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探索 |
范文 | 杨秋菊+马骁 [摘 要]根据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理论性强、抽象概念多、内容枯燥、难度较大等自身特点,结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学生学风比较浮躁,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是很高等实际情况,提出课程的教学改革。强调课程的意义、多种教学手段并行、课堂互动、加强实验教学、完善考核方法、加强教师素养等,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改革;学习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163-03 一、引言 随着信息科学和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信号处理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已成为电子、通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内容主要涉及数字信号的变换和数字系统的设计两大部分,其中数字信号的变换主要包括序列的傅里叶变换(DTFT)、Z变换、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及它的快速算法FFT,数字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无限脉冲响应(IIR)和有限脉冲响应(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的先修课程主要有信号与系统、工程数学、复变函数、数字电路、MATLAB语言等。近年来,数字信号处理在无线电通信、数字电视、生物医学、机器人控制、手机等无线终端等等关键技术领域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但该课程以数理为基础,综合性、理论性强,学生普遍反映公式多、内容抽象、难度较大。本文从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自身特点出发,重点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了一系列思索,着力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上好第一堂课,强调课程重要性 学生在第一次上每一门课时,对任课教师和课程内容都是抱有强烈的好奇心的,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一定要把握好第一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讲述具体课程内容前,要对本门课程进行客观综合分析,给学生一个对该课程全面的认识。告诉学生“为什么学习这门课程,如何学习,以及它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数字信号处理是现代信号处理增长最快的领域, 在许多以数字化应用为主的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任课教师应强调现在是数字时代,对数字信号处理的前沿领域,包括图像处理、语音音频、无线电通信、生物医学、移动电话、数字电视等进行介绍,以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同时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该课程的学习内容。现在学生都比较“务实”,甚至有些急功近利,对马上用得着(包括考研、找工作)的课程投入精力大,反之就比较松散。因此在第一节课时,可以告诉大家,对想继续读研的同学,数字信号处理是电子、通讯相关专业笔试/面试的必考课程;而对于毕业就想工作的同学,凭借熟练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相关技术可以在应聘中脱颖而出,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可以请同学们举一反三,说出更多数字信号处理相关的应用,使他们感到自己所学的东西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不是遥不可及、虚无缥缈的。 三、多种教学手段并行 为了上好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我们需结合传统板书、多媒体课件教学、Matlab仿真、DSP开发以及多样化课后作业。传统板书容易控制授课节奏,有利于师生互动,不会给学生照本宣科的感觉,学生容易跟随老师的思路,学起来也相对轻松[1],此外还有利于学生记笔记,因此在习题课和一些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推导和证明中,以及一些逻辑较强需要深入讲解的知识点,教师应采用课堂板书形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领会。但对于一些较抽象的概念以及复杂的图、表,用板书难以表达,则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PPT),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增加课堂信息量,使学生把重点放到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上[2]。需要注意的是,PPT有其片断性特点,PPT的不断翻页,非常容易打断学生的视觉感知,使得对知识点的认识也出现片断性;此外PPT放映速度一旦过快,学生思路没跟上,很容易产生堆积效应,造成学习进度跟不上。所以在PPT讲解过程中,教师速度一定要放慢,讲一行放一行,切不可把所有内容一次都放出来,否则容易误导学生去费劲地阅读PPT上的文字。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板书教学相融合,可以让两种手段优势互补,其实际效果比单独使用其中任何一种都要好。此外,在课堂中引入Matlab仿真和DSP演示,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的理解,可以使抽象的内容生动、直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半功倍[1]。由于该门课程概念抽象,公式繁多,学生若光凭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会造成似懂非懂,听完即忘的现象出现,因此每次课后教师需要给学生布置适量的课后习题加以练习,巩固所学知识。除此之外,任课教师还应找一些科普读物供学生课后阅读,比如知乎专栏上的“傅里叶分析之掐死教程”,这样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互动,杜绝填鸭式课堂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找到学习每个知识的最好切入点。