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PBL理论的项目导师制实践探索 |
范文 | 吴慧 郁康杰 张辉
摘 ?要:为响应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推行了以PBL理论为基础的“项目导师制”。文章从PBL理论入手,通过问卷调查法剖析了“综合导师制”的实施困境,介绍了“项目导师制”的基本内涵、开展情况及实践途径。实践结果表明,“项目导师制”有助于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本科教育质量。 关键词:本科生;综合导师制弊端;PBL理论;项目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640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7-0001-05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spirit of the 2018 National Education Conference, the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promoted the "Project Mentoring System" based on the PBL theory in the process of undergraduate training. Starting from the PBL theory,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dilemma of the "integrated tutor system"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and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practical approach of the "project tutor system". The results of practice show that the "project tutor system" helps to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Keywords: undergraduate;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comprehensive tutorial system; Project-Based Learning theory; project tutorial system 一、概述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本科教育是夯实学生理论基础,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1]。本科生综合导师制是目前众多高校采取的一种针对学生特点,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的机制,是在本科生入学后,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由专业造诣深厚、师德修养较高的老师担任导师,注重学生学业、三观、综合素质的培养的形式[2]。但该模式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综合导师负担过重、学生主动性弱等。 在此背景下,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基于PBL理论及自身“综合导师制”的实践成果,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采用了“项目导师制”,以期探索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更多的新型实用人才。笔者作为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名大三学生,将从学生角度介绍这一创新性的人才培养制度。 二、Project-Based Learning理论概述 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团队为基础,在老师的协调指导之下,充分选择和利用有限的资源,在课内及课外的实践、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和具体的知识,提升综合技能的学习方法[3]。 传统的考试导向型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不能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专业领域相联系[4]。这种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下降,并且倾向于独自学习,在项目中合作学习的机会少[5]。而PBL则提供了宝贵的在团队中合作学习的机会。该方法能让学生采用已掌握的方法论在实际项目中解决实际问题,让理论联系于实践[6]。在PBL理论中,老师的角色更偏向于“指导”,引导学生使用各种资源,采用正确的策略及方法来完成项目。该方法能让学生转变学习思维,强调在“干中学”而不是单纯的接收知识,并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 PBL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已经被广泛证明。但是目前国内外高校没有在实践中将PBL理论与课外项目有机结合,对于PBL理論的探索仅局限于课堂教学项目。我们不仅仅要在课堂上使用PBL方法,在课外项目中也要广泛使用该教学理论[7]。 三、高校实施综合导师制的基本模式与困境 (一)综合导师制的基本模式 本世纪初期我国众多高校引入了本科生综合导师制,经过十几年的实践与发展,导师制演变出了众多模式。例如:综合导师制、年级导师制、思想教育导师制和科研导师制[8]。其中,综合导师制是目前我国高校内最普遍的导师制模式。 浙江财经大学于2011年左右正式实施本科生综合导师制。以该校公共管理学院为例,公共管理学院的本科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及个人喜好选择意向的综合导师;导师也可设置相应要求,挑选出符合条件的学生。经过双向选择之后,导师需对学生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与指导,除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假期实践、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创新活动等课外教学环节,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学业、思想各方面的动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指导人数方面,导师可根据个人精力确定指导学生数量,一般每位导师每级学生中指导5~10名学生。 (二)综合导师制开展的困境 随着综合导师制的实施,该制度的众多问题也显露出来。浙江财经大学在综合导师制实行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笔者采用了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综合导师制度的弊端进行了初步调查。 