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STEAM课程开发模型与应用
范文

    梁灵辉

    

    

    

    摘? ?要 教育部在2017年发布的新修订课程标准中,倡导基于steam的跨学科学习方式。目前对于STEAM课程整合的研究尚少,尤其是基于全学科的整合研究。STEAM课程开发模型,分析了四种课程来源,每种课程来源嵌套三种课时形态,共形成十二种基本的课程组态。该模型可对各个学科进行有效整合,并提升STEAM课程开发效率。

    关键词 STEAM? 课程开发? 模型

    美国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就在于对STEAM课程的关注与发展,即一种以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ematics)五个要素整合而成的新型课程形态。我国教育参考并开展了STEAM教育,来促进课程改革。在2017年发布的新修订课程标准中,小学科学、高中化学、高中生物、高中信息技术、高中通用技术等均倡导基于STEM或STEAM的跨学科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面向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能力。

    目前国内对于STEAM教学案例开发,以及基于全学科的STEAM课程整合等均缺乏相应研究。由于STEAM课程正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教育工作者对课程整合方式研究尚少,有必要开展基于STEAM的课程开发模型研究。形成适合于STEAM课程开发的模型,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可有效推进基于STEAM的课堂教学。

    本文结合STEAM课程开发实践,梳理了课程内容的四个来源: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科技创新、项目平移等。形成了课程实施的三种形态:以1课时为单位的微项目,以4课时为单位的短项目,以16课时为单位的长项目,如图1所示。

    一、课程开发类型

    1.地方特色类

    该类STEAM课程开发目标,旨在结合地方特色与地方经济,为地方特色经济发展起助推作用。基于产业了解对应职业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自我决策能力以及对自己未来进行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较强的职业意识及职业探索兴趣。

    地方特色课程包含了较多的技术性课程,主要有两方面的来源。一是基于地理位置,如台州市第一中学,该校与椒江区职业中专仅一墙之隔,学校充分利用职业中专在技术培训及场地上的优势,开发了3D造型、机器人、金属工艺等“普职融通”课程,作为学校科技教育的启蒙项目,融入学校的STEAM教育体系。二是基于地方经济,如温岭市大溪中学周边水泵产业发达,学校开发了结合水泵的STEAM课程“泵韵”。以水泵为载体,研究水泵的运行、表面处理、水泵的进出水阀设计、外壳造型、水泵组装与控制等知识。

    2.传统文化类

    该类STEAM课程开发目标,旨在了解古代的科技发展,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探究意识和兴趣,能自主制定方案,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传统文化中的各种项目具有浓厚的人文底蕴,包含了较多的技术性项目并具有一定的科学原理。主要有三方面来源:一是传统建筑,如传统的梁拱结构桥、亭台楼阁、庙宇古塔等,台州市路桥中学以传统的梁桥、拱桥等为载体,开发了STEAM课程“桥梁欣赏与模型制作”;二是传统手工艺,如榫卯结构、石木窗格等,台州中学以传统榫卯、斗拱等结构为载体,研究木结构的设计与加工过程,开发了STEAM课程“精巧木结构探究与设计”;三是传统器具,如水车、风车、投石机等。

    3.科技创新类

    该类STEAM课程设置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能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较强的技术敏感性。

    课程内容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部分學校在开展小创造小发明上积累的案例,这些项目简单易操作,跨学科整合特征明显,并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如台州学院附中以科技创新项目为载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STEAM项目;二是借鉴各类媒体的创造发明类栏目,如中央电视台的《我爱发明》《小发明解决大问题》等相关栏目,这些项目经过适当提炼,均能转化为适合在学校开展的STEAM课程资源。

    4.项目平移类

    该类STEAM课程设置目标,旨在借鉴国外优秀及成熟的STEAM项目,为教师开发校本化的项目提供参考,为学校的STEAM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前期支撑。

    课程内容主要来自美国等STEAM教育先行国家,这些国家在STEAM教育方面进行了先期探索,形成了较多体系化强、具有一定适应性的项目,这些项目通过国外专家的培训对接,即可平移至国内学校,经过一定时间的消化吸收后,可以形成适合学校开展STEAM教学的校本化项目。如浙江省推行的中国-印第安纳州STEAM项目平移工程,采用外籍教师项目分析、教学示范、平移学校参与讨论等形式,利用暑假约两个星期的时间进行项目对接,部分项目已进入中小学校的拓展课程体系。

    二、课程开发形态

    1.微项目课程

    微项目课程为最基本的项目单元,设计为1个课时内完成。项目分为探究、设计、物化、评估四个环节,各个环节对应STEAM的五个不同维度,并按环节不同各有侧重。探究环节重在了解前置知识,科学原理、人文与历史知识;设计环节侧重方案设计与筛选、数学建模等内容;物化环节主要侧重技术加工、工程制作等内容;评估环节侧重培养工程思维,渗透人文素养。微项目课程是STEAM课程设计中的基本单元,大部分长项目与短项目均可分解成对应的微项目。

