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英语“戏剧文本”教学的独特价值及路径创新 |
范文 | 赵琼 摘要 “戏剧文本”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具有独特应用价值,教师通过建构和实施“入戏、读戏、演戏、评戏、写戏”五个连续性教学过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积极性,充分激活学生内隐知识,促进语言整合和输出,最终达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和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英语“戏剧文本”教学应紧扣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戏剧文本、合理分配表演角色以及提高师生戏剧素养。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戏剧文本? 阅读效能? 核心素养 戏剧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体裁。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开始积极关注戏剧及“戏剧文本”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独特作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高中英语可以开设英语戏剧和表演入门[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也主张,要让学生在具体文化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2]。基于此,修订后的人教版英语教材中编入了大量戏剧文本相关阅读材料。但是对于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戏剧文本”教学、“戏剧文本”教学该如何组织、实施“戏剧文本”教学要注意哪些问题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将深入分析“戏剧文本”教学的内涵与价值,并探索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英语“戏剧文本”教学的独特价值 我国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学习与运用相脱节问题比较严重,究其原因,就在于阅读课堂中缺少必要的语言实践,师生围绕文本“转圈子”。同时,绝大部分教师不注意区分故事、诗歌、演讲、戏剧等阅读材料的体裁差异性,而采取无差别的模式进行处理,即按照词句学习、语法分析、大意概括、课文翻译、读后练习的步骤组织教学。事实上,非英语环境下的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为学生创设语言体验环境。全语言教育理论主张者古德曼(Ken Goodman)、吉尼斯(Fred Genesee)等都认为,语言依存于情境,表现为一个整体的沟通系统,学习者的经验参与是语言习得的关键[3]。或者说,语言学习是“学生在语境中理解、探究、建构语言意义的过程”[4]。 随着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戏剧文本”教学被逐步引介到语言教学中,是指将戏剧或者拟戏剧元素运用于教学中,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育模式。从内涵来看,“戏剧文本”教学重视剧场情境创设,主张在戏剧活动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以戏剧方式开展英语阅读教学,能够为语言习得提供丰富情境,有助于引导学生“浸入”文本,并通过戏剧任务驱动语言学习。与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相比,“戏剧文本”教学具有几个方面的独特价值。 1.“戲剧文本”教学导向深度阅读 首先,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行为,阅读、表演、展示、模仿、游戏等都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建构者,这为学生深度融入文本及表达自我提供了空间。其次,“戏剧文本”教学改变了阅读方式,阅读过程从文本中心转向语言运用。比如,表演过程是学生与戏剧文本、人物、情节融合对话的过程,这利于阅读者形成身临其境式的认识,增强对语言的深刻记忆与理解,并形成可以迁移到其他语言运用情境中的实践性知识。再次,“戏剧文本”教学拓展阅读的文化深度,通过表演任务驱动的方式,学生会主动探究和揣摩阅读材料,尽量贴近人物内心世界,感悟其中的文化意蕴,这就超越了单纯的知识技能学习。 2.“戏剧文本”教学促进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地表达、互动与交流,从而提升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课堂中的“戏剧文本”教学,每—个环节都可组织合作学习。一方面,进行剧本的研究性学习需要小组成员交换彼此的想法,剧本、台词的编写也需要集体智慧。在集体互动过程中,每位成员都可以自由发表观点,展现特长优势互补。另一方面,戏剧演出的每一幕、每一节都需要团队合作来完成。“戏剧表演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的机会,能帮助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5] 3.“戏剧文本”教学提升语用输出能力 交际运用是英语学习最为直接和重要的目的。有学者构建了“USE教学模式”,认为语言学习表现为连续性的三个阶段:输入理解(Understanding)→分享内化(Sharing)→输出表达(Expressing),输出是语言学习效果的直接体现,不会表达交际与运用的语言是“死的”[6]。“戏剧文本”教学与输入性学习不同,是典型的语言输出活动。学生通过对剧本的深入分析和阅读,感知戏剧人物的思想性格。在此基础上,“戏剧文本”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语言运用与输出的真实环境,即通过表演的形式,使自己习得的语言合情、合景、合境,并以个性化的方式输出、运用和内化。 4.“戏剧文本”教学培养文化意识 新课程标准将培养跨文化意识作为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语言学家斯特恩(H.H.Stern)认为,如果学习材料的文化背景与语言学习越贴近,那么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就越有效,对文化渊源了解越深。戏剧和其他文学艺术作品一样,是人类历史文化中的瑰宝。以中国戏剧为例,汤显祖的《牡丹亭》蕴含了深厚的中国文化。音乐性方面,《牡丹亭》以“百戏之祖”的昆曲来表现,其中的唱腔之美具有典型东方特色;情感性方面,《牡丹亭》是中国“至情”主体戏剧的巅峰之作,反映了中国人对情感、人生的思考;历史性方面,《牡丹亭》创作于16世纪,这一时期中国商业城市正在兴起,市民阶层逐渐形成,一些新思潮开始出现并反映在戏剧作品上。