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时政教学的融合 |
范文 | 杨福锦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小学时期通过教师的教授或是其他途径已经初步接触和了解了道德与法治知识,而在初中阶段,教师则需要要求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也进一步学习时政知识。所以对教师而言,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融入时政教学的知识是需要他们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时政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6-0030 道德是立人之本,在当今经济迅速发展、信息激烈碰撞的时代,全球化基本普及,社会和世界对公民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学生的教育方面,要求也就随之提高了。要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与社会、世界接轨,就必须在学生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融入时政知识,学生只有更深入地了解了社会以及世界发生的大事,才能更好地树立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的伟大信念。而通过综合考量之后,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安排进时政教学的内容是最自然也是最合适的。 一、拓展渠道,突出时政内容的教学价值 时政即时事政治。简单来说就是在某个时间段里,中国以及世界发生的大事,而从世界的角度出发以及这些事的评价,时政新闻是密切关注国家大事的新闻报道。关注时政是每个人了解世界、接触世界的重要手段和渠道之一。无论是学习还是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热爱都要从娃娃抓起,所以在初中阶段,在其他课程教学中融入时政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是为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遵纪守法的品质。总的来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时政教学的目的有着异曲同工的地方,把它们融为一体是有据可依的。 而如何利用多种多样的手段和渠道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时政教学,在提升他们对时政新闻的兴趣的同时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和看待世界的眼光是需要广大的教师团队进行探讨的问题。当今时代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工具相比以往来说是比较先进和准确的了,多媒体甚至其他更为先进的教学工具已经逐步地出现在各大中小学校的课堂中,所以教师需要利用这些较为便捷和直观的工具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时政新闻就是时政教学中比较重要并且能够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中国以及世界发生的大事的渠道,教师可以在每次晚自习上课前或是早自习上课前的十五分钟内,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最新的时政要闻,这样既能使学生从紧张繁杂的学习中暂时解脱出来放松一下,又能够让学生及时地了解到最近发生的大事,一举两得。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每次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有计划、有安排地讲解一些最近发生的大事,让学生探讨自己的看法与感受,使学生能够对这些时政新闻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逐步培养他们关注时政的意识。 二、创新教学,丰富时政教学的手段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还要在自己熟悉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创新,从而促进学生更好更多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还要逐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总的来说,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大学阶段,这种教师只是知识的引导者的理念表现得更突出和更明显,学生只有学会自己主动学习,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走得更长远。 教师可以在平常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会,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首先让他们自由讨论,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教师指定一个主题,比如刚刚结束的中国建国七十年的大阅兵活动,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由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发言,说出组里学生讨论后的看法。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能促进他们对时政大事的了解,而且从另一方面还能增加他们对国家的自豪感。 三、合理选择,注重时政材料的有效引入 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在十岁左右的年纪,而这个年纪的孩子都还过于稚嫩,他们的是非观可能还不够完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时政课堂教学时要进行合理的选择。教师要注重挑选一些能够反映时代特点并且是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新闻。这种性质的新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建立,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地远离一些消极的负能量的新闻。 之所以教师要选择正能量的时政要闻而避免负能量的时政是有合理依据的。当然在这里并不是要教师遏制学生接触社会黑暗面,而是在学生这个纯真的年纪还是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传递一些真善美,让他们能够相信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是温暖的,是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爱的。教会学生用发现美的眼睛看待整个社会,他们也就能在生活与学习中更开心、更幸福一些。 综上所述,教师要在平时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融入时政教学知识是非常合适的。初中阶段的学生,三观都是在建立和完善的階段,在这个特殊时期让他们能够更多地接受一些时政新闻的熏陶是很有必要的。当今的学生不能像古代的读书人一样,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而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关心国家大事,并对这些大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培养出能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的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昌荣中心校2257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