1.调查问卷基本情况描述 本次调查对象为在校本科生,主要人群为浙江财经大学在读本科生,占到了调查人数的48.9%,除此之外北京大学、安徽大学等众多高校的在读本科生也参与到了问卷调查中。调查问卷的发放以网络调查的形式展开,共发放问卷13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27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5.49%。填表人员以大二、大三为主,共计占总人数的78.2%。 为了更好的研究综合导师制的弊端,笔者采用了李克特量表,如表1所示,根据相应文献及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反映的情况设计了有关综合导师制开展弊端的若干个问题。 2.问卷数据处理 笔者借助SPSS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与分析,并进行了问卷效度检验。 经标准化处理后调查数据的KMO检验值为0.809,Bartlett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345.141,显著性概率接近于0.000,调查量表的效度结构好。在因子分析过程中,采用主成份分析法提取因子,在提取3个因子后,大部分变量的共同度都大于0.5,各个变量信息丢失较少;且提取的三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度为61.890%,大于60%,量表的效度良好。采用最大方差法旋转因子后,可将10个问题变量归类为3个因子,这3个关键因子分别对应权责与精力问题、主动性问题、制度问题。权责与精力问题主要解释了X4、X6、X7、X8、X10这5个变量;主动性问题解释了 X1、X2、X5这3个变量;制度问题则解释了X3、X9这两个变量。 3.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处理后的结果,并对三个关键因子进行解释后,可总结出综合导师制实行过程中有以下三个问题。 (1)综合导师负担过重 《浙江财经大学本科生综合导师制管理办法》中提到导师需要做到“思想上引领,学习上辅导,生活上指导,心理上疏导”,但术业有专攻,导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导师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巨大的科研压力,部分导师还需指导研究生,让导师在其基本工作之外再对20~40名大一到大四本科生进行全过程、全方面的指导,工作量太大。较高的生师比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本科生综合导师制”的过场化、形式化[9]。 (2)师生主动性缺失 综合导师制并没有发挥“综合”的作用,师生之间缺乏主动的联系,双方未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关系薄弱。学生并不会向综合导师主动反映自身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学业情况。只有在需要完成毕业论文、参加学科竞赛等学术性活动时,学生才会主动联系老师。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反映出,目前综合导师更近似于毕业论文导师或科研导师。 (3)综合导师制评价机制、运行机制缺失 在绩效评价方面,综合导师制难以对导师的指导效果进行有效评价,因此也难以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与奖惩机制。浙江财经大学采取了导师自评、学生评议、学院考评相结合的办法,但该方法实际上并未落到实处,综合导师的计酬也仅以工作量的形式确认。对导师而言,辅导与不辅导学生差异较小,因此就没有足够的动力指导学生,间接造成了该制度运行过程的随意性。在综合导师制运行过程中,综合导师制中的两个关系主体都未受到有效的监管与约束。院校对导师刚性要求较少,导师对学生也无考核权利,双方都是自觉自愿组织或参加活动,师生双方的交流互动具有随意性。 四、本科生项目导师制实践模式 (一)项目导师制内涵 在综合导师制下,综合导师负担过重、师生主动性低、制度运行及评价机制缺失等问题始终难以解决。针对综合导师制存在的这些问题,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探索出了本科生项目导师制。其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项目导师制以PBL理论为基础,以学生组成的项目团队为中心,项目导师对项目提供人力支持、资源支持,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其中,“项目”是指广义的项目,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题项目、科研项目、学科竞赛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等,只要是能对学生起到培养作用的活动都可称之为“项目”。 与综合导师制相比,项目导师制以项目为载体,形成了实际的落脚点与抓手,更容易形成合理的制度运行与评价机制;并且能让学生在项目中学习,创新性的将PBL理论与课外项目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该模式本质上是依托项目,有机结合教师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学习,使学生在特定的专业活动中锻炼。项目导师制的实行除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外,还能避免学生因固定导师造成研究方法、思维方式固化[10]。与此同时,增加了跨专业、跨年级合作机会,使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共同参与到同一个项目中[11]。 (二)开展情况 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项目导师制于2018年7月正式发文實施。而实际的探索与试点工作已开展数年,通过在探索中不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项目导师制得到了不断的调整与完善,最终形成了动态管理机制、量化评价机制等一系列创新举措。 创新举措: 1. 引入动态管理机制 根据之前的探索经验发现,学生在第一次选择导师时会因为种种因素而导致自己选择的导师并不是最适合自己的。所以,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引入了动态管理系统。项目导师的选配根据双向选择、志愿优先原则确定。首次双向选择时间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在第2、第4、第6学期各有一次重新双向选择机会。有效地避免“一选定终身”,给学生和导师多次机会去选择更为合适的人。 2. 丰富项目形式 项目导师中的“项目”不仅仅局限在竞赛或者课题,在《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项目导师制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本办法所指项目可以是教改项目、科研项目、社会服务项目、学科竞赛项目、创新创业项目以及其他项目或者活动,可以是导师正在或将要实施的项目或活动,也可以是专门针对学生培养需要而设计的项目或活动。 