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多元文化背景下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析
范文 蔡虹 秦国民 孙亚楠
[摘 要]医学生是未来维护人们生命健康的工程师,高尚的医德医风是其行医的根本。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以从创新教学模式、更新知识体系、开发保障平台等方面加强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多元文化;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2-0103-03
随着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联系日益紧密,多元文化格局日渐形成。多元文化的發展和融合丰富了价值观取向的内容,拓展了价值观形成的理念。处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我们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智力,增强理解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会感到困惑、彷徨和无所适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以“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题做了讲话,提到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可见,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如何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乎整个社会发展的大事。
医学生作为青年中特殊的群体,是从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疗卫生事业的后备军,他们肩负着“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职责,履行着“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道义,他们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水平,直接关乎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因此,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应当结合医学教育和医学专业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培育和引导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1.加强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交流合作的频繁,海纳百川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西方文化和思想潮流,社会大众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复杂化和多元化的趋势。[2]如今的高校不再是真空包装的象牙塔,已成为多元文化激烈碰撞的重要场所。而高校中的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其价值观更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网络时代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冲击越来越大,倘若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将会逐渐下滑。医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是未来医学领域的主力军,这一群体未来价值观的导向直接关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更关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发展。
2.加强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和医学社会化大趋势的需要。在“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背景下,医学教育模式也在发生相应的调整和变革。当代医学特别是21世纪临床医学所具有的人文走向,集中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从只关注延长生命转向对人的整体关怀和生命质量的提高上;(2)从重治疗转向努力减轻病人的心理精神负担的方向;(3)从关心疾病转向关心病人,提倡全人医疗和整体医疗;(4)更关注在治疗局部病变时尽量减少机体的损伤;(5)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协作的方向转变;(6)从经验医学转向循证医学;(7)从医生主导转向医患合作互动;(8)关注治尚未病、治早病。[3]在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过分关注医学生工具性价值的彰显和实现,忽视其作为完整的人也应表现出来的人文性价值,而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重经验和说教,轻引导和内化。针对新世纪医疗和医药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医学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对未来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医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的医学价值观和高尚医德品格的人才是医学社会化发展的需要。
二、当前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本调查问卷参考华东师范大学闵建颖硕士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的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研究》[4]中的问卷,以某医学院校在校的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四个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涵盖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等专业。总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91 份,包括有效问卷 343 份,无效问卷48 份,其中男生 121 人,占35.28%,女生 222 人,占 64.72%。问卷全部采用纸质版问卷,现场发放和收回。调查问卷用统计软件SPSS18.0和SAS9.4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调查统计结果笔者发现,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表现仍然是健康乐观、积极向上、充满理想与信念的,但是部分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需要积极进行引导。
(一)多元与功利
由调查结果可知,认为医生收红包行为“可以接受”和“不可接受”的学生分别占62.97%和37.03%。超过半数的医学生认为可以接受医生收红包行为,这说明在当今功利化的大环境下,有一部分医学生的价值观是多元、迷茫、功利的。其中不同年级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9,p<0.05)。大一年级持“不可接受”态度的学生所占比例最大,随着年纪增加,持“不可接受”态度的学生所占比例减少。不同性别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6,p<0.05),男生持“可以接受”态度的学生所占比例高于女生,详见表1。
(二)摇摆与迷茫
不同年级医学生未来职业选择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31,p<0.05)。大一年级接近三分之二的学生选择以后当医生,仅2.2%的学生选择去公司;大二年级选择以后当医生的学生在四个年级中所占比例最小,选择去公司的学生所占比例最大。这可能与大二专业基础课较多,学业压力较大一加重,并且未学习专业课,学生对未来的发展比较迷茫有关;大三年级选择以后当医生的学生在四个年级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大四年级不确定未来职业选择的学生所占比例最大,详见表2。
(三)消极与偏离
由调查结果可知,对医生价值主要体现为“救死扶伤”观点持“赞同”和“不赞同”态度的学生分别占89.8%和10.2%,这说明大部分医学生都认为医生价值主要体现为“救死扶伤”,但是仍然有小部分医学生的价值观呈现消极或偏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同年级、性别的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6.68,p>0.05;χ2=1.86,p>0.05)。这说明对医生价值主要体现为“救死扶伤”观点的态度并不随年级和性别的变化而变化,详见表3。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策略
