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方式的改变 |
范文 | 余光岳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教学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当在教学各环节中作出相应改变,以适应新环境的教学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3-117 传统的物理教学往往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物理学科中的定律、结论都是教师在课堂中直接讲给学生听,要求学生记住,物理知识的应用只是局限于“刷题”。时间一长,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学心理。《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当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科学态度、科学世界观和正确价值观。显然,传统教学很难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如何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此,我简单谈几点看法。 一、教学设计的改变 教学内容设计必须以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学重要目标。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当关注几点: 1.以生活或实验中遇到的现象为题材,引导学生从现象中提炼相关物理模型,并用物理概念及规律解释这些现象,逐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比如:在学习《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节,教师可以拍摄(或带学生实地观察)汽车转弯情形,引导学生利用质点模型和圆周运动规律解释路面倾斜的原因,并由此引出问题:汽车转弯速度过快将如何?从而加强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责任意识。 2.无论在物理概念还是在物理规律上的学习,都应当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比如,在《向心力》一节中,让学生做一个小实验:通过细线拉住小球使其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让学生分析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原因,从而提出向心力的概念,并由此引出问题:哪些因素影响向心力的大小?向心力与这些因素什么关系?然后由同学们提出猜想,并自主设计探究方案,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分组实验探究,最后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3.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的培养。比如,在学习《万有引力与航天》一章,通过介绍科学家第谷和开普勒生平,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研究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并让学生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观看我国航天卫星发射的过程,并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成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在学生心理埋下一颗为祖国科学发展做贡献的种子。 二、课堂组织形式的改变 课堂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开阔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师在组织课堂时,可以考虑以下几方面的改变: 1.课堂上,学生不再是单人单桌形式。教师可以要求将课桌以小组形式摆放,并将同学们分成几个“势均力敌”的小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以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实验探究进行,而教师只是课堂中的配角。这种组织形式将促使所有同学都参与到学习讨论中,从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体验和享受合作的成果,并增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在小组形式下,教师可以考虑完全由学生设计并主导课堂。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包括网络资源)设计课堂。从物理概念的形成,到实验探究的进行以及实验结果的形成,教师都可以由学生自主记录、完成。教师只需要对学生的课堂设计进行评价。这种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 3.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内进行。在适当时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实地观察物理现象。比如在学习《能量守恒定律及能源》一节,可以带领学生到就近的水电站进行参观。这种组织形式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三、课后作业的改变 长期以来,“题海战术”已经成为教学中的普遍现象,甚至在基本概念刚讲完,就马上引入大量高考题和模拟题进行强化训练,学生的课余时间都被这些所谓的经典题所占据。高中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最终都应当落实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课后作业的布置作为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必须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为此,教师应当围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精心设计课后作业。 1.课后作业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生活中存在大量学生感兴趣的物理问题,如交通工具的运动,人造卫星的发射。以这些问题为情景设计作业,能够将物理知识带入生活,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科的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学生在完成这些作业时,逐渐学会从现象中抽象出合适的物理模型,并利用物理思维解释这些现象或尝试制作简单实用工具,从而逐渐提升核心素养。 2.课后作业的形式应当多样化。 传统教学的作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多样化的作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的具体类型可以考虑以下几种:(1)调查报告型。如:调查一下家里的用电器的用电功率。(2)研究型。如:研究在铅球比赛中获得更好成绩的办法。(3)设计型。如:设计实验——测量学校食堂前那座拱桥顶部的曲率半径。(4)制作型。如:制作一个可以测量加速度的“加速度计”。 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教学应当注重物理学科的本质,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根本目标。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课堂组织以及课后作业布置等重要环节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科学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逐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金红.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实施[J].高考,2018(09). [2]匡海.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作业设计[J].社会科学:引文版,2017(11). (作者单位:江西省靖安中学,江西 靖安3306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