3. 细化考核方式 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针对考核方式不断量化处理,采用加权平均方法进行量化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打分指标和计分指标两大类,既有正向加分,也有负向扣分。其中打分指标包括学生打分和学院打分项目;计分指标包括学生上一学年的综合素质、学习成绩、创新创业、就业情况、实践报告和毕业论文等项目,并且考核结果与教师教学业绩考核、校级评奖推优、职称晋升和岗位聘任等挂钩。 (三)实践途径 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是学院里较早开始项目导师制试点的专业之一,其项目导师制的主要实践途径以合理的课程群建设为基础,分为了校内和校外两种形式,校内项目导师可指导学生团队完成学科竞赛、课题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社会服务项目等;校外项目导师则主要来自相关企业,可指导学生完成暑期专业实训,如图2。 1. 开展合理的课程群建设,夯实项目导师制实行基础 课程群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对教学计划中紧密相关、互补成体系的系列课程实施多课程统一课程群建设,每个群中都有几名相关课程的授课老师以及专业实践的导师。在如今专业课课时大大压缩的前提下,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的建设具有丰富意义[12]。 浙江财经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结合自身财经类大学的特点,从2012年起便将工程造价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主导方向,辅以金融以及施工管理等相关课程,打造出独特的财经类工程管理的课程体系,以适应当前工程咨询行业对于工程造价全过程咨询人才的需要。针对安装工程造价人才需求递增的现状,工程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安装工程造价课程体系,开创了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中开设安装工程造价课程的先河。 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包含了建筑工程概预算、安装工程造价、建筑工程计价、房地产估价、工程造价管理、暑期实训等一系列的造价方面的配套课程,如图3所示,课程相互作用,提高了学生专业能力。 2. 积极推动学科竞赛,强调“以赛促学” 项目导师制在学科竞赛中的具体实践形式为学生自行或通过选拔形成竞赛团队,在充分了解大赛形式及要求后,寻找与竞赛领域相符的项目导师。通过与项目导师协商,安排竞赛培训及问题解答环节。通过项目导师制,参与竞赛的学生可获得专业的培训与辅导,学科竞赛项目更容易取得成绩;项目导师的价值也可从竞赛结果中得以体现,根据竞赛结果合理对项目导师进行表彰和奖励,提高项目导师的满足感。 近年来,在合理的课程群与项目导师制的协同作用下,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全国高校工程造价技能及创新竞赛”、“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作品大赛”等工程造价方向与BIM技术方向的学科竞赛中荣获20多项奖项。众多学生通过广泛参与学科竞赛,以赛促学,夯实了基础知识与技能。 3. 招募导师课题助手,拓展人才培养途径 项目导师制在课题项目中的具体实践形式为老师提供课题项目,学生根据意愿申请加入导师的课题小组,经导师选拔确认后,可在课题小组内担任助手,同导师一起完成实验、实地调研等任务。该形式能在减轻导师科研压力的同时,给予学生难得的参与课题项目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2018年暑期,16级工程管理专业5名学生参与了专业老师主持的土地整治预算定额编制的课题。在项目导师的带领下,调研了临海、象山等地。通过现场踏勘、走访座谈等形式,学生了解了土地整治项目中的一些常用机械的名称、机械台班的消耗量;熟悉了工程项目费用的构成和取费标准等;明白了预算定额目的含义与工作内容。通过这个项目的学习,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对预算定额的编制有了全方位的认识,为将来从事工程相关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鼓励参与“双创”项目,拓展创新思路 创新创业项目是专业性较高的项目,未得到富有经验的项目导师的辅导,初次接触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团队难以进行确定选题、市场调研、利润预估等工作。而专业的项目导师能帮助学生团队选择项目课题,利用自身资源协助学生进行资料收集与项目开展[13],最后阶段能依靠自身丰富的经验辅导学生撰写《创业计划书》。 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采用了“项目导入式”的培养理念,以双创项目为载体,让导师发挥创新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荣获50多项奖项或项目,其中省部级以上20多项,“挑战杯”、“国创计划”等国家级竞赛和项目10余项,在省内公共管理类专业中名列前茅。 5. 丰富专业实践形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专业实践是实现学生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有效对接的平台。各专业开设不同模块的实践项目,由本专业教师或校外相关企业导师担任各个实训模块的老师,负责组织学生开展专业实训、实验操作、技能提升等实训环节,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了解相关行业的最新动态。 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于2016年开始增加了基于项目的暑期实训教学环节。工程管理专业根据自身师资力量及专业特点,针对需参加实训的学生开设了BIM技术应用、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招投标、工程识图、施工组织方案、工程造价技能及创新竞赛等不同模块的课程。每个模块课程均设置了独立的项目,在工程计量与计价、竞赛培训等实训模块,采用了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相结合的模式,聘请了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教育部门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辅导,使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的同时接触了最新的行业资讯。 (四)实施成效分析 为了了解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项目导师制实施的成效。笔者采访了三名参加项目导师指导的学生。通过访谈调查,总结出项目导师制对学生产生了以下三点积极影响。 1. 