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实施的有效性研究 |
范文 | 丁国平 摘 要:物理学科在初中所有学科中有其特殊性,物理学科的自然学科属性让人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物理现象,并随时接触物理现象。生活中的物理是探究学习的天堂,如初中物理中的光、力学、电磁和电等,从实验的角度上讲,难度都不算大,且物理现象的实现本身带给人的神秘感和满足感让物理学科从一开始就对学生有无穷的吸引力。然而探究式的学习,尤其是力学教学的探究式教学不能仅仅以神秘感和满足感来进行工作,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新时代教学环境变化带给教师的巨大变化要求其在打破过去瓶瓶罐罐的同时,必须要建立新的有效的规则和模式。基于此,对人教版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实施展开研究,从其现状、影响、措施等方面进行科学的总结。 关键词:初中物理;力学教学;探究式教学 目前,探究式教學的模式在许多中学风生水起,那么,什么是探究式教学呢?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依靠老师的指导,以自主、探究、合作等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究,强调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则涉及思想情感与道德品质的培养。由此我们可知力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就是利用学习小组的形式,基于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为目标的合作与自主学习模式,并在其间穿插思想与道德品质的教育培养[1]。 一、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现状及其实施的影响 1.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现状 教学改革的推进对于物理学来讲,是一个福音,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物理学课堂,使探究式教学的模式得以持续推行下去,坚持至今。但是,由于教育改革时间不长,人们的教育思维尚未完全转变,大家都处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摸索期,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在观念完全转变、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把握等各方面都面临着一些不彻底、不敢放手的问题。 2.初中物理力学教学实施的影响 我们在力学教学方式上展开了探索,主要是力学教学上,相关问题比较简单,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难度较小,容易控制和把握,很适合展开探究式教学方法。经过我们的不断总结和摸索,探究式教学取得了初步成功,师生关系更加融洽,由上下之间的关系成为合作关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氛围更和谐了,学习成绩上也有了一定的进步,总体上对教学是十分有利的[2]。 二、初中物理力学探究式教学的措施 1.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学生活力 在初中教学课堂上,学生积极性不高,课程气氛沉闷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里有学生本身的原因,当然,从根本上来讲是教师自身的原因。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绝对主导地位的,我们在较长时间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发现,相同资质的学生分配在两个不同的班级中,因为教师的不同而导致两个班教学氛围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情况并不少见,当然,课堂的组成部分中,学生的作用也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和学生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努力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课堂教学模式。为了营造新的课堂氛围,建立学习小组是体制机制上的首要要求,因此我们应当综合考虑班级学生资源的配置,本着“自愿+合理分配”的原则,确保组与组之间实力大体相当,保证在竞争与合作中的公平性原则,建立好学习小组后,我们会对小组进行评分制度的建立,确保每节、每周、每月的课程结尾后,都要进行一次分数总评,在课堂上以提问问题、主动表现、发现错误、奇思妙想等作为评分选项,与此同时还应该将组与组之间的和谐竞争与公平竞争纳入考评体系,强调在道德基础上的学习和竞争,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下面,我们就通过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展现一下我们的小组教学活跃课堂气氛的案例[3]。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力学探究式教学的第一次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在课前,我们召集班里的学习尖子和各个学习小组内的骨干成员开会,要求他们积极发言,为带动课堂气氛做贡献。随后在课堂上我们向学生宣读了这项题目:有一个质量是2KG的平地水桶底面积是800cm2,放在水平地面上,桶内装有50cm深,体积是45dm3的水。晓萍(化名)同学用竖直向上的力提水桶,但是没有提起来。如果水对桶底的压强和桶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晓萍同学提水桶的力为多少?我们要各组推举人选上台画图做题,没有人上台的小组则会被扣分,我们会对各组表现情况各自进行评分,评分的差异激起了各组的好胜心,课堂气氛的活跃局面很快就打开了。 2.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期被教师的主体地位所取代,导致学生的主动性被长期压制,这样的压制导致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个性看法,不敢说出自己的创新想法。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降低,许多对学习有益的好点子被埋没,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我们的探究学习同样也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了如何营造活跃气氛,但是仅仅有活跃气氛是不够的,那依然是教师主导地位下的活跃。