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赞科夫实验教学论原则及其心理学依据
范文

    摘 要:赞科夫实验教学论原则不是孤立的五条教条,而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试对五条原则关系加以分析。同时,教学论是以心理学为理论依据,赞科夫的教学论原则也不是凭空想象产生的,而是通过实验证明,有其心理学依据的。

    关键词:赞科夫;实验教学;心理学依据

    一、实验教学论体系的来源

    (一)指导思想

    “我们的实验体系来源于它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尽可能提高教学效果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一般发展”是赞科夫理论的指导思想,它既区别于特殊发展,又不同于智力发展。它指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就其无所不包的意义来说,应当包括智力发展、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赞科夫提出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是有一定的社会背景的。当时苏联教育的现状使赞科夫深刻认识到随着知识的更迭加速,知识储备越来越大,而学校的教学现状是:一方面,不合理的教材编得容易,无根据地把教学速度放得很慢,进行多次单调的复习,这显然不能促进学生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教师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如何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技巧上,儿童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而忽视思考。儿童很少表现出对学习的内部诱因。死记硬背式的学习使学生描述眼前的事物时,观察力都受到限制。时代要求学生在学习现成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智力、思考力、判断力等。

    (二)实证来源

    “一般的教学论著作中提到的教学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借鉴过去的进步教育学,同时结合苏联学校的任务对它进行了批判的改造和补充。”与其他教学论不同,“我们的教学论原则是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的,教学论的原则来源于教学法,而教学法是在实际的教学与教育工作中产生的。”实验体系的原则在最初只能做大概的假设,随着各阶段深入,各原则才得到充分正确的表述。例如,最初把高难度进行教学和高速度学习教材作为一条统一的原则,随着实验的进展和理论分析,上述原则才产生了分化。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不是在第一阶段就提出的,而是深入实验中看到理论知识在中小学中的教学地位时才提出的。

    二、实验教学论体系原则相互关系分析

    “在我们的实验体系的教学论原则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这条原则是针对传统教学内容贫乏、陈旧、过易而提出的。这里的“难度”在教学论中的含义是克服困难和学生做出努力的程度。以高难度进行教学原则的特征,并不在于提高某种抽象的“平均难度”标准,而是首先展开儿童的精神力量,是这种力量有活动的余地,并加以引导。如果教材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面前无应克服的障碍,那么儿童的发展就萎靡无力。

    “高难度原则是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依存于另一条原则——在学习大纲教材时高速度前进的原则。”这条原则防止当时学习活动总是走老路,重复学习旧课,教学进度慢。这条原则不仅对高难度原则来说具有辅助的职能,还在赞科夫教学论体系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这条原则与传统的巩固性原则造成的教学进度慢、重复弊端多相对。学生在原有的教学内容的多次重复下,就失去了蓬勃向上的学习热情和不断前进的动力。高速度的原则要求教学不断引导学生向前运动,不断用各方面内容丰富学生智慧,为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创造条件。

    三、实验教学论体系原则的心理学依据分析

    (一)强调学习动机的内部诱因

    学习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除了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认识活动外,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个性心理状态同时发挥影响作用,而且这些心理状态往往对认识过程具有较大的能动性。赞科夫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而当时的教学论虽然也利用心理学的一些理论,主张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这种触发主要通过“分数”或者其他高压手段等“外部刺激”来实现的。这种方式触发学生动机只是暂时奏效,不能保持学习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更谈不上创造性学习。学生的认识需要是学习动机形成的基础,实验教学尽最大可能性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的需要得以多方面表现出来,并发展这种需要。只有把认识的需要提高到第一位,才能激发学习过程的内部力量。

    (二)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赞科夫指出:教学首先和主要是以训练写、算的技巧为目的的,理论知识所占的位置是微不足道的,而且只是为形成技巧服务的。他提出另外一种教学结构,即加强和提高理论知识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尽可能在深刻地理解语言的规律、数的概念和数的运算规则的基础上,来形成读、写、算的技巧。赞科夫批评教学片面强调学生只能认识感性的事物,过分强调直观,久而久之,很难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三)“差异心理”与区别对待学困生

    人的先天素质,后天社会生活及所受教育不同,他们的心理也有特点,世界上没有两个人在心理特点上是完全相同的。人与人心理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消除这种差异促进消极心理特征向积极心理特征转化,尤其是促进智力落后学生的发展,是各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一直探讨的问题。赞科夫在他的教学论中就注意到了差异心理的问题,为了研究学生的心理差异现象,赞科夫通过观察学生,上课做详细的记录,并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实验。

    赞科夫虽然用了心理活动的三条线索(观察、思维和实际操作)对发展进行心理学研究,但是他的研究方式用常规的心理学研究分析同样是行得通的。上述注重学习动机的内部诱因,重视抽象能力的发展和差异心理的分析主要是对其实验教学论体系原则的心理学依据的分析。

    参考文献:

    [1]赞科夫.教学与发展[M].杜殿坤,等,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

    [2]王策三.教学论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喻立森.试论赞科夫的教学原则体系[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85(4).

    [4]陈录生.赞科夫实验教学论体系中的心理学初探[J].殷都学刊,1986(3).

    作者簡介:舒宏健(1977.04—),男,安徽宣城人,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