应该说,“戏剧文本”教学能够让学生以戏剧为载体深入了解文化。比如,当学生在表演戏剧《The Cinderella》《Snow White》时,通过扮演、体验与感受,不仅能学习语言,还能感受西方文学的特点,并在童话中感悟善恶、体察人性。 二、英语“戏剧文本”教学的组织流程及其实施 为更好地呈现“戏剧文本”教学过程,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阅读课为例,分别阐释具体实施步骤。在英语阅读课堂中组织戏剧教学,前期准备工作十分重要。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是高二上学期第3单元内容,教师计划在本学期开展一次戏剧教学。在本单元正式教学前,教师要提前约三周时间告知学生本单元将采用戏剧教学方式。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早读时间,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对“戏剧文本”教学和剧本进行总体介绍,使学生了解故事梗概,认识剧中的主要角色,并将学生分为若干表演小组,指导学生分配组内表演角色。分组后,教师可让学生查阅资料,并利用多媒体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读、排练、交流。准备工作完成后,正式教学过程可分为五个环节,即“入戏、读戏、演戏、评戏、写戏”五个连续性教学过程,每个步骤都对应不同的语言学习任务。 1.入戏:语境创设环节 入戏的设计意图是将学生带进戏剧矛盾冲突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的主人公是亨利,他身无分文却幸运成为一对老富翁兄弟的赌注,他的人生也因此改变,瞬间由一个穷小子变成了百万富翁,亨利由此遭遇了一件件异于往常的事情。马克·吐温通过这个故事,生动反映了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病态,以及阶层之间的差异。针对这一主题,教师在入戏阶段可以用“金钱的魔力”来导入,并提出开放性问题,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肯定会有不同的回应。比如,表达出自己想要的生活,设想家人、朋友对自己的态度会发生怎样的转变,阐述自己对金钱的看法等。在大家讨论热烈之时,教师适时导入阅读文本:在今天我们要阅读的马克·吐温作品中,面对金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which choice they will make?教师结合学生提前预习获得的信息,引导大家认识作者的生平及作品,共同进入文本阅读阶段。 2.读戏:语言输入环节 读戏的设计意图是通过阅读任务驱动,结合语境帮助学生理解词汇和语言表达,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根据叙事类阅读文本教学的基本程序,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四“W”模式引导大家“读戏”,让学生了解戏剧的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四大要素。教师在PPT中列出四个问题:Who are the characters in the story?When is this story happening?Where is this story happening? What happened?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戏剧文本的特点,辨别与以往阅读文本的不同。通过第一轮阅读,师生可以基本厘清故事脉络。接下来就是概括提升阶段,让学生带着问题精读,区分不同场景线索,迅速找到关键信息点,生成人物性格画像。教师可以设置三个引导性问题:What is Henrys character?Why did the rich brother choose to bet on Henry?What was the attitude towards Henry?学生经过信息过滤和整合,能够准确把握剧中人物的个性特征、心理活动及价值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组织讨论,并通表格的形式,生成每个人物的特征清单,尤其要关注不同人物对金钱的态度价值。 3.演戏:语言输出环节 演戏的设计意图是在对戏剧文本阅读、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思考同文本信息结合起来,通过台词和现场表演,让学生创造性地输出和运用语言,这是最能体现戏剧教学价值的阶段。教师提示:You already know the characters,and now youre going to act them out.根据课前的准备,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主人公亨利“at the Restaurant”和“at the Tailors Shop”两个情境之一,进行课堂戏剧表演。表演的重点是三个方面:一是注意发音吐字、句式表达等基本语言技能展现,提升语言交际能力;二是語言表达尽可能贴近人物画像,在合作表演中体现对不同人物性格特征的深刻把握;三是通过立体的表演传递文本的主题,凸显金钱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污染和对人性的歪曲。当然,戏剧表演要活跃,让学生在高涨的情绪中推进情节,教师也利用旁白等形式积极指导。 4.评戏:语言强化环节 评戏的设计意图是创设一个大家观看表演后积极参与表达的机会,也是教师进一步强化单元语言学习重点、提升对戏剧思想内涵的认知、引领学生生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首先,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对于参加演出的同学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体验,是对自己综合能力的一次测试,因此要自我评价,重点评价语言表达、情感把握、舞台效果、价值态度等。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吸取对方的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策略。其次,师生要适时给予评价反馈。教室作为观察者,要及时记录戏剧表演过程中的亮点、问题等关键事件,并给出客观的评价,注意及时表扬总结,鼓励更多同学积极参与戏剧教学。第三,提出开放性问题促进评价。教师提出问题:What did you learn from the drama?What is money?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ey and life?让学生围绕主题发表不同看法。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使本单元的文化价值主题得到彰显。 5.写戏:语言创生环节 写戏的设计意图是运用读后续写法,促进学生的语言创生。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并创造性地生成新语言。在评戏基础上,学生深刻理解戏剧中的人物及其所传递出的价值观念。