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高考试题分析的地理高效复习策略探讨
范文

    李雄心

    

    

    [摘 ? 要]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而命制的高考地理试题具有知识覆盖面广、思维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对试题的深入分析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备考策略。文章在分析2018年的高考地理试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夯实基础、研究真题、强化思维训练的高效复习策略。

    [关键词]高考;试题分析;地理;复习策略;河流阶地

    [中图分类号] ? ?G633.55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19)25-0094-02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而命制的高考地理试题具有知识覆盖面广、思维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对试题的深入分析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备考策略。

    一、试题分析

    1.真题呈现

    在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地理试题中,关于“河流阶地”的试题如下: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保留原题号)。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 ?)。

    A. T0 B. T1 C. T2 D. T3

    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 ?)。

    A. T3形成时期 ? ? ? B. T2形成时期

    C. T1形成时期 ? ? ? D. T0形成时期

    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 ?)。

    A. 持续下降 ? ? ? B. 持续抬升

    C. 间歇性下降 ? ? ? ? ?D. 间歇性抬升

    2.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选项分别A、A、D。第6题,由材料可知,该河段位于河流上游,下蚀作用明显,且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说明T0为河漫滩,枯水期河流水位降低,河漫滩出露地表,接受泥沙堆积,面积会扩大。第7题,材料中提到“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沉积颗粒越大说明流速越大(此知识点,教材没有呈现,但教师在课堂上会讲到),因此T3时期该断面流速最大。第8题,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据图可知,平坦面的顺序自高处向河谷依次为T3、T2、T1、T0,说明T2和T1阶段该河段地壳抬升,流速降低,沉积颗粒物粒径减小,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径流经历了间歇性抬升。

    3.考核的相关知识点分析

    此题以河流阶地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形成的关系,考查了堆积物砾径与内力作用(地壳升降)、外力作用(流水搬运)的关系。第6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流水搬运沉积作用,难度中等;第7题考查河水流速与沉积物砾径的相互关系,难度较小;第8题考查了流速变化与河段纵剖面坡降、地壳升降的关系,难度较大。

    第8题考查的知识逻辑如下:地壳抬升—流速降低—阶地(河漫滩)沉积物砾径变小。在分析地貌成因时,我们往往用逆向思维法。此外,图示的四个平坦面(阶地)形成的先后顺序为T3—T2—T1—T0,即海拔越高的沉积物形成时间越早,年代就越久。多级阶地的出现,表明此河段经历过多次上升运动,在阶地堆积物形成时,当地地壳运动稳定,主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河流两岸的坡度比较小;在任两个相邻阶地时期,是地壳运动的活动期,地壳不断抬升,河流以下切为主,如果抬升的速率越快,那么下切的速度也越快,河流两岸的坡度也会比较大。

    由此可见,该河段并不是一直抬升的,而是間歇式抬升的。如果学生在做题时,未能逆向推理再现上述地理地质过程,则很难答好此题。

    二、高效复习策略探讨

    1.夯实基础,全面覆盖,充实学生的必备知识

    在复习基础知识时,应坚持一个基本原则:立足课标,源于课本而又超越课本。所以,在进行单元复习时,要做好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归纳建立好完整的知识体系;二是适当补充高考相关知识内容。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熟练,就谈不上形成关键能力。例如,“河流侵蚀地貌”的基础知识,可以归纳为:在河流侵蚀初期的上游是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侧蚀为辅,沟谷不断加深,横剖面地貌形成“V”型谷;中期的上游是以侧蚀为主,下蚀减弱,泥沙堆积,河谷拓宽,地貌特征为连续的河湾;在河流侵蚀成熟期的下游是以侧蚀和泥沙堆积为主,下蚀进一步减弱,河谷横剖面地貌呈槽形。

    “堆积地貌”相关知识可以通过表格归纳如下:

    在复习这些知识点时,应注重“作用过程、形成过程”的理解与分析,这不仅是基础知识,更是能力要求,可以通过视频、小实验辅助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只有理解透了,记忆才会深刻。

    2.研究高考题,练熟高考题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无论是对知识点的讲解还是练习巩固,都要把高考题放在第一位,即所谓“重高考轻模拟”。高考题更为严谨,答案不可能模棱两可。高考题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百做不厌,每做一遍都会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觉。复习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做熟高考题,还要认真分析高考题,不断琢磨高考题。

    一般来说,我们要用好近五年的高考题,有能力的还要把范围扩大到近十年的高考题。用高考题时,特别要用好综合题,哪怕是比较难的学术情境的高考题,其价值都高于模拟题。

    3.强化思维训练

    地理高考题难在自然地理类的题型,这类题目之所以难,在于对地理过程分析和地理综合思维要求高。自然地理过程包括气候过程、水文过程和地质过程,对这些地理过程的分析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对地质过程的分析,需要具备熟练的逆向思维能力。自然地理的综合思维凝练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原理知识中,教材上的这部分内容很简洁,但字字如金,学生如不认真思考、不加琢磨,就算学完了也会“似懂非懂”。

    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需要考生具备运用地理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全面而又深入、细腻,全面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因此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应通过“知地明理、图文转换、科学思考、信息破译”等方法,重建地理过程。夯实基础、研究真题、强化思维训练成为高考地理复习的三步曲。

    (责任编辑 ?周侯辰)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9: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