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历史解释:从平型关大捷的归属战场说起 |
范文 | 赵俊 [摘? ?要]教育部统编义务教育历史教材,自2017年通过审定以来,仍在持续修订中。2018年使用的八年级上册统编历史教材,将平型关大捷列入敌后战场,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所以2019年的教材又明确将之归入正面战场。文章从历史解释的角度出发,梳理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流定义,通过研究史实、界定概念、解决认知冲突,对新教材的新表述做出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统编历史教材;历史解释;平型关大捷;正面战场;敌后战场 [中图分类号]? ? G633.51?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20)22-0065-02 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从字面上看似乎很容易理解,没有必要解释。或许正是因为如此,现行高初中历史教科书在介绍抗日战争时,虽区分了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但并未给出明确定义。 一、问题出现:教育部统编教材将平型关大捷列入敌后战场后又移回正面战场 人教社2006年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师用书”中强调“平型关大捷是正面战场的胜利”[1]。许多初中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沿用这个观点十多年,一直很认同。但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历史2017年第1次印刷时,将平型关大捷列入“敌后战场的抗战”[2],这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到了2019年第2次印刷时,这本教科书改称:“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3] 2019年9月,已经在部分省份启用的教育部统编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中,也认为平型关大捷是“正面战场的抗战” [4]。这样,2019年秋季最新使用的教育部统编中学历史教材,在平型关大捷的战场归属上表述一致——归属正面战场。 在查阅资料时笔者发现,关于平型关大捷的所属战场,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发生过几次变化。 二、问题追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变更过平型关大捷的所属战场 根据南京师范大学许艳的梳理:“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期,教科书中鲜有‘正面战场名词的存在……平型关大捷总是和敌后战场紧密联系,常出现于‘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迅速发展这一目中。”“1986年后……在中学历史课本中,平型关大捷内容被放置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太原会战中。”[5]比如在1995年人教社主编的《高级中学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中便有这样的表述:“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战。”许艳撰写此文时,教育部统编八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尚未出版,所以并未收入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再度将平型关大捷列入敌后战场的重大变化。 综上所述,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学历史教材中,关于平型关大捷所属战场的界定,已经经历了从敌后战场→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正面战场的调整。其实,平型关大捷的基本史实是清楚的,之所以出现属于“正面战場”还是“敌后战场”的争议,是因为关于这两个战场有着不同的定义,定义不同,则归属不同。这不是一种“史料实证”的错误,而是一种对“历史解释”的选择。 三、问题梳理:解析抗战两个战场的不同表述及划分角度 关于抗战两个战场的划分,笔者根据所掌握的资料,整理出一个表格(见表1),以形象化呈现相关观点。 从划分角度看,从观点1到观点3,“国民党战场”和“解放区战场”(“共产党战场”)是按照领导成分划分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按照作战地域划分的。而观点4则从整体上把正面战场等同于国民党战场、敌后战场等同于解放区战场,把两个划分标准合并成一个领导成分的标准:凡是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抗战都属于正面战场(国民党战场);凡是共产党军队进行的抗战都属于敌后战场(解放区战场)。 那么,哪一种观点更可取呢? 作为教材编写的规范性文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都采用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划分,但都没有给出这两个战场的定义。2012年出版的初中课标解读书籍有这样的表述:“抗战中存在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6];“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很多,……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也很多,如平型关大捷……”[7]。这显然采用了观点4中习惯性、整体性的划分,从这个划分标准出发,平型关大捷属于敌后战场。 也有人有不同的看法,比如黄学仕撰文指出:“全面抗战以来,国共两党……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正面战场,是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中期,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战场,……是抗战初期的主要战场。”[12]这一定义与上表的观点3相符。而黄学仕对敌后战场的定义为:“敌后战场又称解放区战场,是指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深入日占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游击战争,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是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相区别的另一个抗日战场。”[13]这里因为其中“深入日占区”的限制,而与观点3的定义不相符。且黄学仕并未说明这两个定义的出处,据笔者推测,有可能是黄学仕自己给出的“历史解释”。 笔者个人比较赞同观点3的定义。这一定义与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相近。第二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战场”条目:战场“按所处地位和作用分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正面战场又称主战场,通常是敌对双方主力正面交战的场所,对战局起着主导作用……敌后战场,通常指在敌人后方地区与敌作战的战场,一般对正面战场起积极配合作用”。 对抗战两个战场的不同划分,都是从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全局出发进行的战略层次的划分,代表着抗日战争的大格局,而不是从某个具体战役乃至战斗进行的局部划分。无论将平型关大捷列入哪个战场,都无损其“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的历史地位,这是八路军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也是中国人民的胜利。 基于同样的史实,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解释。“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14]作为历史教师,要善于解决各种认知冲突、研究史实、界定概念,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的新表述做出合理的解释。 [? ?參? ?考? ?文? ?献? ?] [1]? 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017年7月第1次印刷):10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019年7月第2次印刷):10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 (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39. [5]? 许艳.1949年以来大陆中学历史教材对抗日战争书写的演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6][9]? 朱汉国,闫璟,何成刚.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历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6. [7]? 齐世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12-213. [8]?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930-935. [10]? 言均君.华北地区中国现代史学术讨论会简述[J].近代史研究,1988(6):249-251. [11]? 孙远方.抗战时期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J].滨州师专学报,1993(Z1):19-22. [12][13]? 黄学仕.史料实证:平型关大捷属于敌后战场抗战吗[J].中学历史教学,2018(7):27-29.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 (责任编辑? ? 袁? ?妮)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