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范文

    刘梅月 姚沫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毕业生对“好”工作的要求标准不断提高,对工作的要求呈现“多元化”,慢就业现象愈加明显,大学生就业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则是针对帮助大学生确定生涯目标、理性择业、就业而开设的就业指导类课程。由于该课程在我国高校开设的时间较短,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因此,文章对课程的开课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应采取的完善措施,逐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关键词:高校;生涯教育;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 ?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5-0060-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requirements of college graduates for "good" work are constantly improving, the requirements for work are "diversified", the phenomenon of slow employment is more and more obvious, and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gradually become a hot topic of social concern. "Career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to determine career goals, rational career selection, employment and career guidance courses. Due to the short time of the course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urse system is not complete. Therefor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urse,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to gradually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system.

    Keywords: university; career education; employment guidance; curriculum system

    一、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事关毕业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也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直观反映。现实中,高校大学生并不了解当前社会的经济形势、就业形势、单位用人要求,没有清晰的生涯目标,没有规划意识,缺乏求职竞争力,求职过程十分被动,有很大的盲目性。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在2016年两会期间提出,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重要内容,要求各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结合个人兴趣,了解社会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同时,要求各高校要加强课程建设力度,做到全员化、全程化、专家化、信息化全方位育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站在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角度来指导学生做好自己的生涯规划,加强对自身的认识,明确优势所在,明晰就业方向,确定求职目标,掌握求职技能,适应社会需求,实现人职匹配,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求职竞争力。

    (一)有利于唤醒大学生生涯规划意识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将帮助学生从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自我探索,并结合所学专业及专业特点、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从而有利于大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大学生确定职业生涯目标,合理规划生涯发展路径;有利于大学生合理安排大学时光,充实地度过大学生活;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实现科学择业;有利于大学生尽早进入职业角色,实现专业与职业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大学生均衡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促进个人成长成才。

    (二)有利于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是培养社会经济建设人才的重要基地,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表现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直观反映,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地位。《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将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理论基础与社会需求、用人单位要求等有机结合。通过结合、对比、分析了解到自身专业知识水平与职场要求的差距,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自主学习动力。同时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利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三)有利于平衡地域经济发展結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对“好”工作的要求标准不断提高,对工作的要求呈现“多元化”,“慢就业”现象愈加明显,同时大多数毕业生盲目“跟风”选择到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及以杭州、天津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就业,且很少部分的毕业生选择到北部、西部地区发展。人才分布的不均衡进一步加剧了地域经济发展的生态失衡,且差距越来越大。通过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观念,消除毕业生就业的不合理信念,有助于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实现国家地方区域的均衡发展;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了解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将有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人职匹配”,促进社会发展。

    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现存问题

    (一)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研究不够深入

    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 号文件指出,各高校要根据自身情况制订具体的教学计划,分年级设立相应学分,建议安排不少于36学时的课程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按照教育部要求,自2007年起,全国各高校就陆续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但是由于该课程起点较晚,且有关生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本都是借鉴的国外,其理论研究背景、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与我国实际情况并不十分相符,加之很多高校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普遍存在重专业课,轻公选课现象,认为公选课的有无或质量高低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关系不大,不会影响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只有抓好专业课教学才是学校安身立命之本。这种认识使作为公选课性质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被边缘化,导致有关该课程的研究及教学经验很匮乏,且国内还没有系统的、本土化研究,没有形成适合我国大学生特点的学科体系。因此,该课程在课程设置、教学机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二)课程设置不系统,缺乏针对性

    教育部下发的文件要求指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达到36学时,但很多高校对该课程的教学安排却不足36学时,且大多数高校将该课程设置为公共选修课,授课安排集中于某一个学期,没有贯穿于整个大学學习生活中,也没有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来制定相应的教学安排及教学内容,教学设置没有针对性,对学生的受益影响不大。

    (三)教学机构不健全,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

    大多数高校没有设置《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没有配备专职的课程负责人,在课程的组织管理方面缺乏专业性、系统性,缺少集体备课、专题讨论等教研室活动。因此,缺少专业带头人牵头组织课程的深入研究和教研活动。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大部分由各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专职辅导员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组成,均为该课程的兼职授课教师,教师队伍中没有专职从事课程教学研究工作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并且,大多数老师缺乏行业企业工作经验,且所学专业背景与该课程没有任何关联,且为兼职身份欠缺教学经验,造成该课程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较低。

    (四)教学模式相对落后,教学效果不佳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播知识,更多的是唤醒大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了解、掌握科学的生涯规划方法,从而指导学生明确生涯目标、提升就业能力。当前《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多采用教师单一授课的形式,缺乏实践教学、缺少学生参与。此外,由于该课程的任课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教学功底不足,对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掌握不到位,无法熟练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低,学生对知识及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五)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融合性

    高校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大多数采用统一标准化的教学内容且教案陈旧,以理论、原理、方法讲授为主,没有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对象进行相应地、有针对性地更新、补充教学内容,没有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不同的授课对象制定不同的授课方案,教学内容单一,没有融合专业特色,缺乏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进行个性化、专业化地就业指导,没有将专业与职业有机结合。

