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对高校在资助评选工作中实行量化考核的思考
范文

    李江华

    [摘 要] 在开展大学生资助评选工作中,探索建立一套便于操作的可行性量化评选细则,进一步规范各项资助评选工作,激励受资助学生,鼓励学生提升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达到变“资助学生”为“奖励学生”的育人效果,使“资助育人”工作成为新时期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资助育人;量化考核;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12-0018-02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新时期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年大学生的关怀,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对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落实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以江苏高校为例,2010年全省落实下达的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总额就达到9.59亿元,奖励和资助在校大学生达到28.62万人(不含中央部委高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共计6.4亿元(含中央部委高校0.6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2.07万人。此外,安排发放勤工助学资金9000万元、16万名学生获得勤工助学机会;向8万余名特困学生发放生活费补助近3000万元;为1.8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免学杂费5000万元;为3.32万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安排了“绿色通道”,使其顺利入学。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随着资助金额和资助项目的增加,资助对象范围更为扩大,越来越多的同学受到资助,大大减轻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因而,在开展资助评选工作中,探索建立一套便于操作的可行性量化评选细则,将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各项资助评选工作,激励受资助学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达到变“资助”为“奖励”的效果。

    一 当前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一直以来,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和关心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上学问题,不断制定和出台各种政策,加大资助工作开展力度,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享受到资助政策的帮助,顺利完成学业。高校也积极设立各种奖助学金,加大奖助学金获奖比例、获奖额度和资助额度,资助工作呈现出“来源更广,额度更大”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全体学生的关注。以南京艺术学院学生资助工作开展情况为例,目前,学校资助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在国家、政府和学校三个层面进行。

    国家层面,教育部和财政部自2002年起设立国家奖学金,并于9月进行了首次评选,奖励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奖学金总额为每年两亿元;为资助更多学习成绩优异的贫困生完成学业,2007年我国首次设立国家励志奖学金,资助金额为每人每年5000元。此外,教育部还设立了国家助学金,起初资助金额为平均每人每年2000元,现已调整为平均每人每年3000元。教育部还在普通高校推行了国家助学贷款免息贴息政策,帮助大学生完成学业。

    江苏层面,省委、省政府为支持和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自2003年起,由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设立“省政府奖学金”,资助金额为每人每年2000元。此外,还推出了“三农奖学金”、“省福彩爱心助学金”等专项奖助学金,并在全省范围内面向江苏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生源地贷款工作,提供免息贴息优惠补贴。

    学校层面,除常规设定的优秀学生奖学金和各类名人奖学金以外,学校还积极争取社会及企业赞助设立了企业奖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在校大学生。同时,单独支出资金用于发放特困生专项补助,以及各类贫困生补贴、新生“绿色通道”等。并通过多渠道、多岗位地开展勤工助学活动,设立勤工助学岗、学工助理等,以计时劳动工资的形式发放劳务补贴,金额一般不低于每人每月200元。勤工助学岗的设立,既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又帮助大批贫困学生解决了日常生活的开支,受到学生欢迎。

    各种形式奖助学金的设立,让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勤奋、刻苦的学習,获得各级各类奖助学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他们的学费和生活费的困难,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落实就业与创业等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 资助评选工作的基本程序及存在的弊端

    目前,与其他高校一样,南京艺术学院学生资助工作在校党委和行政的统一领导下,由学校学工(部)处直接指导和统一部署,各二级院系按照学校评选文件有关规定,统一时间、统一要求、统一标准开展资助评选工作。学校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认真负责,严格评选条件,确保评选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资助评选工作主要经过以下基本程序。

    1 学工(部)处下发评选通知公告;

    2 二级院系召开会议,组织辅导员专题学习,做好宣传和学生发动工作;

    3 各年级、班级召开大会,传达学习评选工作相关要求;

    4 学生个人提出申请,填写并上报材料;

    5 各年级、班级召开座谈会,进行民主评议,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

    6 名单公示;

