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课堂教学探索 |
范文 | 张花 摘要:新课程的改革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宗旨的,而课堂教学正是开展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渠道之一。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观点,本人认为课堂教学应着重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生物学素养;探究性学习;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7-069-1 自课程改革以来,我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参加了许多新课程改革的培训。针对新教材的特点,我努力寻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途径和方法,并在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应努力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 生物课程是自然科学课程之一,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是生物学教育的基本任务,生物学科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呢? 1.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生物科学史教学不容忽视 注重科学史的教育是新课程改革重要特点之一。新教材在原有教材基础上又新增了许多科学史内容。我认为,教师应重视科学史的教学,力求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一次次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以便使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例如,在進行“细胞膜结构”的教学中,我以添加小标签的形式引导学生以凸显脉络,像层剥去笋衣一样进行探究,帮助学生梳理并体验结构模型的建构方法,使学生跟随科学家的探索过程,积极探究得出结论。 2.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实验教学是重要途径 生物实验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运用一定的仪器、材料和药品,通过科学方法,有目的地观察研究一般情况下不易观察到的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现象的过程。通过生物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的概念和规律,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例如,在学“酶”一节时,我演示完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实验之后,随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要求学生在设计实验时,要先考虑:选择哪一种酶做实验材料?为什么这样选择?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应变量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控制变量?怎样观察或检测因变量?对照组怎样设计?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二、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应倡导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科知识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我总结出以下探究策略: 1.将教材中的小栏目和题目设置为探究问题的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提出对学生有意义的有针对性的问题能够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但是这里的“问题”要与学生已学的知识点相联系,并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使他们研究的问题更为集中深入。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把问题收窄,把学生导向科学研究,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又有趣有丰富的调查研究中。 2.在实践中总结,比较相关知识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善于从感性材料出发,启发学生找出事物之间的本质属性。例如,在关注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创设情境:人的胖瘦是由基因决定的吗?什么是遗传病?要求学生阅读课本,了解人类遗传病的概念,并举例说出所知道的遗传病有哪些?学生在举例过程中,教师加以评论,从而导出遗传病、先天性疾病与家族性疾病的区别与联系。接着,教师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患者症状,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体验遗传病的危害。 然后,教师解释白化、苯丙酮尿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遗传病的发病机理。指出这些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这些遗传病称为单基因遗传病。继续出示图片:苯丙酮尿症、软骨发育不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系谱图,要求学生讨论并推断他们的遗传方式,教师帮助总结单基因遗传病的类型: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和隐性遗传,X染色体上的显性和隐性遗传。在总结过程中,教师将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方法渗透给学生。最后,教师继续提问:回忆我们所学过的遗传病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先天性聋哑等,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类型?通过学生参与、教师讲解,对于单基因遗传病的类型以及相应例子知识点就能很好地掌握了。 三、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内驱力,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1.选择能引起学生浓厚兴趣的导言 导言能在一节课开始的短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如在学习“伴性遗传”时,我举出了身边的实例,有一届有个男生,到了高三体检的时候,他被查出患了血友病。我们发现他父母亲都正常,但他弟弟也患有血友病。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现在才知道,生女孩肯定是不会得这种病的,但生儿子有一半的可能性有病,这是为什么呢?在学生们充满期盼的目光中,教师真切的感受到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导入新课,效果当然会好。 2.鼓励为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及时给予评价。对于创造性的回答,要给予赞美;对于正确的回答,要给予表扬。尤其是对于胆小怕羞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对于一时答不上来的学生给予希望,希望他们下次能答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对本学科产生兴趣。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通过不断创设情境、不断鼓励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学好知识。 以上是我在学习新课程理念中的几点探索和思考。总之,生物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科学知识的传授者,科学方法的引导者,应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积极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