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历史教学思维新范式初探 |
范文 | 张金和 [摘要]思维新范式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突破历史教学思维旧范式,培育历史教学思维新范式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解放思想,掌握求异思维、求同思维、反向思维、相似思维、分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善于搭建自主思维舞台。 [关键词]历史教学;思维新范式;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12-0020-02 “范式”是指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它包括共同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以及共同的信念和自然观。每一种范式的产生都与一定时期的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相关。每一次历史性的进步,从范式的角度来说都是新范式对旧范式的扬弃。 一、历史教学思维新范式是時代进步的要求 近代到来之前,社会生产力发展较为缓慢,为适应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时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历史教学范式以唯心史观为指导,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宣扬的是少数人的英雄史观、唯心史观。近代到来之后,为了适应工业文明和正在崛起的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新的历史教学范式出现了。在人文主义和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史学更多地关注普通百姓,关注人性的解放和人的生存质量的提高。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引发了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巨大变化,在社会的急速发展下,创新成为发展的制胜法宝。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是否具有创新思维。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教学,在价值观、行为方式、方法论等诸多方面都需要进行变革,即用历史教学的思维新范式取代旧范式,从而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 二、要适应时代要求,突破历史教学思维旧范式。培育历史教学思维新范式 要培育历史教学思维新范式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须明确历史教学到底要培养怎样的学生。是培养奴化顺民,还是培养现代公民?是培养单纯追求升学成绩的考生,还是培养拥有健康人格和全面社会发展能力的未来公民?这对于形成教学的新范式将起到方向性的指导作用。在历史教学中,“弘扬爱国主义,培养人文精神,内塑高雅气质,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才是思维新范式的出发点、着眼点。要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思维品质,就要改“教教材”为“用教材”,改学生被动地应试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如在讲授世界近代史《工业革命》一课时,笔者提出问题:“工业革命为何率先在英国开始并在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中国自然科学为什么在近代不如西方?”学生经过课本知识学习和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西方产生的资本主义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中国仍然徘徊于封建社会中,因此资本主义是近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此外,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把人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专制压制中解放出来,而中国因受限于闭关锁国、程朱理学、乾嘉学派等思想,结果造成万马齐喑究可哀的落后局面。学生在探析问题的过程中,进发了为追求美好生活而不断进取、为振兴中华而积极创造的向上精神。 2.作为历史教学的引导者要解放思想、善于学习新教育理论、善于接受新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首先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用敬畏生命的态度面对学生,特别是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要更多地给他们思维觉醒的期待,更多地关注弱势学生的发展。其次要高举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思想大旗,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如在讲授中国近代史《正面战场的抗战》这一课时,笔者组织学生讨论了“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败退的原因”。有学生提出与课本“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失败是因为它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执行了片面的抗战路线”相左的意见:中日两国存在巨大的实力差距,这才是正面战场失利的主要原因。而且其论证史料有力:“抗战前中国拥有坦克共350辆,日本拥有3500辆;1937年中国空军只有不足100架飞机,日本每年可制造1500架飞机;日本服务于军事的企业有10000家,中国不足1000家……”学生提出的这一观点具有创新性,而且很有说服力。通过分析,学生认识到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并最终形成以下观点:反对邪恶需要正义力量凝聚起来,合作才能战胜困难。 3.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自主思维的舞台,引导学生掌握求异思维、求同思维、反向思维、相似思维、分合思维、发散思维。运用联系法、转向法、放松法、异想法等可实现思维的突破。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历史观点,实现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如在上中国近代史《北洋军阀统治》这一课时,引导学生讨论“袁世凯该不该死”。有位学生提出“袁不该死”,因为当时中国根本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社会条件,只有专制与集权才有利于社会稳定。而袁世凯死后各派军阀中没有一人能驾驭纷乱的中国局面,因此出现了帝国主义支持各派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该学生能从社会现实出发,务实地看待当时中国的状况,体现了他反向思维的能力和反传统的创新理念。对于学生的思想火花,无论正确与否,我们都应本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和适当引导相结合的态度,激励每一个学生积极思维,实现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升华。 三、要以扬弃的方法处理好历史教学新旧思维范式的关系 在新的历史教学思维范式培育过程中,对待传统思维范式的态度应当是扬弃。时代对意识创新、观念创新的要求,迫使历史教学思维旧范式进行革命性的变化。历史教师应当适应时代变迁对人才的需要,尊重学生价值观的选择,引导学生对正义的认同、对进步的肯定、对美德的赞赏、对异议的尊重、对万物的包容。如对“近代世界资本主义的扩张”,学生有许多看法:这是世界发展的一段历程,血腥性是发展的唯一选择,无可厚非;资本主义的扩张是非人性的,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灾难;资本主义扩张是人类贪婪本性的表露,扩张实际上是把不理智的人类引向歧途,和谐发展才能消除地区贫困、消除冲突,迎来更好的未来……学生的观点中有传统的思想,有后现代的理念,有当代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影响下的发展观。学生分析问题时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西方资本主义哲学中的实用主义,还有现代社会人类共生的新思维。对于学生提出的思想观点,我们应加以道德层面的引导:发展是人类进步的硬道理,尊重、合作、共赢、和谐是人类进步之阶。这样就把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学生观点时代化结合起来的。 总之,作为社会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学,应当迎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吐故纳新,突破历史教学思维旧范式,培育历史教学思维新范式,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殚心竭力。 (责任编辑:袁妮)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