    7 材料汇总;

    8 二级院系上报材料,同时录入资助系统;

    9 学工(部)处审核材料,全校范围内公示后上报;

    10 上级审批;

    11 发放资助。

    从评选程序上来看,学校资助评选工作严格按照评选政策,程序规范,透明度高,并通过公示、民主评议等全程接受学生监督,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得到学生们的普遍认可。

    但在资助评选工作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尤其是在“4、学生个人提出申请,填写并上报材料”和“5、各年级、班级召开座谈会,进行民主评议,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两个环节中,受到“人为因素”影响的弊端还是显而易见的。如:在“学生个人提出申请,填写并上报材料”过程中,学生申请时需要提供生源所在地民政部门提供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证明》,只要“盖章有效”就是“有效证明”,这就有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因素”影响;而在“各年级、班级召开座谈会,进行民主评议,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环节时,有的同学也会碍于面子,给出类似于“这几位同学都差不多”“XX还行”“XX挺好”等的评价,导致出现申请参评的同学在生活、学习、同学关系、综合表现等方面都“差不多”的评议结果。这些情况的存在,就比较难以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来区分同学间的资助层次,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不利于资助评选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三 资助评选工作实行量化考核的基本做法及意义

    解决好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及教育问题,能够切实帮助大学生减轻经济负担,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事关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事關学校和社会的稳定,事关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把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及素质教育工作有效结合开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尽管资助工作与常规的奖学金评选工作不同,但也可尝试分为若干指标进行量化考核,这样既便于操作,又具有说服力和可比性,能够激励学生,也能够克服评选工作中的“人为因素”弊端。从资助工作的开展情况和调研情况来看,在设计资助评选工作量化考核的操作程序和基本做法时,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量化标准:

    一是对贫困生建档情况的考核(20分),根据学校统一要求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并以分值的形式计入;二是对学习成绩与专业展演的考核(20分),以总平均学分绩点或学年学分平均绩点的形式计入;三是对参加学生活动或团学工作的考核(20分),以学校活动登记或相关活动材料为准,计分标准可参照奖学金德育分统计要求;四是对参加志愿服务、勤工俭学或就业创业等的考核(30分),以学校记录或参加相关工作、社会实践的成果材料为依据;五是对同学民主评议情况的考核(10分),以学生座谈会记录为依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资助工作要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开展,在具体操作时,首先要以家庭经济困难建档情况作为重要依据和评定标准,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参照奖学金评定等设置更为细化的统计分值标准,突出“育人”工作要求。

    在资助评选工作中实行量化考核,主要是以“资助育人”为根本出发点,在开展资助评选工作中,探索建立一套便于操作的可行性量化评选细则,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各项资助评选工作,激励受资助学生,鼓励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变“资助学生”为“奖励学生”。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资助评选工作的操作程序上来看,量化考核以分值的形式体现,统计数据具有较为客观的可比性,使得评选工作更为科学与直观,便于进行比较与开展针对性教育工作,其可操作性也比较强,能够有效克服在评选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在教育学生方面也更有说服力;另一方面,从资助育人的最终作用上来看,量化考核有利于形成资助育人工作的激励机制,申请资助同学需通过学习实践、团学活动、志愿服务、就业创业等多方面的考核,这就要求申请资助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生活动中要努力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又能够加强对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教育,达到变“资助学生”为“奖励学生”的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资助体系逐步健全,建立起了以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基金、特别困难家庭学生补助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政策体系,确保了经济困难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落实就业。作为评选工作执行人员,要充分认识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意义,把资助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达到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同时,在新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环境变化日新月异,在资助评选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唤醒大学生的感恩情怀,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人文素养,帮助家庭困难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丁阳.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

    [3]教育部网站资助政策文件资料http://www.ec.js.edu.cn/.

    [4]江苏教育网资助政策文件资料http://www.moe.gov.cn/.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