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角色扮演教学 |
范文 | 李杏杏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必须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公民。 角色扮演是综合实践教学中常见的一种形式,也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角色扮演在教学中的运用,丰富了课堂形式,有利于学生行为模式的社会化,体现了综合实践课的实践性。 一、角色扮演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角色扮演的游戏体验感和互动性是学生喜欢这一学习方式的直接原因。游戏是孩子最初认识世界的学习方式,而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以直接兴趣为主,角色扮演恰恰与他们这一心理特征高度契合。在某些具体的情境中,会出现“抢角”的现象,有些学生甚至不计较性别,愿意反串角色,可见他们对角色扮演的钟爱。同时,角色扮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角色扮演的过程,是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通过参与和体验形成的认识是有根基的,能引领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在玩中學,在做中学,在体验中获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知识和能力,这是角色扮演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根本原因。 2.有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知。 进入青春期后,初中学生的心理发生明显变化,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角色扮演可以帮助他们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和丰富自我,并学会处理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学生的生活范围在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但也正因为年龄的局限,他们不能充分参与社会生活,所以缺少对社会角色的体验和理解。教师创设相关情境,把社会生活场景“平移”到课堂上,便会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热情,满足他们对社会角色的好奇心。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在与他人的交流互动中,学生领悟了社会规则,体会到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实现了课程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 3.有利于学生内化道德观念。 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客观审视自我,厘清原有的不清晰的道德认知,理解生活中的两难问题,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在实际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存在着复杂性和多元性的道德观念和道德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设置相应情境,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真实体验生活中的道德冲突,正确认识和对待道德对自我、对他人的规范作用,建立理性道德认知。 二、角色扮演教学的实施 角色扮演教学的实施,要紧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要求,充分给予学生参与和发挥的空间,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活动前,学生参与情境创设。 因为年龄、经历、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创设和选取的情境,往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调动学生一起参与角色扮演情境创设。情境中人物角色的选取和定位,需要的设备和道具等,教师都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准备。这样一来,创设的情境便更能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也更容易进入角色,体验感也更加真实和强烈。同时,参与情境创设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从一开始就是教育活动的主角。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各个环节,真正成为课堂主体。 2.活动中,充分讨论和归纳。 角色扮演要求学生站在“角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相当于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角。在活动中,学生将自己的角色体验在小组内和班级内进行分享、交流。这种换位思考的学习方式,让道德认知具体化,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自我与他人、规则与自由、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但是,在讨论分享阶段,学生只是将直观的感受和感性的认识零散地表达出来,并没有形成清晰的、确定的观念,角色扮演的教育效果和影响还不够深远。此时,教师须引导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将感受最深、最强烈的部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可以指导行为的观点认识。这种强化了“角色”认知的教学方法,会对学生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3.活动后,及时进行反思。 学生是情境的创设者,是角色的扮演者,也是活动的反思者。反思是为了更好地改进角色扮演这一教学活动。缺少反思,就会使角色扮演浮于表面,影响教学效果的深化。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是针对角色扮演中的情境创设、主题选择、过程指导、教学效果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及时扬长避短,推动教学进程。对于学生来说,主要反思的内容为:自己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体验是否舒适、顺畅;如果出现问题,原因和改进方法分别是什么;角色扮演活动对自己的身心影响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如何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角色;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角色扮演之后,学生的体验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进行反思,这是他们获得成长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东苑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