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以“三助”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范文

    张卫民

    摘要

    教师放权给学生,助力角色转变,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提升学生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能力;并最终实现助力学生思想品格的形式。

    关键词

    “三助”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文学习,学生能够形成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下面,笔者谈谈如何通过语文学科的“三助”手段,帮助学生增强关键能力。

    一、助角色转换

    课堂就是学生的演练场,教师只有做好“导演”,为学生的学习而导,为学生的发展而导,才能保证学生全程参与“表演”,才能真正将课堂变成现实的舞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这句话启示我们:课堂上老师要少讲话,把话语权、操作权交给学生。问题让学生去提,答案让学生去找,难题让学生去探。老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老师只做导演。这样,学生的心智、思维能力才能表现出来,潜能才能释放出来。笔者认为教师素质的高低,不在于教师会不会讲,会不会写,而在于会不会“引”,会不会“导”。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要放权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实践,勇敢操作。凡是学生看得懂的,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去看,老师不教;凡是学生讲得出来的,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去讲,老师不说;凡是学生想得出来的,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去想,老师不干预……

    通过角色转变,构建自主、有活力的课堂。一是“自助”,倡导先学后教,促進学生自主发展。学生对自己所学内容进行自我总结、盘点,并提出新问题。这是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没有小组的参与,没有老师的帮助,学生自己对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和反思这一问题进行回答。二是“互助”,学生所在的学习小组成员就学习内容交流收获,提出疑问。小组成员通过互动式的训练,进一步深入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排解存在的问题,从而形成新的认识。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同伴交流等互助学习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提升素养。三是“师助”,教师根据“自助”与“互助”的情况,选择一些有益于学生提升认识、排解疑难的题目进行训练,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提升认识,发现疑难,为后面有针对性的学习提供最真实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面面俱到式的授课方法,以学定教,实施与学生需求相匹配的针对性教学,并腾出时间和精力来,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上下功夫,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

    二、助能力发展

    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阅读与鉴赏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梳理与探究能力。以“成语的积累与汉语词句结构类型梳理”为例。笔者从初一第一节语文课开始,引导学生每节语文课阅读并记下五个成语,日积月累,持续到初三。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尝试对平时积累的成语以及汉语词句结构类型进行梳理。教师列出几种类型的词、短语(词组)和成语作为样例,组织学生对所学的词、短语(词组)和成语,根据样例进行梳理归类。在学生认识这些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引导他们了解现在学界称说这些结构类型所习用的名称。教师也可以以“现代汉语常用字及其基本结构类型”“汉语词句的基本结构类型”为题,引导学生开展梳理和探究活动。在设计这类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课堂上呈现准备好的案例,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上的语言文字应用;让学生在课外根据各自的资源和方法,自主开展活动,共享资源,合作完成任务。语文教科书,包括学生在小学和初中学过的课文以及课外阅读材料,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梳理和探究的案例。在学生梳理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地引导他们合理使用;还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生成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日常的语言实践中,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发现和探究语言运用的规律。在设计这类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始终关注活动的过程。活动形式应该丰富多样,注意自主与合作、规范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坚持以核心素养为纲,追求一举多能的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经验与语言表达;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能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判别语言,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与人交流沟通,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能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

    三、助品格形成

    韩愈的《师说》中有一句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他把“传道”放在第一位,这个“道”,笔者的理解是道理、道德、修养。上海师范大学夏正江教授表示,现在的教育是“半”教育,只重视知识,不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始终眷恋着祖国》一文主要讲述钱学森1935年到美国留学,在美国取得了重大成就,美国当局给予他优厚待遇,学成后的钱学森想回国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而美国当局听说钱学森要回国,层层阻拦甚至恐吓逮捕钱学森,钱学森向祖国母亲求救,于1955年9月回到祖国的感人故事。笔者围绕这个故事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你从钱学森身上学到了什么?二是如果你到美国留学,美国当局给予你优厚的待遇,学成后你还会回国吗?这两个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增强学生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自觉报效祖国的意识。

    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对“敬业”定义为:“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部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对成人来说,敬自己的职业,爱自己的职业,便是敬。对学生来说,敬自己的学业,爱自己的学业,便是敬。学生只有热爱学业,走入社会才能热爱事业。围绕上述内容,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文章列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两个例证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当大总统还是拉黄包车,就职业性质来说,都是神圣的,劳动价值是相同的,对社会、对大众都是有益的。举政治家建成一个共和国,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明白,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敬业)。文章引用庄子、孔子的话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明白敬业的重要性。笔者设计上述问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忠于职守、服务社会的精神。

    总之,“三助”之间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因果关系。前一“助”是行为原因,后二“助”是行为结果。通过“三助”形成学生的关键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技能,积极合作参与,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关爱社会,热爱国家,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耿车初级中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