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以《荷塘月色》一课为例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范文

    孙凤波

    写景散文往往通过景物描写或营造某种意境,或蕴含某种哲理,或诠释某种感悟,引人思考,给人启迪,反复咏读,满口余香,令人回味无穷。但对于鉴赏能力有待提高的高中生来说,写景状物散文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同时基于散文在语文教材中的特殊地位,它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因此,如何找到教与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作品丰富的思想,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品味隽永的语言,培养学生鉴赏的兴趣,使学生在鉴赏中掌握方法,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是写景状物散文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在此,笔者结合《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学实践谈谈品味语言美的几点做法。

    散文语言是艺术化的语言,作者透过准确妥帖、含蓄隽永的语言将心中优美的景物,丰富的思想感情凸显出来。因此我们在欣赏优美的散文时,不仅要感悟其中丰富深刻的思想意蕴,还要注重揣摩品味文章中的语言。只有细致地品味语言,才能含英咀华,充分感受作品的语言艺术和思想魅力。这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散文时不可缺少的环节。根据《荷塘月色》所在单元三篇文章的特点,讲解中我主要抓住以下几种方法。

    1.品味丰富的修辞

    许多作家在丰富、美化自己语言的时候,常常采用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栩栩如生极富表现力。如朱自清《荷塘月色》:“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古人常常以花喻人,像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写到:“芙蓉如面柳如眉。”但朱自清在这里则打破常规,用“明珠”和“星星”来喻荷花,极富有新意;博喻的使用,更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了荷花的特征,增添了气势;拟人的使用,则充分展现了荷花如佳人般娇美的情态。

    再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用歌声形容荷香,通感的使用写出荷香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清淡飘渺、沁人心脾的特点,令人情不自禁地走入作者笔下静谧、幽雅的境界之中。

    2.品味具有表现力的语词

    写景散文的语词,常常是作者精心雕琢,冥思苦想所成,一字之工,往往具有点石成金的功效,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品味语言,一定要注重品味那些极具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等语词。还是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月色本是难状之景,但传神的动词的运用,却让月色形象可感。一“泻”字,唤起了人们对流水的想象,巧妙地写出月光流动轻柔的情态,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

    一“浮”字,则以动景写静景,雾的轻飘状态被描摹而出。总之,几个传神的动词,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请学生看着挂图展开想象,进入情景。

    3.品味叠词的妙处

    叠词是语言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可以有效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节奏美,起到强调作用。在古典詩词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用叠词来修饰声音。再如最为典型的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奠定了本词的感情基调。

    而朱自清在散文中大量采用了这种手法,进一步提高了散文的韵味。

    《荷塘月色》第四段,一连用了“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粒粒、星星、缕缕、密密、脉脉”等叠词,从各个角度突出了荷塘可人的景象,作者的喜爱之情虽未直言,却自然流露于字里行间。

    散文因其独特的文体特性,在抒发情感、恣意描写等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因此学生可以通过赏析散文的写作形式、语言结构等,一方面提高鉴赏水平,另一方面也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还需要不断地探究更好的方法。我们可以利用平时的课堂教学与教材中的优秀选文,选取适当的切入点,带领学生走进优秀文学的殿堂,让学生爱上散文,更爱上语文,进一步提高学生鉴赏写景状物散文的兴趣和能力,为将来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编辑/李莉E-mail:[email protected]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2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