增加学习途径 项目导师制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学生的学习平台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诸如竞赛、答辩、课题、讲座等形式的活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机会与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在该制度下学生也更容易得到老师额外的指导。 访谈中学生介绍了自己参加过的一些竞赛、课题以及外出交流活动,都认为在搜集项目资料的过程中能了解到了很多的信息,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途径和难得的学习机会,对学生个人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2. 提高综合能力 项目的完成需要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会需要与许多主体打交道,在此期间,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沟通能力、资料搜集能力、上台发言能力、写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技能等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除了综合能力之外,学生的个人品质、心态、成熟度、视野等方面也会有所改变。 访谈中学生分享了在清华大学参加汇报答辩时的一些细节,觉得这次经历给自己上台发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学会了临场应变。通过参加项目,自身的视野、组织协调能力以及领导能力、接人待物方面都得到了锻炼。此外,体现在学生个人品质及心态方面的变化,懂得了坚持、细心、沉着的重要性。 3. 拉近师生距离 项目导师制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提供了实际的载体与抓手。师生交流以项目为载体,不会流于形式,谈话内容也有了实际的落脚点,形成了一种主动的、积极的交流。并且依托项目的交流给了师生了解彼此的机会,师生之间的距离会缩短,彼此的感情会增强。 访谈中学生反映,通过与项目导师的不断交流,自身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今后愿意将自己在人生规划、日常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读书的感悟等与导师分享。 五、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综合导师制实施中还存在着导师负担过重,师生主动性低,运行机制、评价机制缺失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基于PBL理论推出了项目导师制,明确了项目导师的职责,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促进了师生间的沟通。此外,浙财大公共管理学院还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引入了动态管理机制、量化评价机制,并且扩大了项目的定义,开展了合理的课程群建设,建立了项目导师制的实践途径。从实践结果来看,项目导师制相比于综合导师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更有益于本科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 参考文献: [1]杨绍明,易小梅,查文玲,等.导师制与项目制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40):181-182. [2]罗晴.高校本科生导师制转型的实践与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2):94-96. [3]高志军,陶玉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9(12):92-95. [4]Soares F, Leao C P, Carvalho V, et al. Automation and control remote laboratory: a pedagogical too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Education,2014,51(1):54-67. [5]Monteiro Simone Borges Simao, Reis Ana Carla Bittencourt, et al. A Project-based Learning curricular approach in a Production Engineering Program[J]. Production,2017,27(spe). [6]Los I D, Rodriguez F, Cristina Pé. Promoting Profess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Skills in Engineering Higher Education: 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 Strateg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2015, 31(1):1-15. [7]凌红,卓国锋.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项目导师制”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4):80-82. [8]鲁正,上官玉奇.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探究——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02):1-4. [9]刘长青,孔丽丹.以项目驱动的双主体教育模式在本科生导师制中的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07):70-71. [10]郁波.工业设计专业“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探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8,30(03):129-133. [11]王毅,Richard Wilfred Yelle.以项目实践为导向的美国工业设计教育研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4(02):100-103. [12]王利霞.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建设研究[J].高教学刊,2018(17):48-50. [13]刘庆丰.浅谈基于“大學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导师的作用与思考[J].黑河教育,2018(08):87-8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