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
![](/uploads/202205/10/d6f15d69734a449aa2c960095db621c91753.jpg)
![](/uploads/202205/10/7e8b5bd4f505cb4737ed2ad7b55c01a01753.jpg)
![](/uploads/202205/10/02fd9a4dda95bab3496d36015e20d46f1754.jpg) [摘? ?要]课标分解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本质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从教学实践来看,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应以课标为基本出发点,既要体现课标的内涵与外延,也要具体细化到课标分解后的每一个教学目标。 [关键词]课标分解;课堂教学;问题设计;高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 ? G633.55?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19)22-0091-01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说明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课标分解指向课堂教学目标,因此课标分解也就围绕教学目标的行为表现(行为动词+核心概念)、行为条件、行为程度等要素展开。 一、分析课标陈述,找出行为动词与核心概念 在课标的陈述中,动词为“分析”“说明”,核心概念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二、確定行为条件 三、确定行为程度 四、课标分解与问题设计 课标分解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而行为条件的内涵与行为表现更离不开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设计。课堂教学围绕基于课标分解的问题展开,不仅突破了教学的重点,也有助于突破教学的难点,而且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责任编辑? ? 周侯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