(一)创新教学模式
当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主要以思政课的形式来实现,教育途径比较单一、狭窄。 尽管思政课的很多内容紧跟当今时代形式的发展,但是课堂上这种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所谓的医学人文的知识应该从外到内渗透到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中去,而不是仅仅作为一种知识体系灌输给学生。在当今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只有兼具深厚人文精神与高超技术知识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才更符合时代的需要。
因此,医学院校应根据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在课堂教学中将启发式、案例式、问题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整合,理论教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主题演讲与小组讨论相结合,将多维互动的教学形式贯穿于教学环节,以此增强课程自身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无形之中引导学生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教务部近年来逐步推进和深化医学生在见习和实习阶段的医学人文教育及其改革,并将其作为全体医学生教育和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并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湘雅医院教务部积极进行思路和培养机制创新,提出并成功实施了针对培养医学生医学人文能力的医学人文主题电影教学——它主要是借助观看以生命、疾苦、医学(医生、医院)主题的电影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让医这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认知,让医学生的人文知识与科学思维得以扩展。[5]将电影这种艺术形式融入教学实践的方式,是教学手段的全新尝试。启发式和渗透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原本枯燥乏味的医学知识从冰冷变得温暖,从陌生变得熟悉,知識内化于心的过程本身就是医学生人文能力提高和升华的过程。
(二)更新知识体系
目前,国内医学院校虽或多或少地开设了人文素养类的课程,但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较大差异。比较而言,医学伦理课程群中一般仅包含了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等课程,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人类学等课程相对较少。课程设置多是孤立与单向度的,缺乏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很少能形成与医学相对应的医学人文学科群。加之国内医学人文课程学时在总学时中的比例较少,且大多安排在本科阶段的前两学年,这对于没有任何临床体验的医学生来说,学习内容抽象而遥远。到他们真正接触病人的临床阶段,由于所学知识的淡忘已很难与临床情境产生交集,课程形态缺乏全程性、体验性和实效性的弊端暴露无遗。[6]
对于培养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人文知识体系应作为核心的知识体系贯彻始终,不同的课程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来展现,但是不能将其单独局限在某一学科领域,而无视其他。国外的医学人文教育比我国开展得早,人文课程的设置更系统和规范,其中法国医学院在非常注重促使医学生掌握解决临床问题的实际能力和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应用技能的同时,还特别强调对医学生的行为教育和人际关系的教育。比如,除了医学伦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始终安排在医学生整个学习期间之外,在临床见实习和医学专业第三阶段职务实践期间,医学院校教学部门还向医学生提示和强调医德问题的重要性。[7]可见,医学院校必须紧跟医学模式的调整,及时更新现有的知识体系,调整课程模块,将人文素养类教育用不同的教学形式贯穿医学生基础课学习和见习实习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培养出的医学生成为兼具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卓越医师。
(三)开发保障平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当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过程呈现各自为政的局面,培养的目标缺乏顶层设计,培养的内容没有系统的规划,培养的过程也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这导致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不清晰,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价值失落、价值混乱和价值扭曲等现象。
因此,探索基于校内、校外双系统的互补效应,搭建适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资源开发保障平台,形成长效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首先,搭建校内与校外系统共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机制。校内系统是指通过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学等部门的紧密配合,通过第一课堂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通过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外化渗透,共同建立起明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全力拓展和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校外系统是指通过充分挖掘可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在社区、家庭、医院中构建起明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形成社会教育的正向效益和整体合力,通过整合和深化的方式,将社会大课堂打造成一个综合性、社会化的教育平台,实现对校内教育平台的互补。其次,对于评估结果实施全过程的跟踪,以期实现效果最优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对校内系统和校外系统的各个环节要统一协调,整体考虑,无论在评估的方法、内容和主体上都要考虑其多元性,及时对评估的结果进行反馈,并做好长期的跟踪工作,以形成有利于医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长期有效的保障系统。
四、结语
医学生是我们国家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者。不断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医患关系以及推进医疗体制的改革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医学院校在对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既要重视医学基本技能的掌握,又要将人文素质教育贯彻始终,培育具备高尚医德修养和丰富的人文情怀的医学工作者。
[ 参 考 文 献 ]
[1] 习近平.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EB/ OL]. (2014-05-05)[2014-05-10 ]. http:/ / news. xinhuanet. com/ politics/2014-05/05/ c_1110528066. htm.
[2] 杜楚源,王小林.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与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5(12):93.
[3] [4]闵建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的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5] 李彦彦,梁莉,常实,李亚平.医学人文主题电影教学对医学生医学人文能力培养的探索[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9,179.
[6] 苏强,吕帆,林征.医学人文教育的危机与重塑[J].高等教育研究,2016(4):66-70.
[7] 蒯强.法国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及其特色[J].复旦教育论坛,2004(1):93-95.
[责任编辑:陈 明]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