    2.短项目课程

    短项目课程属常见的STEAM单个项目形态,项目设计为4课时,项目对应的各个课时分解至STEAM的五个维度中,并按课时不同设计各有侧重。探究课时重在研究项目的人文历史特点及科学原理;设计课时重在引导技术设计及数学建模能力;物化课时重在培养工程思维及提高技术能力;评估课时重在培养产品意识及人文素养。部分短项目课程中的独立课时,也可按微项目课程结构进行分解,对应至STEAM的五个维度中。

    3.长项目课程

    长项目课程设计16课时,分解为4个短项目,每个项目4个课时,各个项目及课时可参照短项目课程,分解至STEAM的五个维度中,并按载体不同各有侧重。长项目课程结构的4个短项目,可采用两种形式组织:一是递进式结构,设计四个同一来源且关联性较强的短项目,项目难度逐渐提升,教学过程中须按顺序开展短项目的学习;二是组合式结构,设计四个同一来源但无关联度的不同项目,每个项目构成独立的短项目,教学过程中可单独开展部分短项目的学习。

    三、课程开发模型应用

    1.长项目传统文化类课程

    “STEAM课程—桥梁模型”以传统建筑中的各类桥梁为主体。课程采用长项目结构,参照如图4所示的课时模型,采用递进式长项目结构,从易至难设计梁桥、拱桥、悬索桥、斜拉桥等4个短项目,每个项目设计4个课时,项目共计16个课时对应STEAM的五个维度。

    桥梁模型以历史中最早出现的梁桥作为知识探究项目,较具文化特点的拱桥作为引入项目进行教学,悬索桥、钢架桥等桥梁则作为主体项目,后期的斜拉桥作为拓展项目开展。通过各类桥梁模型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的责任意识。

    2.长项目地方经济类课程

    “STEAM课程—设计与实践”以台州“七大千亿”产业集群为切入点,采用无人机、新能源汽车、智能马桶、家用缝纫机等项目,形成了适合开展STEAM的四个短项目,这四个项目形成组合式的STEAM长课程。每个短项目再采用如图3所示的课时模型,在4个课时内整合STEAM的五个维度。如无人机项目,探究环节有基于对飞行器发展历史等人文方面的认识,伯努利原理、无线通讯、惯性法则、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科学方面的研究;设计环节分析了无人机的结构数据、动力搭配、四轴飞行器的方向控制等;物化环节完成了激光雕刻、无人机组装等过程;评估环节对完成的无人机进行测试,采用的测试方法包括通讯测试、力效测试、抗干扰测试等。

    3.微项目科技创新类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台州附属高级中学以小发明项目为基础,形成了以微项目为基础的STEAM课程。如“老人防摔气囊”案例,采用微项目结构,结合如图2所示的课时模型,该项目在1个课时内整合STEAM的五个维度。探究环节有基于对超重失重原理的分析,设计环节渗透了设计草图绘制,方案筛选等技术设计过程,物化环节采用压力传感器、三极管及气囊等材料,制作成简易的老人防摔保护装置,评估环节还有基于工程的测试及改进过程。装置中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压力,传感器在失重时会检测不到压力,此时气囊会及时弹出,避免老年人直接摔在地面上。通过小发明与小创造载体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问题解决能力。

    4.短项目平移项目类课程

    台州市黄岩第二高级中学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平移项目为载体,进行校本化开发后,形成了“VEX扫地机器人”的STEAM项目。该课程采用短项目结构,结合如图3所示的课时模型,在4课时内整合STEAM的五个维度,探究环节分析了机器人所处的工作环境、本身的功能需求,研究了轮胎、齿轮、轴、梁、链条等机械装置,设计环节要求学生从数学角度分析速度与机械结构、电机功率、扭矩之间的关系,设计合适的传动装置;物化环节采用了VEX机械套装,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驗机器人搭建和程序编写的过程;评估环节采用了三种测试手段,吸力测试、稳定性测试、避障测试等工程测试方式。通过真实世界中的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

    本文提出了STEAM课程开发的四条途径与三种形态,这种嵌套式二级结构,构建了十二种课程开发组态,以STEAM的各个维度为内容目标,形成了STEAM课程开发的适宜模式。该模型用于开发STEAM课程,可有效进行课程整合,开发出适合开展STEAM教学的案例,可直接与教学相结合。该模型的应用不仅能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还能提高教师跨学科教学水平。采用该结构开发的STEAM课程,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与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程亮.美国中学生物学课程中的STEM教育理念及其启示[J].生物学教学,2015(06).

    [2] 马红芹.美国K-12阶段“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3] 杨亚平.美国、德国与日本中小学STEM教育比较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5(08).

    [4] 丁杰,蔡苏,江丰光,等.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教育创新与跨学科研究——第二届STEM国际教育大会述评[J].开放教育研究,2013(02).

    [5] 余胜泉,胡翔.STEM教育理念与跨学科整合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5(08).

    [6] 赵呈领,赵文君,张志辉.面向STEM教育的5E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8(03).

    [7] 王娟.STEM整合视野下的机器人教学活动设计[D].温州:温州大学,2014.

    [8] 黄桦.STEM教育深度融入科学课程教学的实践路径[J].现代教育技术,2018(05).

    【责任编辑? 郑雪凌】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