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大学生全程体验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范式的构建
范文

    [摘 要] 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入职匹配的职业目标,发挥内在潜能,增强就业能力,顺利就业,成就事业,实现人生的價值;针对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重理论讲授,轻实践体验;重模块教学,轻全程贯通;重群体授课,轻个体指导的现象,可以从理论知识的讲授,激发职业意识;业内行家的传授,告知职业现状;专业内容的介绍,指引职业方向;社会调查的开展,启迪职业目标;专业导师的引领,牵引职业规划;学长们的传帮带,深化职业行为等六个方面构建大学生全程体验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范式,循序渐进地帮助大学生规划好人生。

    [关键词] 大学生;全程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6-0027-03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以及外界环境相结合,在对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职业价值观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权衡,结合对其主管条件进行的测定、分析总结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当前的政治、经济环境及时代特点,确立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这一目标设计出可行性的奋斗路径的过程”。[1]它有助于大学生了解自己、理解专业、认知社会、熟悉职场、树立目标、制定方案和实施计划。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是重理论讲授,轻实践体验;重模块教学,轻全程贯通;重群体授课,轻个体指导,导致大学生有懵懂的职业目标,但是与入职不够匹配;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但操作性不强;遇到困难,只能两眼望天,一筹莫展,最终含恨放弃。根据认知规律,认知事物需要过程和时间,体验优于说教,构建大学生全程体验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范式,将全程教育和体验教育的方法引入职业规划教育中,有助于大学生掌握职业规划的理论知识和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所谓大学生全程体验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范式就是指大学生从进入大学初到毕业的整个学习阶段,学校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安排,依据教育目标、内容和被教育者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个体经历创设相适应的虚拟情景(仿真操作),或引领大学生亲身实践教学内容,以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的模式,从理论知识的讲授、业内行家的传授、专业带头人的诠释、社会调查的开展、专业导师的引领、学长们的传帮带等六个方面构建起教育范式,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在做中学,在体验中领悟,在实践中深化。[2]

    一 理论知识的讲授,激发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对职业的认识、意向及对职业所持的主要观点,它反映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评价、情感和态度,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总和”[3]。“职业意识既影响个人就业和择业方向,又影响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4]。职业生涯规划在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目前我国中小学没有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学新生入学时的职业意识近乎为零。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有责任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引导,激发职业意识,具体的做法为:一是根据教育部要求开设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的传授,引导大学生掌握职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特征、意义和方法步骤等;二是安排本年度毕业班班主任向新生介绍当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引领大学生感知就业形势,引起就业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三是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给新生介绍自己当年的就业经历和心理历程,引发学生的共鸣,树立学习的榜样,激起他们“比、赶、超”的豪情;通过系列教育有序激发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引领他们深入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启迪他们职业生涯规划的欲望。

    二 业内行家的传授,告知职业现状

    业内行家在本职场工作的时间长,行业知识扎实全面,岗位技能娴熟过硬,从业阅历经验丰富,了解本行业运行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熟悉本行业用人标准与目前的岗位需求。通过邀请业内专家给新生传经送宝,现身说法告诉新生职业现状,便于他们知己知彼,利于他们选择职业方向和目标:首先由业内行家给新生作“职场认识与职业生涯规划”的专题讲座,并结合社会环境和国家的发展趋势引导新生深入地了解专业对应的行业方向,全面地掌握行业所包含的职业的现状、发展前景,熟知本行业和本职业的从业者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与能力及素质的标准和要求,在此基础上,指引他们树立人职匹配的职业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方案;其次是组织业内行家与新生进行答记者问式的互动交流,通过一问一答,解答新生的疑问,坚定他们对未来的信心;最后组织新生到职场参观,亲眼目睹工作环境,亲身体验工作岗位,业内行家在其中进行适当的解说;帮助新生进一步理解眼前看到的和亲身体验到的岗位实质。通过业内行家的指引,逐层深入的学习,说教和体验的结合,大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了行业现状,他们会结合自己的情况、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现状及社会需求选择职业目标,规划职业生涯。

    三 专业内容的介绍,指引职业方向

    职业规划指导师指出:“在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上,重要的不是你现在所在的位置,而是迈出下一步的方向”。清华大学顾秉林校长曾指出:“方向比努力重要”。科学合理的职业方向,有利于大学生充分挖掘潜能,有针对性地学习,人职匹配地就业,事半功倍地成就人生;反之会导致南辕北辙。职业方向和所学专业是具有关联性的,可以通过加强对新生专业内容的介绍,帮助他们确立职业方向:第一步是把专业介绍附在入学通知书里一起寄给新生,使得新生们对专业有一个初步的感知;第二步是入学后,通过辅导员或班主任指导新生进入系部网站,学习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通过百度搜索本专业的相关信息,以此进一步地了解专业内容;第三步是举行专业介绍会,由专业带头人向新生详细介绍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课程设置、核心知识和能力、毕业生就业方向等,并通过互动环节,解答疑惑,引导新生更深入地理解专业内涵;通过层层递进的介绍和学习,新生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地掌握了专业的内涵,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渐渐地清晰化、明朗化。