当读和演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学生就有了写的冲动。写戏就是要让学生的认知进一步提升,让戏剧与自身经验联系,与价值取向碰撞,在共鸣基础上产生表达的强烈欲望,让写作更加真实和有趣。比如,教师提示:What do we learnt in todays lesson?What will happen next?教师把续写的权力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发挥自身想象,写出自己的评论并继续构思接下来的情节发展。这一过程,“可以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同时通过对篇幅的接触理解,创造性地模仿和使用语言,形成旧知识的巩固使用和新知识的积极习得的过程”[7]。 三、英语“戏剧文本”教学的建议 对于我国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戏剧文本”教学是新事物,在实践层面依然存在很多挑战。比如,教师工作量增加、课堂控制难度增加、戏剧素养薄弱等。因此,为了更好地运用“戏剧文本”教学提升阅读教学效能,实施过程中还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紧扣阅读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戏剧文本”教学活动所要达成的预期结果,它是组织教学的根本依据。要避免把“阅读课”上成“表演课”,“戏剧文本”教学过程就必须紧扣阅读教学目标。一般来说,“戏剧文本”教学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在戏剧创设的语境中学习字词,掌握正确的英语表达方式;二是运用阅读技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关键信息,并做出正确判断;三是生成概括分析能力,能够对阅读材料形成段落篇章等整体观念;四是具备语言输出能力,恰当地运用语言、物品及动作等元素,表达内涵及其观点;五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能运用书面写作等形式输出和创生语言。在组织戏剧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及进度,及时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教师只有不断进行反思,才不会让课堂“为表演而表演”,而是把目标具体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 2.精心选择戏剧文本 文本體裁和题材不一样,阅读教学设计的思路也千差万别[8]。英语教材中编入的阅读材料,只有部分是戏剧文本,有些课文经过改编后也可以运用“戏剧文本”教学。只有选择适用戏剧教学的文本,才能发挥其独特的教学价值。因此,教师须依据阅读材料的文本特征,判断和思考是否适用戏剧教学。对于阅读文本的选择,可参考三个基本原则。首先,材料是否交际性强。所谓交际性,就是指阅读文本能够有效转化为对话式或互动式语言,是否具备台词改编以及舞台表演的可能性。只有交际性强的文本,才便于安排戏剧教学法。第二,材料是否有参考样本。假如选择的戏剧文本有相应的音频和视频材料,学生就可以提前模仿学习,并给课堂表演提供参考,便于引导学生集体表演,使学生能够地道、流畅地输出。第三,材料是否便于表演操作。在进行戏剧教学法选材时,还要考虑材料中所涉及戏剧元素实施的便捷性,即“所选材料中所涉及的故事情境是否容易营造、表演及活动开展的场所是否便于安排、道具或教具是否便于准备、戏剧游戏规则是否容易理解等”[9]。 3.合理分配表演角色 戏剧表演是一个团队合作过程,合理分组和角色分配是前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角色都发挥出自己的表演特质,是分组的基本原则。具体形式上,分组的方式灵活多样,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由教师指定。一般来说,按照学情调查情况进行分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基于学情调查发现班级成员在性格特征、表演特长、语言能力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性,为了确保全体成员都对戏剧表演充满期待,就应基于群体差异性分组。比如,可以根据语言运用水平分组,让不同语言基础的同学同处一组,基础较好者负责性格复杂人物的表演,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多扮演动作、台词较少的角色,这不但发挥了各自特点,也能相互启发借鉴,并在下一轮表演中重新调整角色。 4.积奠师生戏剧素养 “戏剧文本”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剧本改编、舞台艺术、表演指导等多个方面,这对师生戏剧素养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不难想象,一个没有任何戏剧艺术素养的班集体很难组织起有效的戏剧教学活动,没有戏剧素养的教师也难以提供有效指导。因此,师生都要注重自身戏剧艺术素养的积奠。一方面,教师要做好教学前准备,可以利用晨读等时间,给学生普及戏剧相关方面知识,包括与戏剧相关的语言、动作、音乐等知识。同时,也可给学生观看若干样本戏,让学生对戏剧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有一个基本认知,对戏剧表演产生兴趣。另一方面,要在不断尝试和实施戏剧教学过程中积累经验,不断更新知识,开阔视野,完善教学设计,认真组织每一次戏剧教学活动,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戏剧教学的意义,注重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提升自身戏剧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习强毅.全语言教育理论与英语语言环境建设[J].教育观察,2017(01). [4] 王蔷,钱小芳,桂洲.以戏剧教学促进小学生英语学科能力的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16(02). [5] 冯霞.论戏剧教学在《基础英语》课程中的应用[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02). [6] 林夏临.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课USE教学模式的运用探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2). [7] 朱亚玲.读后续写法作为新型英语学习方法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3(57). [8] 刘淑清.初中英语“戏剧文本”教学实践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7(S1). [9] 季从栎.小学英语戏剧教学法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 【责任编辑? ?王? ?颖】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