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遇见美好
范文

    欧哲良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积淀,是世界文化史上独具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传统国学文化被高度重视、大力推广和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实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诗词的意义,理解诗词的内涵,学习并弘扬传统国学文化。文章分析了当前中学语文教材中诗词教学的一部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中学语文;诗词;教学;音律美;语言美;意境美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6-0050

    古诗词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学习古诗词有助于中学生了解传统国学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但是当前中学语文诗词教学方法呆板,教学理念守旧。教学方法偏于墨守成规,几乎是诗词教学的通病,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学生对教材诗词能背诵能默写即可的要求上,注重的仍旧是应试功能,在教学中对诗词的讲解,忽视其诗词气象万千的艺术美和抒情明智的气质美等特点,没有注重启发学生领会诗词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这样一来,原本独具语言魅力的诗词变得和其他类型的文章没有区别,诗词本身的艺术性和可读性被降低了。

    还有部分教师对诗词的积累不多,文学素养不够,缺乏熟练驾驭诗词的能力,不能在教学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因而就无法激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再加之,古诗词语言简洁凝炼,诗中典故旁征博引,这都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倍感头痛,难以产生浓厚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引领学生在吟诵中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诗词作品来说,只有通过反复吟诵读,才能发现它们的韵律之美,古诗词文采飞扬,就藏在它们的韵律里。比如带领学生吟读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讲析这样的一首千古好词时,可以结合播放歌曲《明月几时有》来引发学生的共鸣,在歌者婉转多情的吟唱中,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韵律之美;在娓娓动听的歌声中,启发学生对诗词进行富含感情的吟读,学生自然感觉字句韵律错综回环,摇曳多姿。

    全词吟诵起来能够感受到,诗人以月景的清丽雄阔表达了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美好愿望,清新如画又饱含哲理人情。教师在此可以这样向学生介绍:古诗词,尤其是词,本身就是以唱而名、而传的,这首水调歌头词牌,以短句为主,辅以三叠,尤其适于歌咏,音律平稳中一唱三叹,平仄分明处百转千回。上阙一问到底,一句“何似在人间”问得悱侧缠绵;下阙起句三叠,貌似急促,其实委婉,接下来再次幽幽反问“何事长向别时圆?”带领学生将全词吟诵到此,一直都是轻声细语悠然相问,而随后两句就应当高亢起来吟诵,可知诗人于无奈中并非是把人生看得淡薄,相反,这是诗人不屈的一种浪漫,最后一句长叹已作袅袅之音,全词的律动美却意犹未尽,仿佛月之清光悄然入怀,令人荡气回肠。

    二、引领学生在释读中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

    作为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去释读古诗词中遣词造句的语言美。古人对于诗词的用字,既讲究精雕细琢,又追求浑然天成。在文采斐然的历代作品中神来之笔很多,如王湾的《次固北山下》一诗里,看起来普通的景物,同样的绿水青山,为什么王湾能够把它写得别具一格而流传千古呢?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感受这首诗中极有表现力的诗句,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个“阔”字说明了海潮初涨横堤,一个“悬”字尽显出漫江东风正起;诗人用一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点明了时间与季节,精巧地运用一个“生”字和一个“入”字,分别把原本没有直接关系的“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巧妙地联系起来,读之不但合情合理,而且对仗工整绝妙。同时,诗人也用这一句暗暗感慨乱世之后的平静来之不易,如太阳艰难挣扎出海的怀抱,告别了残夜,奔向了新生。以至于唐以后的人,便以他这一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作为盛唐气象的标志。给学生讲析这一首五言律诗的时候,如果能从以上几点出发,抓住了诗眼“生”“入”这两个画龙点睛的字眼和这极具生命力的两句诗作重点讲解,就一定能让学生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这就是诗词语言的独特魅力。

    三、引领学生在赏析中品味古詩词的意境美

    进行诗词教学,尤其要强调赏析“意境”。比如学习曹操的《观沧海》,应当从“意境”着手。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了解背景:《观沧海》是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诗人作为奏凯而归的三军统帅,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经登临过的碣石,怎能不心潮澎湃?满腔的英雄气概跃然于心,问鼎中原的豪情已经蓄势待发。

    然后带领学生一起跟诗人进入这首诗所交代的画面,起句交代了写诗的原因“东临碣石”和看到的景物。随后笔锋一转说到天地日月,本来是没有生命的海,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生命与性格。到了这一句,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欣赏: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力来直抒胸臆,表现他开阔的胸襟、博大的情怀和宏远的抱负,暗喻自己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胸怀之中,这就是一种气吞山河的豪迈。应当和学生作如下交流:虽然全诗篇幅不大,但是意境却异常开阔,感情奔放而思想含蓄,字句中铿锵有力且气韵沉雄,气势上意象开阔又境界高远,是值得学生反复玩赏品味的佳作。

    提高中学生古诗词的学习和鉴赏能力并非朝夕之功,语文教师在内的全体教育工作者,要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与时俱进,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将传统的诗词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利用诗词的可读性与耐读性,增强诗词的画面感和立体感。只有让学生真正领悟了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意境美,才能真正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学习鉴赏能力,在吟诵、释读和赏析中遇见他们美好诗意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周蒙,冯宇.古典诗词名篇鉴赏集[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湖南省汨罗市神鼎山镇黄柏中学41440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