课堂上加强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到课堂里来,避免填鸭式教学。如在讲“用DFT对信号进行谱分析”时,可以从物理含义(公式)角度出发,对之前所有的傅里叶变换进行一个总结,先给出图1的第一行5个变量,让学生回答从左至右两两变量之间经过的是什么变换处理;然后看第一行每个变量进行各种傅里叶变换后的结果是什么?(得到底下一行的值);最后看底下一行两两之间的关系。经过这样的课堂提问,可以让学生主动对以前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比教师直接对着图1进行解释讲解效果好得多。通过课堂提问与课后作业批改,教师能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据此再在教学中作适当调整,这样有利于教师学生的双向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加强实验教学 实践教学应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实践去探求新知,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目前, 国内外针对数字信号处理这门课程的改革, 主要沿着两条途径[3]: 一是使用MATLAB 等工具软件, 实现算法仿真; 另一途径就是引入DSP 器件, 对算法进行实现, 特别是实时实现。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本门课程主要和“草稿纸”式的语言MATLAB结合[4],包括1)教学过程中,MATLAB演示覆盖了绝大部分教学内容,包括傅里叶分析、卷积运算、滤波器设计等,还适当引入了MATLAB处理信号的实例,如对音频信号的处理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实验课,针对理论知识点的内容,主要完成五个基本实验[5],包括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用FFT对信号作频谱分析、IIR数字滤波器设计及软件实现、FIR数字滤波器设计与软件实现。这些实验对难理解的课堂内容,起了非常好的帮助作用。对于所涉及的实验教学内容,任课教师可以给出相应的参考程序,让学生将精力放在计算结果的分析上,突出对实验结果背后隐藏的“物理意义”的理解。明白实验的目的是帮助深入理解课堂知识,而不是编程能力的提高。除了课堂教学,学生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对某个实验感兴趣,任课老师应当鼓励并帮助其进行深入研究,以此作为大四的毕业设计内容均可。 六、完善考试模式 考核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以往本门课程的成绩考核采取传统“3+7”模式,即由平时表现(包括考勤、作业)占30%、期末笔试成绩占70%综合计算。这样的考核方式简单易操作,但这也是一些学生不重视实验、不注重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因之一,结果造成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2]。完善化考试模式,学生所有的学习, 包括实验实践环节的MATLAB上机考试、课程设计以及参与学习的过程都要进行考核, 改变过去重视理论知识,忽视实践能力的做法,能极大地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 七、提高教师素养,高度提炼知识点 以上五点都是从教学手段出发,着重从学生积极性的培养来考虑课程改革。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对我们任课教师的要求:一方面,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必须对学科前沿知识有敏锐的洞察力,形成宽广而深厚的知识视野,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将教材上那些抽象深奥的理论通俗易懂形象地讲授给学生;另一方面,也是最基本的,必须对所讲内容高度熟悉,能帮助学生提炼知识点,抓住问题的关键。如在讲DFT的时候,因为它不符合根据傅里叶变换的一般规律:1)信号在时域、频域某一个域的离散,均会导致在另一个域周期;2)信号在一个域有限长,就会导致在另一个域无限宽。这个时候,一定要将DFT的原理(它与DFS的关系)给学生讲述清楚。有限长序列x(n)的N点DFT的实质如图2所示: 这个概念非常重要,DFT的性质大都与此有关。比如有限长序列DFT的隐含周期性,也可由X(k)与x(n)的周期延拓序列的DFS系数的关系得出。至于从x(n)求X(k),或已知X(k)求x(n)则是用定义式直接进行的,并不需要通过和。类似这些关键的知识点,任课教师一定要在讲述DFT的性质之前给学生讲明白,不然越往后学,学生就越是一头雾水,跟不上课堂进度。 八、 结语 教学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位教师永远的课题。本文根据“数字信号处理”的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1)上好第一堂课,强调本门课程的学习意义,2)传统板书、多媒体课件、MATLAB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并行提高学习效果,3)课堂互动,杜绝填鸭式教学,4)加强实验教学,理论实践齐头并进,5)完善考核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6)加强教师素养,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等六个方面,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思索,力图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学渊,侯毅. 再谈“数字信号处理”的教学改革[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7541-7545. [2] 蒋先梅.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 考试周刊,2011:15-17. [3] 沈媛媛.基于Matlab的数字信号处理综合性实验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60-73. [4] 胡学友,王颖,胡云龙.“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7:67-69. [5] 丁玉美,高西全.数字信号处理(第2版)[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张 雷]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