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学术计划的研究生课程结构建设
范文

    蒋菲

    摘 要:以高校课程理论框架“学术计划”和“结构与后结构主义”课程结构观为指导,深入挖掘研究生课程结构的核心要素,通过设置“课程+科研+双创”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构建“专题+讲座+教师团队”模块式课程结构,开展“基础+能力+差异”的研究生公共课改革工作,探索“學校+基地+专业实践”的企业课程开发模式,建立“监督+指导+评价”的研究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形成了能较好实现研究生教育本体目标,彰显研究生教育特点的“三要素+”研究生课程结构。

    关键词:学术计划;研究生;课程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6-0086-03

    Abstract: Guided by the "academic plan" of the university curriculum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the curriculum structure theory of "structure and post-structuralism ", core elements of the graduate student curriculum structure are dug deeply, forming the "three elements +" graduate student curriculum structure which can better realize the ontology target of graduate education and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duate education by setting organically bound curriculum system of "course + research + double creating", building the modular curriculum structure of "special subject + lecture + teachers team", carrying out the graduate student common course reform of "base + capacity + difference", exploring enterpris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model of "school + base + professional practice", establishing graduate student classroom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of "supervision + guidance +evaluation".

    Keywords: academic plan; graduate student; curriculum structure

    2014年12月,教育部颁布《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研究生课程改革在研究生综合改革中的作用日益突显,课程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地位得到了高度重视。如何有效地发挥课程在研究生培养质量、创新能力提升方面的作用,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我校是湖南省研究生课程改革首批试点单位,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课程改革,以高校课程理论框架“学术计划”为指导,从课程体系优化、精品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开发到课堂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效地探索,通过深入挖掘课程结构的核心要素,围绕核心要素构建具有特色的“三要素+”有机结合的研究生课程结构,在课程理念、课程开发方面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课程建设模式。

    一、理论基础

    (一)“学术计划”——课程理论框架

    研究生课程结构建设以曾就职于美国“提高中学后教学与学习国家研究中心”的斯塔克(Stark, J.S.)教授提出的高校课程理论框架“学术计划”为理论基础,分析高校不同组织层面的研究生课程,对学校、院系、单门课程进行洞察和分析,以一种系统、动态的视角审视研究生课程。“学术计划”提出目标、内容、学习者、教学资源、编排、教学过程、评价、调整八个课程建设要素,组成一个涵盖所有行动的蓝图,包括目标、活动及评价成效的学习计划,创建高校课程的分析框架[1]。八个课程建设要素,系统地呈现了研究生课程的建设框架,动态地提供了考察课程开发过程的不同视角。“学术计划”课程建设因素分析法不仅有助于关注课程开发的一些具体因素与步骤,而且更便于考察影响每一因素的条件。

    (二)“结构与后结构主义”结合——课程结构观

    结构是指组成一个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稳定的相互联系,是系统要素之间的排列组合方式、联系方式、作用方式,以及诸要素的比例关系等。高校的课程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其设置首要考虑的问题不是具体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或某种学习活动方式的设计,而是各类课程以及课程内部各成分的结合方式问题,即课程结构体系问题[2]。树立科学的课程结构观,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建设的内部结构,为优化课程设计、增强课程的整体功能提供理论保证,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基础;通过分析课程建设的核心结构要素,融入后结构主义观,在课程建设中注重课程的发展性、历时性、流动性、开放性,在不断的解构中,形成与时俱进、具有创新活力的课程建设模式。

    二、“三要素+”研究生课程结构建设[3]

    (一)设置“课程+科研+双创”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

    研究生教育是“以科研为首要的成分,教授的作用在于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科研活动十分恰当地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学生的作用就是把科研和学习结合起来-科研活动转变为一种学习的模式。”[4]在一定意义上,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是科研能力培养,而科研能力培养离不开科研-教学-学习的统一体。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课程与科研之间的内在关系,形成合力,提升研究生的“双创”能力。首先,课程为科研打基础,包括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培养,研究能力、研究方法和科学知识的掌握等;其次,科研成果进课程,在科研上创建新课程,将科研成果引入原有课程,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处于学科前沿,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生课程建设具有与基础教育课程、本科教育课程建设不一样的特点和规律。基础教育的课程虽然有校本课程、活动课程等多种形式,但其主体是国家课程,课程开发、管理的主体在国家层面,具有统一性。本科教育课程与研究生课程开发主体在高校,但本科教育课程具有通识性和专业性,以学科为背景,教给学生专业发展所需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研究生课程与科学研究结合紧密,具有课程内容的前沿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课程选择的开放性、考核方式的多样性、教学场地的多元性。研究生课程建设不能照搬基础教育、本科教育的课程建设模式,而应立足研究生教育的特点,遵循研究生课程建设规律。

    “三要素+”研究生课程结构体现了研究生课程建设的特点:第一、研究性和前沿性。研究生课程教学具有鲜明的“研究”特点,教学内容根据科学研究的需要和最新科研成果进行及时更新,教学方法以研讨、启发、实验、案例教学为主,教学注重研究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杜绝长期一本教材,照本宣科,知识陈旧等无创新、无启发、无方法等“三无”课程列入培养方案,进入学生课堂。第二、灵活性和特色性。研究生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可有公共课、公选课、必修课、选修课等不同类型,课程设计可以有专题课程、模块课程、实践课程,每个学科可根据学科发展、社会需求、学生基础、师资水平开设特色课程和新设课程,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学科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第三、创新性和实践性。研究生课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学科建设而不断更新内容和方法,紧跟学科前沿。具有实践指向,来源于科学研究实践,反映社会需求,聚焦科学研究,反映最新成果,激发研究生潜在创新能力。

    (三)“三要素+”研究生课程结构为研究生科研打下坚实基础

    “三要素+”研究生课程结构以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从多层次、多角度对课程结构进行设计,体现了研究生教育本体追求。课程教学不应成为研究生教育的软肋,无效低质的教学局面必须改变。只有树立正确的课程目标,把研究生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统一,才能实现课程的本体价值,激发教师、学生科研、教学、学习潜能,解决教学与科研、学习与科研的矛盾。

    课程内容与科学研究紧密相联,既有学科知识、前沿知识的介绍,又有科学研究方法、科学伦理道德规范的教育,更有科学研究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从事研究活动所需的技能、情感、意志、方法、思维,这是课程建设和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效整合资源,重视课程开发,建设教师队伍,建立起开放、流动、发展的课程体系。课程编排打破学科体系大而全的知识讲授,有主线、有选择、有创设,以讲座、模块式课程单元呈现既相互衔接,又重点突出的课程教学。强调有效教学,建设富有生命张力、彰显学术追求的研究生课堂。实行课程教学评价,使研究生课程体系处于一个不断调整、改善、提高,结构不断优化的系统中。

    参考文献:

    [1]乔连全.学术计划——一个新的高校课程理论框架[J].高等教育研究,2008(2):68-72.

    [2]姚恩全,孟麗波.高校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体系的构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4):20-24.

    [3]长沙理工大学深入推进研究生课程改革[EB/OL].http://www.moe.edu.cn/jyb_xwfb/s6192/s222/moe_1750/201607/t20160718_272130.html,2016-07-18.

    [4]伯顿·克拉克.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

    [5]William F. Pinar,What is Curriculum theory[M].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209504Publishers,2004:188,187.

    [6]苏美琼,刘海斌,古巧珍,等.重视课程建设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7(11):148-149+152.

    [7]戴思慧,李绪,孟李明.农学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探讨[J].高教学刊,2017(24):29-3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8: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