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
范文 | 潘强 唐晓伟 邵光辉 摘? 要: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在此背景下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现代高校人才已经成为了教育的当务之急。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理念成为了主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应紧跟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潮流,做好教学模式的创新,做好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方法,提高信息化水平的同时,做好教学模式创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 ?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6-0040-04 Abstract: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Li de Shu peopl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is background, how to do a good job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how to cultivate modern college talents with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 body, beauty and labor,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of education. In big data's era, college education is facing profound changes, and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Internet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lso follow the educational trend of big data era, do a good job in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ode, do a good job in grasping the students' ideological dynamics, constantly optimize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thods,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level, do a good job in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ode and improve the think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t the effect of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big dat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l innovation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和核心,也是我国高校一项庄严而紧迫的任务革命。在全球思想文化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多元文化较量更加激烈,不稳定因素增多,我国高校仍是各国西方敌对势力同我国争夺大学生思想的前沿阵地。如何使当代大学生能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主体能否切实把理想信念教育真正列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直接关系到能否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问题,也是在面对多元文化背景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和创新[1]。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教育环境,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信息来源广泛这些都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整,因此本文研究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其目的就是分析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如何通过模式的创新有效应对大数据时代的调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大数据时代教育发展的特点 大数据(big data)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目前大数据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教育行业,互联网+教育成为了发展的主流,也成为了现代化教育标志之一[2]。 大数据时代教育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是信息来源渠道的广泛性。大数据时代,教育的信息来源渠道更加广泛,具体来说,教师不再是学生单一的教育信息来源。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知识传播具有单向性,主要是教师向学生传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单一来源,而信息传播主要在课堂上进行,这种教学模式决定了传统教学的空间与时间是固定的。大数据背景下,学生学习的信息来源不再局限于教师,而是变的更为广泛,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获取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源,打破了传统教学空间与时间限制,学生可以接受的信息更为宽广,接收到的思想也越来越多;另一种是信息传播的频次与速度加快。大数据时代教育的信息传播频次与速度明显加快,传统的教育模式信息传播频次比较低,速度比较慢,基本是以教师到学生单一渠道为主,而大数据时代下,教育信息的传播频次明显加快,信息的周转速度、传播次数、覆盖范围等都有着明显的扩大,这种情况下教育必须要充分了解大数据发展的优势,及时更新教学思想与教育理念,提高信息化的意识,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提高教育的效果。 二、大数据角度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方法与内容没有紧跟学生的思想动态 大数据时代,教育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需要,从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做好教学调整工作[3]。但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来看,教师教学方法与内容并没有紧跟学生的思想动态,没有反映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欲望,这也是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弊端。 教师教学方法与内容没有紧跟学生的思想动态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与学生思想存在脱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是固定的,是按照高校教育要求进行编写,其内容涉及到历史与政治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内容较为固定。大数据背景下,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已经有了广泛的涉猎,特别是网络便利性带来的价值观宣传与引导,学生对价值观等内容普遍较为了解。而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接触到的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叠,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学生学习起来较为枯燥,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2. 教学方法存在脱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普遍是以“照本宣科”为主,虽然近些年现代化信息技術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是将“照本宣科”变为了“照屏幕宣科”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僵化且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现代教育理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喜欢接受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更没有紧跟学生的思想动态,没有根据高校学生思想进行调整与优化[4]。总之,大数据为大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内容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在调整与优化过程中还没有紧跟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调整。 (二)教师教学没有注重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求教师教学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要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考虑其中。但在实际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没有注重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学效果[5]。 教师教学没有注重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思想政治教学评价没有注重信息统计与信息分析。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主要是以教师的课下走访或课上问卷调查为主,这种评价方式基本是以教师为主导,在信息搜集与整理方面效率比较低,而且很多评价、问卷调查统计都没有落实到实处,存在一定的人为性,学生在对课堂评价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必然会以正面评价为主,评价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2. 