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翻转课堂在试卷评讲课的应用 |
范文 | 何志华 摘 要:在物理教学中,很多学生会在同一类型的题目上一错再错。高效评卷课堂并不是以一节课能评多少道题目为标准,而是在评卷时如何辅导中层生总结解题思路。对翻转课堂在评卷讲评课中的有效应用进行分析论述。 關键词:翻转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思维导图 为了提高评卷课的效率,我尝试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结合小组合作的课堂表现形式来进行评卷,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一道得分率较低的综合能力题为例,详细探讨如何引导中层生解题:同学们用完全相同的小桶分别盛满了四种液体,用弹簧测力计称出液体和小桶的总重力,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1)通过分析比较此表,他们推测液体密度与弹簧测力计示数之间有一定的规律。在如图7-Z-13所示的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一规律的是(? ) (2)若可乐的密度为1.2 g/cm3,根据上面的数据可以推算出小桶的重力是多少牛?(g取10 N/kg) 以本题为例,我的课堂安排如下: 一、抚慰情绪,摆数据分析答题情况 这道题目共10分,是一道综合类型的大题,由于学生下学期刚开学第七章学习的力,本题在考查重力的计算以及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知识点的同时与上学期学习的密度内容有交集,而中下层学生往往对以前学过的内容遗忘率较高,所以本题得分率并不高。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详细分析主要失分原因,把上学期的知识点通过复习重新熟悉掌握,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找到突破口,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重拾学习物理的信心。 二、通读全题,掌握题目的大致内容 部分学生在阅读题目的时候有障碍,很多时候并不知道题目的文字表达什么意思,这类学生甚至没有信心触碰这类大题,每次看到这种题目都是带着满心的不情愿去勉强写个答案,更有甚者还会不做。为了鼓励这类型的学生,我们一般都会在评卷时齐读一次题目,让不愿动手的中层生通过听觉刺激,有一次阅读题目的机会。通常这样评几次卷之后,不做大题的学生数量会大为减少,是因为学生通过阅读,发现大题并不可怕,有部分小题自己还是能够完成的,从而消灭大题交白卷的现象。 三、从问题入手,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和相关物理量 为了避免在阅读题目后对题目中的某些新名词,不能理解的内容产生纠结情绪,我们提倡学生在阅读完题目后,马上从问题入手,在题目中找出关键词和画出相关物理量。例如上题:(1)通过分析比较此表,他们推测液体密度与弹簧测力计示数之间有一定的规律。然后再从题目中找出“用弹簧测力计称出液体和小桶的总重力”这一描述,得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G桶+G液这一结论。同理,从(2)若可乐的密度为1.2 g/cm3,根据上面的数据可以推算出小桶的重力是多少牛?这个问题入手,也可以找出“可乐的密度为1.2 g/cm3”“小桶的重力”这些关键词,从而确定G桶=F可乐-G液的最终计算式。 四、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学会分析解题思路 找出关键词和相关物理量后才是真正进入解题阶段。对简单的题目而言,中层生经过第三步对题目的分析和提炼,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 例如上题(1),分析可知F=G桶+G液,且G桶一定不为零,所以得出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不可能为零的结论。这一结论把选项A、B、D都排除了,用排除法可以得出最后答案为C。 而上题(2),因为情况比较复杂,我给出了上学期的一些计算公式(G=mg=ρ水Vg)作为提示的情况下,放手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思考。第(2)题在上一步中已经确定解题方向是G桶=F可乐-G液,F可乐已知,只需求G液即可。G液=m液g=ρ液Vg,只需求出V就可以求出G液,所以切入口是如何求V。 把可乐密度和水的密度及常量g代进去,即可解出V=10-4m3。到此,学生就能较轻松地解题了。 五、小组讨论,深化解题思路 理科强调思维的培养,对中层生而言,理清解题思路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只是听,还没能完全调动学生的全部感知能力去学习。所以我习惯在讲解了一个类型的题目,给学生以引领并让学生经历了解题的过程,享受了解题的成功后,通过在小组内讲解的形式,将不可感知的思维转化为可感知的语言和图像,深化解题思路。 教学的最高目标是因材施教,通过引入翻转课堂的模式,学生能通过课前掌握正确答案,并通过分析表格明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学习。中层生经过翻转课堂的提前准备,克服了中层生在学习过程中反应较慢的缺点,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实现高效课堂。我将以继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不断实践探索,以帮助更多的中层生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蔡姗姗,吴子虓.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和研究[J].教育界,2015(30):58. 编辑 鲁翠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