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对大学生就业的推动作用 |
范文 | 杨鹏+罗顺意+张朝红 [摘 要]校企合作,就是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为目标导向的高等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核心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企业人才招录模式的转变。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对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就业双导师”打破传统模式新格局,“企业班”、“校企俱乐部”助大学生就业起航。 [关键词]就业难;校企合作模式;新型;推动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5-0046-02 一、校企合作模式的概念和发展概况 所谓校企合作,就是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为目标导向的高等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核心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企业人才招录模式的转变。 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大,这对就业产生了较大影响。就业和经济增长是高度相关的,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能拉动150万人就业,经济下行势必会影响到就业。我国正处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传统行业面临困境,第三产业、服务业成为岗位增长的支柱。李克强总理在多种场合提到:就业是一切的基础;最大的民生就是就业;万众创新都要先靠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国家政策从多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方便。 除了大环境,社会人为因素也会对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本科有一定社会能力的毕业生以及有专业技能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较受欢迎,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遭遇就业尴尬,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差距依旧存在。目前,校企合作模式在欧美得到了应用和推广,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中国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我国高校研究和教学系统比较传统 据调查,我国高校科研主要靠政府拨款,科研团队没有经费压力,整体偏向学术科研,这导致科研成果与实际业界脱节,没有过多的实用性,使得很多企业与高校科研合作的积极性不强。我国高校教学模式同样创新性不足,课程设置往往根据课时等客观压力确定,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不能随着当今经济发展模式相应的调整教学体系结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在校学生学习的精力都放在了应付考试上,考试结束后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上大学学什么,怎样将所学转化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多数大学生都没思考过这个问题。这就造成毕业生能力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的严重脱节。 (二)高校缺乏健全的成果转化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都是以教师发表论文数量、影响因子大小、获得课题的多少等来评定一个教师的级别的,缺乏将一个科研成果转化为业界产品的贡献能力这一重要评价指标。使得高校唯论文适从,疏远了与实际企业的联系,形成了学术完全与实际不相干的局面。 (三)管理制度制约导致校企合作走过场 当前传统的校企合作往往是以高校与合作企业的互相走访、参观等形式展开,高校的严格管理和学生很难适应企业安全管理标准的矛盾,让实质性的实习和实践很难进行,教学环节往往成为“走过场”。同时,企业也缺乏相关的劳务用人制度来规范提前走入企业的大学生,无法提供更多机遇来保障大学生的权益,这也导致校企合作人才岗位不对口,应聘人员难适应企业环境。 二、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对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内企业和大学的合作模式有了一些明显改变,新的合作案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一)“就业双导师”打破传统模式新格局 校企合作模式要激发和调动企业、高校、毕业生的三方积极性,其发展格局就要不单单局限在以“学校为主”,或是要“企业为主”,而是要在“校企联合渗透”上大胆创新、大胆突破。 企业与高校应积极转变教学培养模式,勇于创新企业劳务用人机制。企业可以在高校开设相应的课程,针对有意向的学生提供实习以及提前就业协议等机遇,在解决毕业生实习以及就业难题的同时,使毕业生提前接触岗位、适应岗位,从而使企业、高校与毕业生需求满足最大化。 校企紧密结合、优势互补机制,开启了企业、学校与人才的三赢效益模式。一些企业、高校率先实行此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譬如,山东泰开集团组织劳资部部长刘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于8月23日签订协议,正式建立了新型就业实习基地,9月份该公司就迎来了此校的四名博士、硕士生导师参观学习。 据一位专业课讲师透露,在结束为期3天的参观学习后,其将回校提出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建议;而企业也将派遣公司业内精英到学校进行面授、指导。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的交叉融合模式使学生拥有了双导师,这深入解决了就业渠道与招聘需求的问题。同时,学校和企业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与风险,但也将获得更大的效益。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模式还很新颖,在教育界已经引起广泛关注。 (二)“企业班”、“校企俱乐部”助大学生就业起航 近期,很多高校依托“企业班”或者“校企俱乐部”提升就业指导水平。依托企业班模式,一是开展就业指导。企业班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讲座和素质拓展等提升毕业生求职技能,内容涉及毕业生实习经验总结、毕业生就业准备和技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人就业技能提升等。二是进行就业实习。构建起以企业班培训实习为主体、暑期职场体验计划为补充的职场职业培训体系,每年争取合作企业提供多个暑期实习岗位。 一般来说,在企业实习过的实习生或者对企业文化有一定了解的毕业生在形势严峻的就业浪潮中往往能如鱼得水。例如,创维集团与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成立维生素俱乐部,每年寒暑假其都会提供顶岗实习给维生素俱乐部的成员们,平时也会提供公司第一手资讯给大学生,让成员们更好地提前了解集团,更为未加入俱乐部的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解创维集团的机会。实习结束后,公司提供预录取函,等表现优秀的毕业生毕业后可以优先录取。由于校企合作的设置,参与过“俱乐部”或者“企业班”的大学生基本适应了单位的岗位需求,这充分稳定了高校的一次性就业率,而且还降低了大学生工作后公司的离职率,可谓“一举两得”。 三、结束语 近年来,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日趋严苛。学生就业难反过来也会对社会的稳定和谐造成较大的影响。就业乃民生之本,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2015年,国务院进一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新型的校企合作是稳定就业的重要方式之一,希望社会各界和高校创新方法,联合渗透培养,尽早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尽早对2016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给予支持和帮助。 [ 参 考 文 献 ] [1] 李真.“2+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与深化研究[J].职教论坛,2011(7). [2] 汪晶.试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8(3). [3] 颜红霞.企业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创新战略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 [4] 李书平.职业教育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责任编辑:陈 明]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