    四 社会调查的开展,启迪职业目标

    方向是一个宏观概念,它是一条线,而目标就像一支箭射向靶心,它是一个点,有明确目的。有方向才会思路清晰,有目标才会动力十足。一个想成功的人,选定好人生的方向后,还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分阶段的目标。大一新生,入学前,十余年寒窗苦读,过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一直忙于应试,日常生活范围窄,视野不够开阔,对社会的认知肤浅,对职业的了解薄弱,缺乏人生清晰的目标。根据“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的规律,要透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还必须亲身实践。正如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一样。因此,可以组织新生开展社会调查,启迪他们的职业目标:首先是召开新生社会调查动员会,告知他们社会调查的意义和重要性及方法,并邀请老生给新生介绍社会调查的经验和需要注意的具体事项;其次是组织新生利用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深入社会生活,体验职场岗位,调查人才市场;接着是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撰写以“我想做什么?社会需要我做什么?我能为社会做什么?”为主题的调查报告,引导他们去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和社会的关系;然后是进行社会调查报告的评比和表彰及经验交流,树立榜样,肯定先进,交流心得,传递经验,有助于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形成共识,营造浓厚的实践与学习、知己与知彼、职业目标与规划人生的氛围;最后是在此基础上引导新生结合社会的需求和个人的情况及内在的需要思考自己的未来职业目标。

    五 专业导师的引领,牵引职业规划

    树起人职匹配的职业目标,是人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而目标的实现,需要合理地规划和有计划地行动。职业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理论上的设计到实际中的操作,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很多人都会经历过从最初的满怀激情到实施中的困难重重,不少大学生因为无所适从只能选择了放弃。为帮助大学生克服困难,坚定职业规划的信心,可以实施职业导师制,即由专业老师担任大学生的职业导师,自大一新生入学起直至其大学毕业,为大学生提供了解专业、熟悉职业、树立职业理想、制定职业规划和实施职业方案等的指导和帮助,每位导师负责3~6位学生。

    1 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

    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就是职业理想,理想即前进的方向、追求的目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应兼顾个人和社会目标,即可以在满足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个人的成长,或者满足个人的成长而不牺牲社会的平衡与和谐。[5]职业理想的确立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理想要远大。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在发挥过程中对社会就越有益”。即职业理想不仅仅是自己的追求和需要,它应该充满正能量,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体现出民族的利益、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意志;二是人职匹配。远大的理想要适合自己,不然就变成了空想或幻想。即职业理想和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和个性、气质等相吻合,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和发挥自身的潜能。职业导师会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职业经验帮助学生从自我认知、他人告知和做题自知及专业系统检查得知等多方面充分全面地了解自我,引导大学生知己知彼地进行职业抉择,树立起人职匹配的远大职业理想,并将理想细化成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及终生目标。

    2 教导大学生制定职业方案

    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是职业理想得以实现的保障。科学、合理的方案有助于制定者有目的、有计划、有条不紊地实现近期目标,继而中期目的,进而长期目标,直至终生目的。然而不少大学生由于经验缺乏,加上急功近利,制定的方案操作性不强,执行的过程中困难重重,饱受挫折,导致最后心灰意冷,不了了之。职业导师可以通过正反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认知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重视度;进而交给他们制定方案的知识和办法及步骤,提高他们制定方案的水平和能力;并提醒他们制定方案要注意的两个问题:一是方案要具体详细,措施得当;二是方案的可操作性要强;再对小组内成员的方案进行互相的学习,彼此点评,取长避短,共同进步,在导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完善方案的修订。

    2 引领大学生实施职业计划

    众所周知:成功=目标+计划+行动。只有按计划去实施职业方案,方可实现职业理想。俗话说:“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这个“变化”,既有內变,也有外变;內变是指制定者的内心发生了变化,具体是指制定者在实施职业规划过程中,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由热到冷,越来越不重视,不积极去实施它;外变就是实施职业方案所遇到的外部环境困难远远超过了预期的。这个瓶颈时间,退一步则是前功尽弃,熬过了就是一马平川。关键时刻,职业老师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他不仅仅督促学生按计划实施职业方案,还可以对学生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一的提醒,并不断地帮助学生化解困难,引导学生坚定职业规划的决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六 学长们的传帮带,深化职业行为

    高年级同学有着规划职业生涯的经历,了解树立职业理想的方法和步骤,知道新生制定职业生涯方案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加之他们与新生同属一个角色——都是学生,都有着相似的兴趣和爱好,拥有共同的语言,彼此距离小,同住宿舍里,接触的机会较多,彼此间也容易交流,他们为新生传递的信息有亲和力,言行对学弟学妹影响大。通过他们去帮带新生,一是可以结合新生对职业规划的认知现状有针对性地引导新生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他们规划职业生涯的决心;二是可以交给新生科学的职业规划的方法和技巧,给予新生职业规划具体的帮助,增强新生规划职业生涯的信心;三是通过自身规划职业生涯的事迹来激励新生,深化新生职业规划的行为。

    總而言之,职业规划对大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通过社会实践、职场体验,循序渐进地教育和全程指导,可以由浅入深地深化他们对职业的认知,帮助他们规划好人生,身体力行地追逐梦想。

    参考文献

    [1]陈冬梅,杨腾皓,巩凤,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程化的教育模式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

    [2]李良虎.大学生全程体验式日常思想政治教育[J].社会科学家,2014(5).

    [3]徐速.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2(2).

    [4]余子萍.基于职业意识培养目标的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

    [5]兰先芳.对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3(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3 18:5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