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回归数学本原 激发课堂活力
范文

    朱广科

    摘? ? 要:数学教学只有回归生活数学本原,才能挖掘激发数学课堂活力,教学才有力量;数学教学只有回归类比生成本味,才能自然爆发数学课堂效力;数学教学只有回归人文教育本真,才能完美散发数学课堂魅力.

    关键词:本原问题;平面向量;课堂活力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其基本概念”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二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是平面向量的起始课,概念多,起点低,篇幅少,“可讲性”不高,不容易教出新意.如何设计,才能直击向量的本质?通过实践检验,“回归数学本质”的观点和做法对于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研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平面向量”这一章的起始课,对后续学习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相关知识具有开天辟地的作用.向量概念引入后,全等、平行、平移、相似、垂直、面积、夹角、距离、勾股定理等几何问题就可以转化为向量的加(减)法、数乘向量、向量的数量积等运算(运算律),从而把图形的几何性质转化为向量的运算体系.向量是沟通代数、几何、三角的重要桥梁,本节的重点是通过丰富的实际背景,抽象出兼具有“数、形”二相性的向量.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在物理中学习了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矢量,同时学生非常熟悉实数的相关知识,而本节课完全可类比实数来学习向量的相关知识,这些就为学生学习本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我们的学生对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掌握不牢固、应用不灵活,同时大部分学生的数学能力还没有达到较高的水平,这又成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的一个阻碍.所以为了更好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学生需要提前预习,找出本节课与其他知识的联系,结合实际加以理解.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表示;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基本概念.

    2.通过实际背景领悟向量的来源,类比实数学习向量,让学生初步领会类比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几何画板演示实验,让学生领会数形结合、抽象归纳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數学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数学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实践

    (一)情境引入,感知向量

    情景一:如图1,以A点为参照点,你能确定B点的位置吗?确定位置需要哪些关键要素?

    情景二:如图2,指路牌上有哪些关键信息能帮助我们确定位置?

    问题1:上面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特征?体现了哪些关键因素?

    学生:都是实际生活问题,其中,方向和距离是两个最关键的要素.

    【设计意图】本章章头图就是一幅交通图,但对我们的学生来说还不够“身临其境”.为了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们就以赛课地点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为目的地,通过事先查看地图,并以问题为先导,利用“B点在A点的什么位置”启发学生从地图上抽象出图中的“方向和大小”两个要素,接着再从指路牌上抽象出现实中的“方向和大小”两个要素,让学生从实际背景中初步感知向量的真实存在性,真切领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既理解、尊重了教材,又没有拘泥于教材,而且创新利用了教材.

    问题2:现实世界中还存在像这样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吗?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众生:F、S、V、a等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教师:物理中这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统称矢量,相应的,如温度、时间、路程等这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统称标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开放式列举,分类,对比分析,进一步感知向量的普遍存在性,领会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

    问题3:这些量与我们学过的实数有什么区别?

    学生:实数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教师:对,数学中把这种与众不同的“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称为向量”.两种量的对应关系是:矢量——向量,标量——数量.

    【设计意图】对比数量看向量,形成认知冲突,自然生成向量概念.同时,类比实数,联想向量,为揭示向量的本质及表示埋下伏笔.

    (二)揭示本质,生成向量

    问题4:类比实数可以用阿拉伯数字和数轴上的点表示,向量如何表示呢?请按照要求画出物体所受到的力.

    众生活动:借助物理情景,学生很容易找到各力的大小和方向并正确画出图形.

    教师:现在,我们完全抛开一切具体的物理背景,只探究其大小和方向,能看到什么?发现什么呢?

    教师:很好!我们进一步剥去它们的物理外衣,其本质就是一条光光的有向线段,它既非常简洁地刻画出向量的“数、形”二相性,又形象直观地反映出向量的本质.

    学生:物体可抽象成质点,力可抽象成有向线段.

    内涵:向——方向,量——大小.因此,向量将是我们学习数学常用的有力工具.

    【设计意图】类比力的表示,层层剥离,逆向回归,揭示本质,形象地展示出向量的生成过程,抽象出向量表示的合理性、必要性、科学性、工具性.

    (三)理解概念,构建向量

    众生活动:回归教材,讨论交流,理解概念,建构体系.

    1.向量的几何表示:用? ? ?表示向量,记作:? ? .

    2.向量的符号表示:也可以用字母? ? ? 表示.

    3.向量的模:向量[→][AB]的大小,就是向量[→][AB]的长度,记作:? ? .

    问题5:向量有几种表示?它们的关系是什么?

    【设计意图】借助三种语言理解向量的概念,建构平面向量的语言体系.

    问题6:类比实数系中的特殊数0和1,向量中有没有这样的特殊成员呢?如果有,模和方向会是怎样的呢?

    众生回答:有,零向量,单位向量.

    教师:什么是零向量?单位向量?怎么理解?怎么表示?

    众生:模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模为1的向量叫单位向量.

    教师:对,这是用模长定义的,它们的方向呢?

    众生:没有方向!?任意方向?!规定方向?

    教师:看来这个问题很有必要深入思考讨论,看谁又能说服谁?

    众生活动:思考、交流、讨论、争论.肯定应该有方向,没有方向怎么成为向量呢?!但关键是怎么确定它们的方向呢?

