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从德育到心育
范文 黎晓曦
[摘 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千年传统教育文化中对教育对象“人”的重视一直比较明确。受我国经济形势和逐渐复杂化的社会现实影响,特别是以手机为通信工具的普及和互联网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思想逐渐变得复杂起来。本文以当前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对各种类型的“问题学生”的心理引导为切入点,就辅导员的软管理方式进行解析,希望对大学生班级管理工作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大学班级管理;德育;心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1-0176-02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在大学里,班级成员相对比较固定,并且学生之间也都非常熟悉,相互影响力比较强,这是一个优势,但是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容易出现的。大学生虽然都已成年,但是他们的生活经验不足,判断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自律能力都比较差。特别是对于刚刚进入大一的学生来说,他们经历了一个严酷的高中阶段的学习,考上大学后都想放松一下,他们远离了父母的约束,缺乏了教师和辅导员的高强度的管理,很多学生就开始变得迷茫起来,他们甚至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规划自己突然增多的时间。因此,很多大学生开始消极度日,他们要么是将自己的时间都耗费在游戏上面,要么就是晚上熬夜玩耍,白天却不起床,大好青春和时间都白白的浪费,并且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在逐渐下降,甚至有些学生还养成了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果不加以引导和管理,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作为大学辅导员,是学生的第一管理者,和班级内的学生接触最多,所以辅导员有着引领学生成才的重任。如何激发学生向上的意识,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行为习惯和良好的个性,如何建构班级管理制度,是我们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二、大学生管理现状调查
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管理和引导,建立有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我们对班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该调查主要包含了个人理想和平时上课表现、课余时间的安排等多方面。该调查问卷为不记名问卷,共发放156份,回收153份,回收的153份调查问卷详实、有效,皆为有效问卷。将调查问卷的内容、数据整理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有93%的学生具有远大理想,但是他们却不能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下课独立完成作业,也不能将课余时间进行充分利用,这样看来,他们的远大理想是没有用自己付出相应的努力进行支撑的。
对于学生在课余时间的生活方式我们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见下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大部分都感觉到无所事事,有39%的学生选择了打游戏,而打游戏的学生中,男生要高于女生。学生虽然有着远大的理想,但是他们却没有付出实际的行动,课上不认真听课,课下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并且在课余时间,他们也不会合理安排,大部分的时间都浪费在打游戏等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如何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德育水平,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才,这是我们大学辅导员必须认真考虑的课题。
三、从德育到心育的辅导员软管理策略研究
(一)从德育到心育,关于走“近”到走“进”的探索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而导,导而解,这是以学生为本进行教育和管理的主要过程。教育之根本在于以书本的形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古今中外各种经验和案例的指导,来对学生进行健康价值观的培养、健康心理的塑造、独立思想意识形态及能力等的培育,以及在领悟人生真谛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未来进行客观的规划等。作为大学辅导员,对于学生的教育则更应该侧重于对学生强大心灵的培养,通过“疏和导”两种形式帮助其肃清负面心态,建立起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意识。大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其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但是其心智和心理素质仍然不够成熟,因此其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需要得到家长、教师、学校乃至社会方面的引导和鼓励。尤其是对于远离家庭,异地求学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因为自身所处环境的特殊性,除在青春期这个特定的心理转变阶段出现的明显心理表现如容易患得患失、极其在意别人的看法、身心功能性障碍、情绪多变并难以自控以及焦虑消极等外,还有一部分学生自尊心强、心理脆弱和敏感等,这样会导致学习消极、价值观不健康、生活萎靡等问题。尤其是在缺乏家长和教师的及时关心和呵护时,学生很容易出现偏执、极端的人格特征及自伤、厌世的行为和意识。
从此处我们不难看出,不同情况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的原因和表现不同,不能大而化之,仅仅放下身段走“近”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去观察学生的心态变化是远远不够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以不同的形态各自成长着,要取得他们的信任,把握他们的心态发展趋势就必须努力走“进”他们的内心,用一个与他们平等的视觉去了解他们心里承载的故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他们的行为,进而找到“问题”学生出现问题的本源,从“疏”到“导”的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障碍。
(二)从走“近”到走“进”,聆听学生的心声
在对不同学生的分类管理中,透过事情的表面来分析事实真相的管理方法更为重要。先放下传统的管理观念走“近”学生,继而用平等的心态正视学生来走“进”学生的内心,这只是使用“心育”的第一步。如何面对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如何对不同“问题”学生的相同行为找到问题的关键?这将是“心育”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一步。
以本班的一次学生打架问题为例。本班的两个学生大打出手,原以为两个人的打架原因很复杂,但是笔者通过分别谈话的方式了解到这两个学生本来关系很好,只是在一个微信群里用手机抢红包的过程中,因为几分钱的事情,而互相指责,进而发生打架事件。这种事情在咱们辅导员看来是很不值得一提的事情,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涉及品德和道义。因此教师要聆听学生的心声,就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不能各打五十大板。
(三)从走“近”到走“进”,将德育升华为心育
作为大学辅导员,要切实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以学生的成长规律为日常管理改革的主要方式,从“爱教育”到“爱升华”的实践可以帮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家庭、老师、班集体的温暖,从个人之间的小爱到集体给予的大爱,只有这样,他们的内心安全感和合作意识等健康心态才能得到正常的保障。在笔者的日常管理中,利用课外阅读主题活动的开展、带领学生重温战争岁月的艰辛、走进在外打工父母的环境感受父母的不易、开展各项公益行活动等为学生们搭建起一条“感受爱、触摸爱、分享爱”的桥梁,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逐步与学生进行沟通,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心声,相互帮助,相互促进。
在笔者和学生们共同的努力下,一个很神奇的情况出现了,那些平时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在学校的扶贫帮困的集体活动中却表现非常出色,并且主动帮助体弱的学生完成任务要求。由此可见,之前一些家长担心的自己的孩子会被“问题学生”“传染”的想法,以及“近墨者黑”的说法未必就是事实。古语中,人之初性本善,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实乃空穴来风。由此,笔者建议辅导员们用心倾听,用爱浇灌,使用软管理的方式因材施教,将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大学辅导员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一定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要从学生的心理状况来入手,对于班级的管理工作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要让学生在心服口服的同时得到真正的成长,更重要的是辅导员一定要做到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辅导员的浓浓的爱。
[ 参 考 文 献 ]
[1] 林成华.走向善治[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2] 郁军态. 我国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及队伍建设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7.
[3] 王向旭.高校辅导员群体现状分析及其建设路径探析[D].西安:西北大学,2009.
[4] 王松. 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5] 夏雨.关于高等教育的几点思考[J].大学教育,2012(5):27.
[责任编辑:钟 岚]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