教育教学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教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依然是采用传统的大课制,不同专业,不同院系的学生混在一起进行学习,这种情况下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学的过程与内容受到了严格限制,需要按照教学计划完成,而学生学习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不一,在课堂学习方面对思想政治内容理解有限,而下课以后,学生没有其他渠道进行二次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思政教学的水平。虽然近些年部分高校通过微课、慕课等多种手段对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育进行探索与实践,增加信息化教学内容,保存信息化教学条件,但多是以视频提供为主,很少会对学生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指导。3. 没有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在课前或通过其他渠道都会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思想动态、政治素养进行分析与了解,但这种分析较为片面和肤浅,多是以理工生思想政治水平不高,文科生思想政治水平较高为依据开展教学工作,很少利用大数据对学生基本情况、思想动态、学习状态等进行综合性分析与判断,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调整。 (三)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没有及时更新 大数据时代下,教育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的学习理念,注重知识的共享,但从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看,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理念依然普遍存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选择依然是以传统为主,很少会考虑高校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一直不是很高[6]。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依然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校思想政治课堂学生课堂参与性比较差。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课堂参与性普遍比较差,这是因为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基本是按照教学计划实施,每个课时安排的内容比较满,基本不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及时有空挡也多是简单点一两个人进行回答即可,很少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在课堂参与方面存在一定的被动性,形成了教师让参与就参与,教师不让参与就不参与的情况。2. 高校思想政治课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其本身与学生存在一定的距离,导致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面缺乏主动性,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缺乏学习兴趣,认为高校思政课就是学分课,只要按照要求完成和提交学分即可,学习兴趣普遍比较低。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一)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创新教学方法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积极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创新教学方法,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不动摇。大数据时代,学生的思想与受到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必须要深刻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学生思想入手,合理做好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 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创新教学方法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内容要与时俱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内容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不动摇,让内容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具体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内容与版本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也是教材出版的客观规律所导致的,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理念,不断补充新思想、新内容和新时事,如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可以补充最新的时事内容,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同时补充时事内容也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学会判断是非,以香港最近发生的事件为例,网上对事件的判断主流是对的,但也存在一些错误思想和言论,对学生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香港最新发生的事态与内容,通过这种方式追本溯源,提高学生对时事的理解与认知;2. 方法要坚持创新。大数据时代,教师教学方法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模式,做好教学方法的唤醒,如积极利用微课、慕课等教学方法,通过互联网对课堂教学进一步优化。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互联网+的教育来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通过方法创新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性与学习兴趣。 (二)尊重学生个性化需要,优化教学模式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需要,优化教学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优化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要,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做好调研工作,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 尊重学生个性化需要,优化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利用现代化手段做好学生个性化需求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教学模式的优化应首先做好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具体来说教师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之前,应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对学生思想状况、学生学习需要进行调查与研究,如在思想政治开课之前,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大思政的教学理念,从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思想进行调查与分析,同时积极利用校园网渠道,为学生思想交流构建平台,通过平台信息的整理与分析,包括对课堂教学的意见整理来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学生对政治思想的教育情况,通过这种方式做好学生思想的整理与分析,利用大数据的手段进行整体分析,进而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2. 利用现代化技术开展信息化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信息化技术的素养与能力,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利用翻转课堂模式实现全流程教学,将思想教育扩展到课前与课后,而不是简单局限在课堂上。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前和课后可以为学生准备课前学习资料,也可以提供校园网等其他渠道,让学生进行课前和课后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三)转化教师教学思想,提高信息化意识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应积极转化教师教学思想,提高信息化意识,注重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学习需要,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参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学习效率。 转化教师教学思想,提高信息化意识的教学方法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发展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已经成为了发展的必然,教师在教学过程应积极以学生为主,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提高课堂的参与性。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在教学过程中多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同时注重课堂教学组织的形式,注重课堂的教学与互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2. 坚持信息化教学的水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教 基金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的政治研究中心2019年度基础课题“基于大数据思维的高校思想政治”(编号:19GZY412);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全媒体时代协同效应激发思政教育功能‘延长线研究”(编号:GJB1319029) 作者简介:潘强(1982-),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唐晓伟(1982-),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邵光辉(1982-),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数据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