我们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群策群力地解决学习探究问题,有许多方法可供选择,分别从课前、课堂、课后考虑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因素。在课前预习阶段,我们通过预习思维导图、课前导学问题、预习作业布置等手段,全部由学生自己画、自己想、自己提,在作业问题上,我们布置弹性作业模式,让学生有自己选择作业量的合理空间,课堂讲解过程中,我们先提出学生在预习阶段的问题,然后鼓励小组合作,让他们思考问题出在哪里,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教师点拨,同样的,课后复习阶段更应该发挥小组作用,让学生自己制定计划,找短板,补弱项,最终将所有的阶段全部纳入班级考核评分体系中。以保证班级节奏可以被有效控制,此时的教师已经变成了核心,而不是主体[4]。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课本力学部分的“重力”一节中,我们要求学生围绕他们所理解的课本重点,画出自己的思维导图,并在课本预习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我们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重力实验,可以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进行课堂演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仅仅起到引导的作用,保证学生围绕重力教学的合理空间进行学习并纠正他们的知识性错误,而不否认他们的任何问题和任何想法。课堂实践结果表明,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的结果是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学习上更加乐观向上。 3.创新教学方式,改变课堂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紧紧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纯粹的课本知识为全部学习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死板的且片面的。众所周知,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以新课程标准搭载的教学目的,不仅仅体现在教,还体现在育,不仅仅体现在书本知识,还体现在课外知识的延展,因此,除了活跃课堂氛围和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还要增加课堂中更多的流动因素,比如,实验室进课堂,我们在每节新的课程开始后,可以由教师准备材料,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因为力学部分的实验并不复杂。我们还可以让专家学者“进课堂”,发挥多媒体远程教学模式,通过远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一些在课堂上无法见到和解释的东西,比如,让学生了解“斜塔”的力学原理在哪里。在不脱离基础知识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开阔眼界,加强对知识的深刻思考[5]。 4.加强实践探究,厚植探究优势 学生自从进入初中以来,压力猛增。升学的压力,题目的难度加大,知识量的增加,更加严格的学校管理环境,让学生的实践能力越来越差,实践机会越来越少,但是对于物理学科来讲,没有实践就没有物理探究教学的血液,尤其是在力学部分,我们如何使物体浮在水面上?相同重量和密度的东西在较为宽阔的水域中多大的面积是它浮力的临界点,反重力实验是什么,我们能够实现吗?我们能用弹力实现什么?生活中有哪些动能转换的原理或体现此原理的小物件,我们可以自己做一个吗?弹力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可以如何利用弹力?大气压强在生物、海洋、军事方面有什么用途?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压强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吗?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探究、实践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书本不能帮我们解决,人脑也无法完成这样的空想。因此,只有加强实践,在实践中种下物理探究的种子,让它在未来生根发芽。 5.加强深度学习,发展弹性空间 “深度学习”的概念正在悄悄兴起,它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适当超越课本,在一定的重难点知识点上展开纵深探索,继而展开学习,此教学方式的目的就是探索学生的理解限度,促進对相关知识的专业性理解,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思维习惯,加强对优秀学生的深度培养。在初中物理的力学探究课程中,我们会对特定的学生制定分层作业。其中,深度学习就是我们在分层作业中的一部分。在力学研究方面,尤其是摩擦力、弹力、动能等方面的深度学习,教师向预习过后的学生展示部分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经过这些深度学习探究的方式,学生对力学的理解和探究更加深入了,促进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 教学探索时间不长,肯东会出现许多问题,甚至会有反复,但是,我们认清了当前教育发展大势,并且愿意为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变革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辰.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教师,2018,89(3):105-106. [2]贺惠萍.浅谈初中物理力学教学的几个方法[J].内蒙古教育,2017,56(6):124-125. [3]杨莉萍.初中物理“力学”入门,应从“熟悉”下手:提高初中物理“力学”课堂实效初探[J].中学理科园地,2017,13(3):43-44. [4]郭昌杰.浅谈兴趣在教学初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作用[J].都市家教月刊,2017,12(12):204-205. [5]申立奎.浅析整体分析法在初中物理解题中的广泛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7,23(1):34-3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