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培养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探析
范文

    吴建云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通过中学历史教学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也是促进素质教育和學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教师能够对中学历史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从而引导学生培养、提升核心素养,提升历史知识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中学历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4-0074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五大方面。为了能够促进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断提升,教师就必须要对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历史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例如,欧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首先是人类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在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等方面发生巨大的转变。因此,在各国加紧推动工业革命的过程,也就是自身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和完成的时候。例如,德意志的统一、日本的明治维新、沙俄的1861年改革,它们都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基础上,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从而推动了这些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这样,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引导,使学生能够正视、尊重历史,能够追求历史真实。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例如,在课本中有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课,该教学内容主要是讲我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历程。而2018年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一方面,在教学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收集一些“老物件”,或者是通过网络技术等多种途径来收集3~5个能表现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发生变化的物件的图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运用投影仪、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将学生收集的资料展示出来,然后教师在这些物件与图片下边标上时间点,这样学生能直观地看到随着时间变化我国人民的社会面貌、生活水平等多方面的变化。教师以时间为线索来呈现,学生会产生比较直观的视觉感受,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在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时,有一个短视频在互联网平台中的传播量较大,题目为《震撼150秒,40年,中国人就是这样干出来的》,虽然该视频较短,但是该视频以时间为线索,以条形表格为表现形式,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中国GDP的动态化变化。又如学习历史知识时,大多数学生都听过这样的顺口溜:黄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这其实就是以历史发展时间作为线索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要进行一定的指导,学生就能够在该过程中逐渐树立时间观念。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历史学科的时间观念不仅包括时间发展,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发现在历史时间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思想。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各个时期兴盛、衰微的原因,使学生能够明白时代交替是人民的选择,尤其要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了解当前生活的来之不易,在培养学生时间观念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在培养这方面能力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大量的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资料中来对历史事实进行求证。同时,还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利用书籍、网络、博物馆等收集史料,掌握收集史料的途径。例如在中学历史教材中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内容,教师在开始教学前可以向学生提问:“你读过的古代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中,有没有哪部作品是对古代人们的商业经济生活进行描写的?如果有,当时的经济是什么特征呢?”然后引导学生在教学前就对史料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史料收集能力与历史知识分析与总结能力。

    历史解释是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从而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例如在学习完启蒙运动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18世纪的西方发生运动的时候,中国在干什么?中国有过较大社会变革与运动吗?为什么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中国与西方的发展结果却出现了差异呢?”在该过程中,学生就会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有意识地将当时中国与西方的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有的价值取向和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在“抗日救亡”相关内容教学的时候,学生仅仅依靠课本上的知识,很难体会抗日救亡的艰难,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知识,体会当时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中国人民共同抗击侵略者的坚强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分组教学活动,让学生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社会人群主要构成,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扮演四种角色,然后学生根据自己所代表的历史形象,收集与之相匹配的抗日救亡活动所做出的努力与探索。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PPT展示,角色表演等多种形式将收集的成果展示出来。这样,该历史教学课堂氛围相对比较轻松。

    总而言之,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中,为了能够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教师还需要充分解读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采取有效的历史教学策略。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的历史知识能力提升,还能促使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得以培养与提升。

    参考文献:

    [1]葛建敏.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7,5:61—62.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65500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