形跑道中,同样需要跑两圈.

    类似的,如图2-3的七角形跑道,也是跑两圈.

    通过三次对比,多角形的环形跑道总是比相应的多边形环形跑道多跑一圈,即意味着外角和增加360°.既然外角和多了,那么内角和自然就少了.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一开始我们横向对比数据发现:当n相同时,n角形内角和总是比n边形内角和少360°.

    学生根据“跑两圈”等价于“外角和为两个360°”,自然得出跑的圈数的多少直接决定着外角和的度数.掌握了这个方法,只要外角和能求出来,内角和自然用180°n减去外角和,即可得到多角形的内角和。

    五、再探剖析,小结反思

    [课堂实录]

    教师:图5-1也是一个七角形,但它的内角和显然比图2-3要小.请再次利用“环形跑道”模型,算一算,这种七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学生活动后得出:跑步者需要跑三圈,可见其外角和是3个360°,则内角和=180°×7-360°×3=180°.

    

    图5-1? ? ? ? ? ? ? ? ? ? ? ? ? ? ? ? 图5-2

    小结:对于n角形,如果在各个顶点处的转弯方向一致(即总是顺时针或逆时针转角),回到起点时,若跑了m圈,则外角和= m 360°,内角和= n 180° - m 360°.

    六、峰回路转,再探奇妙

    [课堂实录]

    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5-2也是一个七角形,你能求出它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吗?借助今天的数学模型,在环形跑道各个顶点处的转弯方向一致吗?

    学生交流讨论,发现这幅图的顶点处“转弯方向”不一致,无法套用今天发现的公式.

    教师:今天我们借助一道课后习题的解题新视角“环形跑道”,进行了动态的研究. 在知识迁移和问题类化中探索了某一类多角形内角和问题,也得出了静态的规律和结论,但是关于“多角形”的研究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希望同学们能继续探索,继续发现!

    七、放手活动,精彩课堂

    在本次活动课中,教师从一道教材中的习题入手,提出多角形内角和的问题.课堂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探索,从动态的视角研究图形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考多角形问题一筹莫展的时候,引导学生温故知新,认准知识之间的衔接点,尝试从已经掌握的几种论证方法着手,探寻新思路.利用这种迁移类比进行教学,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又有助于形成完整的認知结构,不但使得学生厘清了算理算法,思维也得到了发展,既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能力.学生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探索的乐趣.猜想、归纳、求证、推翻、再猜想、再归纳、再求证,这正是学习数学的巨大乐趣所在!

    (责任编辑 黄桂坚)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