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当前高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与对策探析
范文

    王菁

    [摘 ?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社会不仅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更要求培育出德才兼备的技术能手。高职院校由于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较本科院校显得更为复杂和困难。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所涉及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传统教育等方面进行探析,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 ?思想品德教育 ?问题现状 ?对策分析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一直都是全日制普通高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它不同于专业学科教学对教师知识结构、教学水平、教学设施设备、教学方法等有较大的依赖性,而是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传统教育的共同作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准确反映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传统教育在其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印象痕迹。无论从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培养“三好”“五好”人才的目标要求,还是从社会对“德才兼备”人才的需要来看,“人才”概念必备的第一要素就是“德”。因此,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问题必然成为全日制普通高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而这个问题在高职院校表现尤为突出。高职学生思想品德问题的现状

    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在思想上既有当代大学生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和个性张扬的共同性,又有高职学生自身的特殊性。

    1.学生来源的特殊性,导致高职学生挫败感强烈,存在自卑心理

    首先,高职学生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会产生自卑感,中学时期纵有再多的理想,因高考的失利,使得曾经的理想瞬间灰飞烟灭,希望之星坠入深渊。与那些考入普通本科院校甚至重点大学的昔日同学相比,他们的自尊心深受打击。其次,高职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家庭经济状况、生活方式、见识等与来自城市的学生相比差距较大,自卑心理油然而生。

    2.缺乏人生规划,学习目标不明确

    高职学生认为他们受学历和专业的限制,未来的人生发展不如本科学生远大,虽然他们都明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将来就业,但他们不知道,甚至没有认真思考过未来的择业方向、未来择业所需的知识结构、专业素养、人文精神,没有思考过专业学习与就业的关系、若干阶段性目标的实现等。因此,高职学生往往缺乏学习动力,得过且过,极易受社会歪风邪气的影响。

    3.长期受家庭宠溺,缺乏责任感

    一个人的责任感不是靠说教培养的,更不是靠高压灌输一蹴而就的,它是需要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逐渐习得的。现在的高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他们都是家庭的宝贝,备受父母、祖父母等至亲的呵护溺爱。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其个人需要都会得到家庭的极力满足。久之,他们就认为自己的要求都是合理的,父母、亲友甚至整个社会都应该尽力去满足他们。即使在农村,很多独生子女都没有跟随父母参加过力所能及的劳动,甚至家务活做得都很少,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他们在家里的常态,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始终缺少责任感的培养,更不要说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了。

    4.信仰缺失,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思潮涌入,加之无良信息的推波助澜,高职学生的思想信仰会受到冲击。在其成长环境中会受到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权大于法等错误思想的影响,导致部分高职学生理想信念丢失。正如曾经网络调侃的一样:小学生讲共产主义,初中生讲社会主义,高中生讲集体主义,大学生讲自由主义,进入社会后讲利己主义。要知道,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需要我们传承与发扬光大。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环境越来越少了。忆苦思甜在当今学生来看都成了遥远的故事,甚至是笑话。

    5.三观不正,自律性差

    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高职学生,由于学校的思想品德课较为枯燥,使其很难真正发自内心地接受正面教育,加之他们社会阅历少、分辨能力差,或多或少对不良社会风气和社会现状等会产生片面甚至错误的认知,使其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取向上发生偏差。部分学生道德意识不强,是非、善恶、美丑不分。还有部分学生不学法、不懂法、自律性差,处理问题容易感情用事,不计后果,甚至会导致悲剧的发生。高职学生思想品德问题成因探析

    造成部分高职学生上述思想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笔者多年的调查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或缺失,使学生心理脆弱

    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或者缺失是造成高职学生心理脆弱、自私狭隘、责任感不强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高职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的父母大多不懂教育,不懂孩子的成长规律,不了解孩子各年龄阶段心理成长的特点。同时他们的父母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过怕了食不果腹的贫穷日子,对于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他们以后不要像父辈一样经历生活的苦难,能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日子。因此,他们对孩子物质生活需要给予极大满足,但忽视了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关注,将对孩子的爱简单地等同于尽力满足其物质生活需要。另一方面,独生子女处于家庭结构中的中心地位,又深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宠溺,可以说是集整个家庭宠溺于一身,孩子势必成为家中的“王”,养成骄纵的性格。他们进入大学后,与同学相处时往往自以为是,很少换位思考,同学关系较为紧张,一旦失去亲人的庇护,就会产生偏执心理,甚至会发生极端恶性事件。迫于生活压力,多数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不得不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孩子自然就成為留守儿童了。很多老人只能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无力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而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不可替代的,如果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或者缺失,势必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人格品质、责任感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2.高职院校思想品德教育方式单一,导致学生接受度差

