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商榷
范文

    刘凯 翁明珠

    

    摘要:教材是教学的范本,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教材的修订需要精益求精。本文通过新版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中文章标题设计、正文内容编写、分册观点差异、配发辅文图例等疑存多种瑕疵的解读分析,寄希望教材编者引起重视,再版时予以修正。

    关键词: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目录设计;内容编写

    2012年3月,教育部启动国家统编义务教育初

    中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的研制工作。2016年9月“思想品德”课程正式更名为“道德与法治”。2017年9月,全国初中起始年级开始采用统编《道德与法治》。统编《道德与法治》更加突出育人导向,符合深

    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新教材的推广使用,受到了师生的广泛欢迎。但白璧有瑕,正如教材《后记》所言,“教科书有诸多不完善之处”,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要坚持《孟子》的《尽心章句下》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思想,坚持用怀疑的眼光审视教材。统编新教材使用两学年来,笔者陆续在备课环节和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新教材的编写中有值得商榷之处。

    一、部分目录设计与文本内容不匹配

    七年级上册“享受学习”这一框的标题设计过于理想化,从第一目“体味学习”开始,教材第20页和21页分两个自然段分别论述了学习中的“乐”和“苦”,形成的结论是“学习是苦乐交织的”。第二目文本围绕如何“学会学习”编写正文,其中既有共性化的学习方法介绍,也有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方式探究。暂且不论从“体味”到“学会”两个动词之间的过渡是不是像翻一页纸那么容易,即便如此简单,“享受学习”作为本框标题也属于学习中的最高境界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还要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如果制定“享受学习”这样的教学或学习目标,教师则根本无法在授课中达成,学生也无法在一节课中体味到“享受学习”的美妙感受,由此可见,此标题中的“享受”这个词的价值目标设置过高。

    七年级上册“认识自己”这一框文本开头就引用了老子的名言——“自知者明”,说明认识自己的重要性,认识自己在此处有“认清自己”之意。不过,《论语·为政》里也记载了“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基于年龄节点,形象地说明了孔子对世间万物包括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成长、变化的过程。如果借助一定的方法和途径来“认识自己”,这里的“认识”侧重于动态的工具性,意在不断完善自己。但如果现实中没能完全做到“认清自己”,只是把“认识自己”作为标题设计,这样的“认识”犹如囫囵吞枣,不知其味,造成“认识自己”之后依旧存在众多的认识误区。而旧版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日新又新我常新”这一框的标题很完美地体现了动态成长的“我”该如何认识自己,该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由此可见,新教材设置“认识自己”这一框标题与客观上的认知思维存有差异,容易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二、部分文本内容编写视角单一

    七年级上册“少年有梦”这一框第11页文本第二目的标题是“努力就有改变”,心动不止于行动,标题十分贴切地指出青少年在“织梦到追梦再到圆梦”的道路上要坚持不懈,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之后教材配发了莱特兄弟飞行梦作为“探究与分享”,自然过渡到了如何努力成就梦想。在第二段“努力需要立志”中,教材借用《论语》“君子立长志,小人常立志”,写到“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在第三段“努力需要坚持”中,教材指出“只要坚持努力,即使过程再艰难,也有机会离梦想更进一步”。

    两个自然段的教材编写引经据典,条理明晰,有理有据,但是笔者对此看似无懈可击的文本编写在备课环节有了新的思考。在查找教学素材时,笔者发现了新加坡首位奥运金牌获得者、泳坛传奇名将斯库林的案例。儿时的斯库林钟情于足球,立志长大后成为切尔西队的队员。然而一次偶然的经历,他结识了当年如日中天的美国名将“飞鱼”菲尔普斯,他被泳池中菲尔普斯霸气的表现深深折服,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足球之梦,开启了游泳之梦,并立志成为像偶像一样的优秀运动员,然而13岁的他已经远远错过了最佳学习游泳的年龄。凭借过人的天赋与后天的训练,斯库林最终在奥运会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和生命价值,为自己和祖国赢得了巨大荣誉。在这个案例中,斯库林在“不合适的年龄”放弃了原先的坚持,修改了自己的志向,却最终成就了自己。所以,“立志”和“坚持”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前提下,有时候更需要因时因势因人而定,任何事物都没有千人一面和千遍一律的定论。由此,教材文本在编写这两段文字时过于注重一般性规律,在客观上呈现的是一种单一的视角,当坚持成为一种固执己见的时候,容易造成学生价值观认识的误区。

    三、个别分册观点重复且前后矛盾

    八年级上册“遵守规则”一框,教材在第27页写道:“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要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可八年级下册“自由平等的真谛”一框,教材在第98页写道:“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范围之内的自由。”一个“都是”造成了分册教材对于“自由”限定范围的前后出入。一方面,八年级下册是法治教育专册,但专册编写的内容未必都是法律概念,就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来看,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目标,也是法治精神的价值追求,但它们绝不仅仅只是法治概念。另一方面,八年级上、下两册教材的主编和编写人员均为12人,但姓名中无一人重复,两册的编者是否通读了另一册的编写内容?出于理性的思考,教材分册对于同一概念的论述基于螺旋式上升的布局,编写中重复出现不可避免,但是前后编写出现矛盾则是教材编写和审核过程中应该格外重视的问题。

    四、辅文图例的角色定位超出学生认知

    八年级下册“依法履行义务”一框,教材第53页设置了“探究与分享”:结合以上两幅图,联系生活实际,与同学们交流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课堂教学中,学生很容易看出左图的挑夫明显比右图的挑夫挑担时显得轻松,由此得出的观点是:权利行使和义务履行要对等,有多少权利就履行多少义务,不偏不倚才显得公平公正。这种典型的平均主义观念和自私狭隘的价值观与课本正文“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第二目标题完全背离,很显然,此处的插图设计很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建议再版修订时上图两漫画人物左右对换并配以“增加义务观念”作为文字注解,这样就会给学生呈现出另一种视角了。

    八年级下册“基本政治制度”一框,教材第68页开篇设计了“运用你的经验”,设置“民主党派围绕中共中央的建议积极建言献策说明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本册教材的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编写的内容围绕的主题是宪法、国家制度和国家机构,与学生能够感受到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认知距离,所以笔者对教材中这一段辅文的栏目设计颇有不解,或许“运用你的经验”改成“探究与分享”更加贴切。

    笔者希望此拙作能抛砖引玉,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到完善教材编写的工作中来,在教材中发现更好的自己,让自己与教材共同成长。

    參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组.在坚持中发展与完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说明[J].基础教育课程,2012(Z1).

    [3]?? 杨一鸣,王磊.彰显国家意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时代初中

    《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思想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2018(04).

    【责任编辑 郑雪凌】

    该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导向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的初中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2018/02/139)的阶段性成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