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写出真我即创新 |
范文 | 张英茹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作文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环境的变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作文写作训练和指导,不断地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作文教学中,要如何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指导学生有效写作,才能真正贯彻新课标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让学生做到创新写作,写出真情呢?本文以苏教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为探讨对象,以完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率。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了解生活,观察生活,建立起生活与作文之间的联系,从细微处发现写作的兴趣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一直在强调:写作要有真情实感。但是,学生往往认为只是真情实感没什么可写的,每天生活两点一线,生活太有规律了,根本无从下笔。对于教师布置的作文,学生几乎都是七拼八凑,为赋新词强说愁。实际上,一篇能打动人心的优秀作文,并非语言辞藻多么华丽,气势多么恢宏,而是那些简单、真实的,能一下子触动你。“讲真话,诉真情”是语文写作教学的重点,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讲真话,诉真情”的内涵,引导学生写出真正打动人心的好文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在创新的基础上写出真情实感,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写出真我即创新”的道理,然后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并按照这样几个步骤进行写作训练,即“激趣——悟情——晰理——练笔”。下面以常见的写作题目《你眼中的自己》为例来谈一下如何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创新作文。 1.导写。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之前,先让学生进行三个准备工作。 ①查一查。让学生通过查找字典、古籍等方式,查查自己的名字有什么来历和内涵,寄予了父母长辈怎样的希望,是否与哪些历史人物重名或有何种关系等。 ②问一问。问问自己的父母长辈,当初是通过何种方式给自己的取的名字,有什么故事或有趣的事情。 ③想一想。自己有什么地方与别人不一样,有什么特长,在生活中是否有能够印证自己个性特点的事情。 ④做一做。把具有典型性的事件或具有代表性的照片收集起来,配上相应的文字,整理到一个小册子里。最后,让父母在这本“我自己”的小册子的扉页写上寄语,学生可以从寄语中了解父母更多的爱和不易。 2.激趣。通过上面导写部分所收集的资料,在学生写作之前,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你眼中的自己”的话题讨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都有属于自己的经历和自己的天地,内心也都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如果我们不去用心感受、体会,就会遗失很多美好。在写作之前,教师应组织学生畅所欲言,师生之间共同交流。学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介绍自己名字的来历、个性特点以及自己的家庭情况,相互展示特长等。接下来师生之间进行补充,有良好观察能力的学生会发现一些连自己都发现不了的个性特点,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在相互交流和感悟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得到了激发,通过相互补充,学生也初步掌握了描写人物个性特点的方法。 3.悟情。活动之后,学生之间有了全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小册子中的“父母寄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那细腻而深厚的父母之爱。通过小组讨论,选出几篇具有代表性的寄语,在课堂上朗读,让学生共同感受平凡而伟大的父母之爱。 例一:写给我的大女儿——李凡 妈妈给你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你做一个平凡而朴实的人。平凡就是一种幸福,朴实是一种美。每天都是开开心心的,健健康康的,开心和健康就是福,妈妈希望你做一个有福之人。珍惜每天的时光,做好每件小事,走好脚下的每一条路,这对你来说很重要。认定一个目标就要努力去实现,做一个平凡而有作为的人,做一个诚实而有爱心的人,做一个奋进而又珍爱自己的人,这就是爸爸妈妈对你的期望。 例二:寄语宝贝——是你陪伴我成长 刚生下你时,看着你粉嘟嘟的小脸,妈妈微笑着留下幸福的眼泪。当你第一次吃奶时,妈妈疼得叫出了声,就这样一次、两次、三次……妈妈咬牙忍受着疼痛,听到你“咕咚咕咚”吞咽的声音的时候,妈妈又是多么幸福,这种感觉就是痛并快乐着吧。是你将妈妈由一个“女儿”变成了一个“母亲”。妈妈谢谢你。妈妈以前特别粗心大意,是你改变了我。那年你才八个月大,突然有一天你开始呕吐,吃什么吐什么。你那时候那么小,也不敢给你乱吃药,只好抱着你去了医院,经过检查才知道,是妈妈乱加辅食的缘故。从那以后,妈妈变得特别小心,每增加一种辅食,都要查好多相关的注意事项,然后一点一点喂给你吃。因为你,妈妈变成了一个细心的人。希望你以后做什么事都要细心,做一个用心的人。 通过上面的父母寄语,学生可以感受到父母那细腻并充满深深责任感的真情厚爱。因此,写真情实感,只要说真话,诉真情即可。例如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背影》一课,有这样一段描写:“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通过仔细地阅读,学生发现这段文字让他们感受到了爱,不知不觉动了真情。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效果呢?这是因为,作者抓住了特定环境下最富有表现力的细节的缘故。这就是“讲真话,诉真情”的艺术效果。通过这样的描写,让读者跟着他的文字一起感受父子之间默默、深沉的爱,使读者产生共鸣。如果是虚情假意、矫揉造作又缺乏真情的文章,哪怕是佳詞丽句、洋洋洒洒,读起来也味同嚼蜡。 有读者问巴金先生:“为什么您的作品有提魂摄魄的魔力,有什么秘诀?”巴金回答说:“我是靠感情动笔,仅此而已。”记得两年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文题目叫《我的爸爸》,其中有一个小女孩没有交这篇作文。我找到她。她低着头,红着脸小声地说:“听妈妈说,爸爸是在我一岁的时候生病去世的。”说完流下了眼泪。我说:“那咱们就写这些年,你心中的爸爸,如果觉得很伤心,那就写伤心的故事吧。”几次指导之后,她写了一篇《我和爸爸的对话》,此文还获得了地区竞赛的二等奖。从此,她不再惧怕写作。 4.晰理。在听了那么多自我介绍和家长寄语之后,学生会发现,每一个“我”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父母也是将爱无私地给了自己,有疼惜有深情有真爱。这些都使我们的作文有了新的生命,有了新意。创新是写作的灵魂,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心里。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用新的眼睛去观察、去创造;用头脑去思考、去挖掘;用心灵去感受、去体味,从而引导学生写出有新意的作文。 5.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觉得好的句子、感兴趣的段落记录在本子上。隔段时间便拿出来翻阅,学生会从自己的记录中获得愉悦的感受。此时,是素材的积累阶段,不必要求学生字斟句酌,全篇背诵。学生在阅读和随手记的过程中,不单积累了知识和信息,还积累了感悟和乐趣。读得轻松,记得随意。读得越多,感悟越多。当一个人有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之后,就会对所读的书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了,这就把阅读引导进了一个更深的层次——鉴赏。鉴赏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具有特色的文化现象之一。学生只要坚持便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真切地感受到读书的最终目的是完善自我。 总之,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系统地指导,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对生活充满好奇心,感悟生活,积累素材,不断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写作学习效率。 编辑/李莉E-mail:[email protected]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