    教师:谁都不能说服谁了吧!好,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请一位同学上来,听我口令:立正!向右转!向右转!向右转!向右转!请问:他在旋转一周的过程中,位移改变了吗?方向改变了吗?

    众生:位移始终没改变,方向一直在改变.

    教师:哦,按照定义“模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在旋转一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都是零向量,由此看来,零向量不仅有方向,而且方向还是任意的!这就是零向量的特殊性.

    学生:类似地,单位向量的终点构成单位圆!

    教师:对,但必须共起点.由图3可知,一个确定的单位向量方向是唯一确定的.

    【设计意图】类比实数系中的0和1探究零向量和单位向量,初步建构平面向量的运算体系.借助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感受零向量和单位向量方向的特殊性.

    问题7:类比实数间的相等或不等关系,向量间会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活动:借助几何画板动画演示,展现向量之间的平移、重合、相反关系,引导学生抽象得出:

    (1)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记作[a]//[b],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特别地: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2)相等向量:模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记作[a]=[b].

    【设计意图】类比实数的相等或不等关系,通过平移重合抽象出共线向量和相等向量,初步建构平面向量的推理体系.

    (四)巩固概念,运用向量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单位向量都相等;(? ?)

    (2)若[a=b],则[a=b];(? ? )

    (3)若[a=b],[b=c],则[a=c];(? ?)

    (4)若[a]//[b],[b]//[c],則[a]//[c].(? ?)

    2.如图4,设O是正六边形的中心,分别写出图中与向量[→][OA],[→][OB],[→][OC]相等的向量和共线向量.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判断,澄清是非,巩固概念;尤其是(4)中,学生极易忽视零向量,即使个别学生想到了零向量,但教师还应追问:谁为零向量?通过写出正六边形中的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运用向量实行数形结合.

    (五)归纳提升,回味向量

    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数学知识:向量的背景与概念;向量的表示;向量间的基本关系.

    2.数学方法:抽象归纳;类比推理;数形结合.

    3.数学感悟:人生犹如向量,我们既要有强大的动力支撑,更要有正确的方向保证,二者不可或缺!

    【设计意图】总结知识,提升方法,感悟思想,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教学感悟

    (一)让学科数学回归到生活数学本原,挖掘激发数学课堂活力

    数学源于生活.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课是枯燥干瘪的,缺乏活力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为了直观简捷地让学科数学回归到生活数学本原,教师要根据本课教学目的、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知识的内部联系,创设一种教学中的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内部的认知矛盾冲突,激起学生求知欲,激发课堂活力.本课通过创设真实情景,启发学生首先从地图上抽象出图示中的“方向和大小”两个要素,再从指路牌上抽象出现实中的“方向和大小”两个要素.这样让学生从图示回归到现实,初步感知向量的真实存在性,真切领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挖掘出数学课堂在实际背景中的活力.

    (二)让数学教学回归到类比生成本味,自然迸发数学课堂效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观察、分析、比较、类比、归纳、抽象、概括等各种思维形式随时都在发挥作用.为了突出向量的理解这一重点,本课着重组织了三次类比教学:一是类比实数的表示探究向量的表示;二是类比实数系中的0和1探究零向量和单位向量;三是类比实数关系探究向量关系.这样,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去感受、体会、学会类比学习的方法,潜移默化中渗透出数学的本味.值得一提的是教师随机应变,临时采取“紧急措施”,请学生原地打转,亲身经历感受零向量方向的特殊性,轻松自然地突破了零向量的方向这一难点.

    向量的生成是本课的关键.“数学教育的学科定位一定要强调它的跨学科特征”.因此,本课借助物理情景,将具体的物体抽象成点,将力抽象成有向线段,逐层剥离,其本质就是一条光光的有向线段,它既简洁地刻画出向量的“数、形”二相性,又形象直观地反映出向量的本质内含:向——方向,量——大小.这样形象地展示出向量的生成过程,使我们看到生成向量的合理性,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并喜欢向量,变乏味教学为趣味教学.这不正是教材编写的意图吗!

    数学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数学是“接受—建构”式的,它既是接受已有数学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自主建构数学体系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本课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依次进行了三重建构:一是借助三种语言建构平面向量的语言体系;二是抽象出零向量和单位向量建构平面向量的运算体系;三是抽象出共线向量和相等向量建构平面向量的推理体系.这三大建构最终将直接支撑起整个向量体系,实现从概念化数学到系统化数学的第二次转变,也让我们看到引进向量的科学性、系统性.因此,本课通过三重建构,实现三大体系,水到渠成地实施了有效教学,自然将会迸发出深远的课堂效力.

    (三)让数学教育回归到人文教育本真,完美散发数学课堂魅力

    教育的本真是立德树人.教师的本职是激人奋进,助人成功.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又是人格的塑造者.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所蕴含的育人资源,以提高数学素养,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理性精神,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本课最后虽寥寥数语,但画龙点睛,我们既要有强大的动力支撑,更要有正确的方向保证,二者不可或缺.这既是对向量本质的领悟,更是对学生心灵的启迪,是数学与人文的回归融合,是数学课堂魅力的完美展现.

    实践证明,回归数学的本原、本味、本真,才能更好体现课堂教学的活力、效力、魅力.[□][◢]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