    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和就业指导课来实施的。教学方式主要由教师单方面理论传授为主,多媒体课件教学为辅,方法简单,内容空泛,有“假、大、空”之嫌,且常常流于形式。对于学生的思想现状、关注热点和思维方式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忽视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学习兴趣,最终导致学生参与程度不高。同时,高职院校普遍认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和辅导员的职责,与其他管理人员、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无关,这一认识误区必然导致个别教师会产生不负责任的言论或是片面肤浅的认知,也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造成负面影响。

    3.社会不良风气对高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产生了不良影响

    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融入一定社会范围内的社会人,其思想品格的形成必然会打上他所处社会环境的烙印。因此,社会风气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文化多元性发展,学校周边社会环境较为复杂,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等的发展,各种思想无孔不入,特别是拜金主义、自由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传播,给许多高职学生带来不良影响。同时,现实社会中不讲诚信、碰瓷讹诈、司法不公、公德沦丧等丑恶现象加剧了高职院校思想品德教育环境的复杂性,致使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或多或少地出现信仰迷茫、责任意识淡薄、诚信缺失、怕苦怕累等问题。

    4.部分高职学生趋利性的择业观扭曲了人生价值取向

    一方面严峻的经济形势给高职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就业压力;另一面寻找既轻松待遇又好的工作成为他们的就业梦想。在校学习期间,他们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切合实际的规划,所学专业并非自己的兴趣爱好,平时学习不够努力。加之受当前自由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学生择业时对未来工作的环境、待遇等都过分关注,表现出怕苦怕累、讲求实惠、看重利益的错误倾向,而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兴趣爱好、贡献成就等则漠然视之。改变当前思想品德教育的对策建议

    尽管思想品德教育深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学生个人修养等方面的影响,但是作为承担教育职能的学校,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责无旁贷。近年来,走红网络的复旦大学教师陈果的讲课视频让人耳目一新,一些看似干巴巴的道理经她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讲来,顿觉趣味横生,使灵魂得到净化,即使深奥的道理也易于让人接受,她的授课方式给予高职院校思想品德教育很大的启发。

    1.强化教职员工日常行为规范的榜样示范作用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高职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最后一道关口,学校的教学育人水平决定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因此,对于学校而言,没有不育人的岗,没有不育人的教师。高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思想品德教育课教师和就业指导课教师的责任,同时也是其他学校领导和普通教职员工的分内事。在三至五年的高职学习生涯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工作态度、生活作风、精神面貌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职学生三观的形成。有些教师对于社会歪风邪气缺乏正确的认知,以一己偏见信口开河、不负责任地妄加评论,误导学生。对此,所有教职员工必须遵守“正人先正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行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在专业水平、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信念操守等方面身体力行做好示范工作,引导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

    2.更新思想品德教育观念,丰富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在信息闭塞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书本和课堂是主要渠道,思想品德教育主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实现,简便易行。但是,当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教学人员还是习惯按照教学要求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式地讲授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式既无新意,教学内容又脱离实际,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作为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在摸清學生的思想动态、三观现状的基础上有的放矢,通过多媒体授课方式,充分利用当今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及典型案例,结合传统道德、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进行去伪存真的辨别,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指引。

    3.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有效沟通

    思想品德教育是需要全方位、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一项浩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这项工程中完成对学生灵魂塑造的任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最为重要的环节。父母和教师是学生思想品德养成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引路人,也是最了解学生思想品德现状的人。因此,应建立并加强班主任或辅导员与家长及时顺畅有效的教育沟通,以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对症下药、防微杜渐,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促进学生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

    4.构建校企协同教育互通机制

    在高职教育普遍采取工学结合模式的背景下,参与高职教育的企业不仅仅是一个传授专业技术经验的实训场所,而且也承担着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教育职能。企业要发展,一方面要追求经济效益,一方面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追求经济效益是在法律法规、政策道德的范围内实现的,这就要求企业指派的实习指导教师在对实习生进行专业培训的同时,还要进行法律理念、良性竞争、团队合作、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教育指导。高职院校在将学生派往企业实习前,应当与实训企业沟通共同制订实习培养考核目标,让学生在“学、练、做”的实习环境中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切实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结 ?语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是人才培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团队合作、与人相处、吃苦精神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问题多而复杂,我们只有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水平,切合实际地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思想教育工作,才能引导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能促进高职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

    [1]秦爱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长江大学》2014年第1期。

    [2]李善战:《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30期。

    [3]陈悦:《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职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现代职业教育》2017年第19期。

    [4]韩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探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年第5期。

    [5]李善战:《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30期。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