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诵·赏·悟 |
范文 | 王娟 摘 要:我国拥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古诗词是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载承,是古代文人思想智慧的结晶,在我国文化史上拥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古诗词也是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对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结合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从反复诵读、欣赏古诗词意境美、透过古诗词感悟当下三个方面具体探究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旨在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欣赏;感悟;教学策略 诗歌具有形象、生动、节奏感强、精练的特点,诗歌创设出的独特情境能够感染人、鼓励人。当前,诗歌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对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意义重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并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識地积累、感悟诗词,提升自己的欣赏品味。”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提出的要求,文章结合实际具体分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优化策略,旨在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 一、采用多层诵读,整体感知古诗词 古诗词以其自身具备的音乐性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反复诵读中达到熟练古诗词以至于能够背诵古诗词的程度,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古诗词的美感。 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过程来指导学生的学习:一听读。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听读来帮助学生更为确切地感受古诗词的内容和旋律。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诵读古诗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播放录音或者教师示范读,让学生闭眼感受古诗词的美妙。二吟读。通过吟读来掌握诗歌的节奏。三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能够读出诗歌的抑扬顿挫。四品读。通过品读感受不同诗歌的语言风格。五背诵。在熟练诵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背诵古诗词。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课的时候,诗歌中有两句广为人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对于这种充满意境美的诗词,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需要逐字讲解,而是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感受春回大地、万物充满生机的景象,领悟诗词独具的语言魅力。 二、通过合理联想,欣赏体味古诗词 古诗词虽然语句极为凝练,但却常常诗画结合,给人营造出美的意境,熏陶人的情志。因此,在充分地“读”、大概地“解”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细读体会古诗词的意境,从而让学生深入体会古诗词意境美的重要途径是品词析句。 (一)深入理解诗眼 一首诗或词里,也常会有一句关键的话或一个关键的词,对读者理解全篇的结构脉络或者是作品的主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词就是整首古诗的诗眼。比如《渔歌子》“斜风细雨不须归”中的“不须归”;《春夜喜雨》中的“喜”……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这次诗、词眼,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创作诗歌的思想情感。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八年级《忆江南》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仅仅抓住词眼“忆”字来进行教学,向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忆是什么意思?”“词人因何而忆?”“江南‘好在哪里?”“江南怎样的好风景?”“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怀?”在问题的层层推进下学生通过朗读,再加上教师巧妙点拨,学生很容易便对全诗的意境、思想感情形成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二)运用联想和想象突破诗歌品析的重难点 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受学生认识和积累的限制,学生往往对古诗词的意境体会不够深入,古诗词的学习面临诸多疑惑。为此,在平时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综合性的教学,在激发学生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三、联系生活体验,理解感悟古诗词 (一)体验生活,用情感悟 古诗词的创作来源于作者的实际生活,为此,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饱含真情地来欣赏诗词,并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克服传统诗词的机械化教学。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恰当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真情来欣赏古诗词。比如在学习部编版七年级诗歌《将进酒》一课的时候,这首古诗描绘出了黄河的壮阔,“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悟黄河的壮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指导学生朗读之外教师要在恰当的时机为学生营造适合的情境,从而在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联系比较,加深理解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联系比较的教学方法来适当地拓展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综上所述,古诗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意义巨大。为此,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从诵读和背诵古诗词、合理联想和想象欣赏古诗词的意境美、联系生活感悟等方面入手,开展有效的古诗词教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古诗词学习。 参考文献: [1]宋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J].课外语文(下), 2017(11). [2]金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J].甘肃教育, 2017(1):9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