    (六)课程考评机制不完善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考核评价机

    制不够完善,大部分高校仅通过学生的课程期末考核结果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考核形式过于单一,无法精准地了解学生通过该课程的系统学习,是否掌握了科学的生涯规划方法、是否掌握了求职技巧,掌握的程度如何,是否提升了求职能力等。因此,单一的课程考评机制无法全面反馈课程教学效果及对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带来的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不利于课程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加强课程建设,完善教学体系

    高校要认识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意义,有助于增强毕业生就业技能、提高就业质量,是解决“难就业”“慢就业”的重要途径。各高校应重视该课程对学校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将该课程设置为通识必修课,加大对该课程的研究力度,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优化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模式、重视课程科研、完善课程考核等一系列课程体系建设工作。

    (二)健全教学机构,培养专业化教师团队

    高校要健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机构,成立课程教研室,争取学校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加强教研室建设和教师培养,根据教师的研究专长给予相应的专业培训,鼓励教师开展课程科研工作,促进课程的深入研究。配备专职课程负责人,在负责人的带领下集体备课,轮流解说课件,组建专题小组,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可邀请校外知名企业负责人或HR,以及优秀校友来校做专题讲座,聘请他们为就业指导兼职导师,从企业或社会的角度为学生授课,进一步增强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切合度。逐步建设一支以专业教师为骨干,学工队伍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学队伍。

    (三)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实践育人

    以学生为中心,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切实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结合当前大学生的特点,实行分专业小班授课,根据教学内容实施分组教学、团队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按照“课程教学、实践训练、咨询辅导和评估跟踪”四位一体的全程化生涯教育体系进行教学实

    践,充分利用慕课平台和线上资源,采用“教师精讲+自主学习+对分课堂+翻转课堂+小组协作探究学习”的线上线下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致力于打造“触动心灵深处的生涯规划课程体验”,帮助学生增强生涯自主意识,澄清生涯目标,提升创新创业就业能力。

    (四)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提供全程化生涯教育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应贯穿整个大学阶段全过程,课程内容是全程化,系统性,层层递进的,要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开展教学工作。例如,针对大一新生,主要做学业、职业生涯指导,课程内容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启蒙教育,帮助学生唤醒生涯意识、确立生涯目标,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学业、职业发展规划;针对二、三年级的大学生,课程设置可结合职业测评、生涯咨询等形式帮助学生澄清生涯目标,同时融合专业特点,指导学生实现专业与职业的有机结合,制定、修正生涯发展路径;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设置应偏重求职技巧的强化,如加强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方面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就业能力,全方位提供就业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切实有效地满足、提供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同学们受益其中。

    (五)创新课程考评方式,完善课程考评机制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既传授理论知识,又有培养求职技能,是一门综合型课程。课程以理论为基础,着重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端正科学就业观的能力、做好求职准备的能力,进而提升大学生求职竞争力是课程教学总目标。就业指导课不同于一般的通识必修课,它不适合单纯以结课考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考试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基础环节,必须不断改革创新。要改革以一次“考试”的方式来代表课程考评的传统考评方式,要积极创新考评方式,同时以考评方式的改革创新倒逼促进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考评应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展现,通过各种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引导大学生自觉培养主动汲取知识的能力。高校应坚持厚基础、重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课程考试改革的新模式,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的考评方法,形成立体化的课程考评体系,通过多种考评方式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及求职竞争力,重视过程考评、发挥教考互动,真正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以考促用,以考促发展的课程教学考评目的,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綜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四、结束语

    职业生涯教育是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是就业指导工作内容的一部分,是帮助大学生自我探索、探索外部工作世界、增强生涯规划能力和求职竞争力,挖掘自身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重视并有效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既符合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社会授予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作者所在高校目前已建立了“课程+大赛+培训+咨询”四位一体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整个生涯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生涯教育体系里的基础性内容,因此课程安排对生涯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现实中,《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任重而道远,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动态过程,贯穿于大学四年,帮助大学生做好生涯规划对于他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全校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来支持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有效实施。除了上述的改革策略外,更需要学校、社会和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和资源融合。

    参考文献:

    [1]孔翔宇.北方民族大学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12):32-33.

    [2]肖晓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价值分析与实践探索[J].科教导刊,2018(30):173-174.

    [3]孟祥宾,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4):57-59.

    [4]唐典巧.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高等教育,2018(3):149-151.

    [5]于海鹏.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全程化构建[J].才智,2018(1):129.

    [6]侯鹏.以职业发展为中心的高校就业课程体系要素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1):171-173.

    [7]崔智涛.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8]雒雪松.北京体育职业学院《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5.

    [9]吉晓芳.改革《就业指导》课程考评机制的探讨——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79-81.

    [10]林蕙青.教育部将对高校弹性学制和休学创业作出规定

    [R].教育部副部长在2016年两会期间的讲话,201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