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性格优势及美德对高职学生生活应激的缓解效应 |
范文 | 冉丑龙 郑林科 [摘要]国内关于大学生性格优势的六大美德对生活应激干预及影响的研究目前还不是很多,对高职学生群体的此类研究更少。为了研究高职学生美德与生活应激的关系,本文以陕西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性格优势量表(SCSS)和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LSI)获得有效资料5573份,用SPSS12.0和AMOS18.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探索美德对高职学生生活应激的影响,为干预高职学生生活应激和危机管理补充实证依据。该研究结果可为干预高职学生应激危机提供指导和实证参数。 [关键词]高职学生 美德 生活应激 结构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B848.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Rutter(1985)认为具有良好性格品质的个体在面对逆境时表现得更好,会较少地出现心理危机。Achat等人(2000)研究发现乐观的性格可以减弱生活中应激事件带来的压力,从而缓解因应激而产生的个体反应。陈建文等人(2008)發现即使遇到严重的生活压力,性格乐观豁达、开朗豪爽的人也不会出现过度的心理应激反应。郑林科(2012)研究表明乐观主义对生活应激具有显著的缓解效应,对心理危机有显著的干预效应。国内外研究表明,个体性格中的优良品质对生活应激具有积极的干预作用。积极心理学家Peterson和Seligman(2004)归纳了性格优势的六大美德,分别是智慧、勇敢、人道、正义、节制和超越。经国内文献跨库检索发现,我国关于大学生性格优势的六大美德对生活应激干预及影响的研究目前还不是很多,对高职学生群体的此类研究更少。本文采用实证方法,探索高职学生群体中美德对生活应激的影响,为干预高职学生生活应激和危机管理补充实证依据。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陕西6所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对象,随机抽样获得有效问卷5573份。被试对象的基本构成情况:3040名男生(54.5%),2533名女生(45.5%);2769名16级学生(49.7%),1946名15级学生(34.9%),858名14级学生(15.4%);2487名文科生(44.6%),3086名工科生(55.4%),其中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的24岁,平均年龄20.74。 2.研究工具 高职学生的美德研究采用郑林科根据赛里格曼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编制的学生性格优势量表(Student-Character StrengthScale,SCSS)。该量表包括美德的六个维度:智慧美德、勇敢美德、人道美德、正义美德、节制美德、超越美德。在该量表中,陕西6所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N=5573)样本信度α系数为0.911。 高职学生的生活应激研究采用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王欣翻译和修订的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rodent-Life Stress Inven-tory,SLSI)。该问卷由郑林科简化为27项条目,各类分量表不变。在该量表中,陕西6所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N=5573)样本信度α系数为0.965。 数据统计分析工具:使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使用AMOS18.0拟合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验证性检验。 结果与分析 1.高职学生性格优势缓解生活应激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高职学生性格优势的六个维度为自变量,以生活应激的五种应激源为因变量,使用SPSS作多元参数估计。结果显示:(1)智慧美德对生活应激的自我强加具有显著正效应即加强效应(p<0.001);(2)勇敢美德对生活应激的挫折刺激、内心冲突、变化事件、外部压力和自我强加具有显著负效应即干预效应(p<0.001);(3)人道美德对生活应激的挫折刺激、内心冲突、变化事件和自我强加具有显著负效应即干预效应(p<0.05);(4)正义美德对生活应激的挫折刺激、变化事件和自我强加具有显著负效应即干预效应(p<0.01);(5)节制美德对生活应激的挫折刺激、内心冲突、变化事件、外部压力和自我强加具有显著负效应即干预效应(p<0.001);(6)超越美德对生活应激的挫折刺激、内心冲突、变化事件、外部压力和自我强加具有显著负效应即干预效应(p<0.05)。具体见表1。 2.美德缓解生活应激结构方程模型 (1)美德缓解生活应激结构方程预测 采用AMOS18.0软件拟合“美德一生活应激”结构方程模型,对上述美德缓解生活应激的多元回归分析进行验证性检验。结果显示:美德对生活应激产生显著负效应即缓解干预效应-0.418(p<0.001)。具体见表2和表3。 (2)验证性路径效应分析:“性格优势一生活应激”标准效应分析 采用AMOS对“性格优势一生活应激”模型作路径分析,结果显示:①直接效应:美德对超越美德、节制美德、正义美德、人道美德、智慧美德、勇敢美德等6个因子的标准回归系数或标准直接效应分别为0.756、0.725、0.802、0.797、0.586和0.821:生活应激对其挫折刺激、内心冲突、变化事件、外部压力和自我强加等5个因子的标准直接效应分别是0.786、0.739、0.820、0.817和0.777;美德对心理危机的直接干预效应为-0.418。②间接效应:美德对生活应激的挫折刺激、内心冲突、变化事件、外部压力和自我强加等5个因子的间接干预效应分别为-0.328、-0.309、一0.343、-0.341和-0.325。具体见表4。 讨论与结论 通过高职学生性格优势缓解生活应激的多元回归分析和美德缓解生活应激结构方程模型发现,高职学生性格优势的美德和生活应激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即美德是缓解生活应激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发现勇敢美德、超越美德和节制美德对生活应激的挫折刺激、内心冲突、变化事件、外部压力和自我强加都具有显著负效应即缓解干预效应,特别是节制美德的缓解效应更为显著,说明在应激条件下,勇敢坚毅、超越卓越和克制自控的人能更好地应对压力和危机。朱颖(2011)研究发现帮助人们保持内心平静快乐和追求幸福生活最不可或缺的品德就是节制美德。节制是对生命冲动的主动调节,是每个民族和每个时代都需要的美德。因此,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勇敢坚毅、追求卓越、自我控制、谨慎小心、适度和谦虚等美德。 仁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表现为跨越边界、普遍公平的爱,是人际关系中优秀的品质。本研究认为人道美德对生活应激的挫折刺激、内心冲突、变化事件和自我强加具有显著负效应即干预效应。人道仁爱的人在面对自己和他人时,会更多地表现出慈爱、仁慈、同情及爱心,会对自己和他人宽仁大度,能更好地接纳自己和周边环境,在面临生活应激时会作出更多的积极行为。人道美德可以促进人际情感,使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彼此支持,在高职学生的日常心理健康教育中要不断培养学生慈爱、博爱的人道美德。 本研究表明正义美德对生活应激的挫折刺激和自我强加具有显著负效应即干预效应。说明正义、公平的个体能够积极衡量挫折、环境变化和自我要求较高时带给自己的压力和危害,能够控制好自己的应激反应程度,做到《中庸》中说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亚里士多德认为正义的人会善待他人。善待他人是形成各种优良品德的必备品质,同时,培养学生的正义感也是每个教育者的任务和责任。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性格优势的六大美德对生活应激具有负效应即缓解干预效应,特别是勇敢美德、超越美德和节制美德对生活应激的挫折刺激、内心冲突、变化事件、外部压力和自我强加都有显著负效应。研究结果说明六大美德是干预高职学生心理应激和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潜在心理资本和积极因素。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