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面向实训的装备实践教学考核模式研究
范文 牛彦杰 张东戈 陈国友 于爱荣
[摘 要]装备实践教学是面向任职岗位、提升学员第一任职能力的重要环节。恰当的考核模式对教学起着激励相容作用,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实现教学目标。教员可以以ZPD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协同学理論作为理论依据,研究面向实训的装备教学考核模式,从考核目的、考核主体、考核层次、考核模块、考核形式等五个方面对考核模式展开研究,构建出装备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关键词]装备实践教学;ZPD理论;建构主义;协同学;考核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4-0075-03
○、引言
装备教学是一种面向实际工作岗位、实际装备的专业性教育,必须面向任职岗位,培养学员在素质、知识、能力上能够满足部队任职的需要。第一任职能力意味着学员需要自主解决问题。装备教学以培养学员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就是把主动权交给学员,强调学员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以提升能力为目标来驱动学习,同时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考核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恰当的考核模式与教学过程应该是激励相容的,对教学起着促进作用;不恰当的考核模式与教学过程是激励不相容的,甚至会降低教学效果。因此,研究面向实训,以提高学员能力为目标的装备教学考核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学者对装备教学进行了研究,空军预警学院徐颖鑫等教员分析了装备教学中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员授课效果不理想、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装备教学紧贴实战的措施[1];军械工程学院马乔等教员以具体课程为基础,从教学设计理念、内容设计、方法设计和手段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2];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娄树理等教员面向部队、面向实战,探讨了提高教员装备教学能力的思路和途径[3];空军预警学院梅进杰等教员从实战化教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任职干部培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4]
虽然有很多学者对装备教学进行了研究,但多是以各自具体装备和所处学院的特点为出发点,从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的角度来展开研究的。对于装备实践教学考核模式成体系的研究尚未见到报道,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研究装备实践教学考核模式。
一、装备实践教学考核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装备教学课程包括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在学历教育阶段的装备课程既要教会学员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员对实际装备的操作能力,还要培养学员的第一任职能力。ZPD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协同学理论都强调学员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将其作为装备实践教学考核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一)ZPD理论
ZPD(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理论即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苏联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重点关注培养学员的探究能力[5]。最近发展区理论着重强调学员的主体地位,通过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创设探究环境、引导交流探讨等教学过程,在主动探究过程中实现学员的能力增长。最近发展区是指学员实际能力与他在帮助的情况下解决问题所达到的能力之间的差异,包括两个部分,即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视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和考核环节中,充分发挥学员的探究精神,体现学员的主体地位,引导学员从多个环节、采取多种途径主动探究和思考。在ZPD区域的探索,可以牵引探索者从未知到已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从而达到知识和能力的拓展。同时,在ZPD区域内的探索活动鼓励探索者之间的合作,可以培养学员的合作能力。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是由认知主义发展而来的哲学理念,其含义是任何学习的发生都不是在白纸上进行的,而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联系,从内部通过创造、协调对原有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对新知识进行意义建构[6]。以学员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员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学员为中心,强调学员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教学法认为教学过程中学员对知识的获取不仅仅是通过教员的传授,更重要的是由学员通过与教员和其他学员之间的合作来完成。建构主义以学员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员的协助和指导下,通过合作的方式,发挥学员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调动学员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三)协同学理论
协同学理论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哈肯创立的。协同意味着合作。协同学习建立在群体动力学理论基础上,是学员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为获得个体和群体学习绩效而进行的互动、互补的学习方法。协同学习强调学习资源环境与学习小组、学习小组与教员、教员与学员个体以及学习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多重协同作用的学习组织形式,使得群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学习的时候,形成个体间互补、合作的协同效应[7]。协同教学是由两位或两位以上教员,组成一个教学团队,发挥各人所长,共同合作指导学员。由于装备教学涉及的理论知识面较广,课题组采用教学团队的形式,由6~8名教员从各自擅长的领域出发,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协同学理论在教学和考核中的应用,可以在学员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合作能力、领导力和创新能力方向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装备实践教学考核模式体系
装备教学课程面向实战实训,必然要求教学和考核模式更重视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强调以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考核模式的设计要引导学员深化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同时培养指控装备操作使用、组织实施和技术保障的综合能力。以任职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本节从考核目的、考核主体、考核层次、考核模块、考核形式等五个方面,构建装备实践教学考核模式体系,如图1所示。
(一)考核目的实战化
装备教学的目的一是使学员能够尽快地掌握装备的原理,重在培养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深化,要求理论扎实、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即对装备原理的考核;二是规范操作使用方法和维护方法,重在培养学员具备装备的操作、使用和维护保障技能,要求贴近装备、针对性强,即对操作保障的考核;三是强化学员的第一任职能力,具有清晰的岗位导向性,重在培养学员具备装备保障的组织和协同能力,要求贴近岗位、面向实战,即对组织实施能力的考核。
(二)考核主体多样化
考核评价从单一的教员打分转为教员、学员和士官三类主体的综合测评。教员考核通过理论课程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以及操作过程中的训练效果和综合实践的完成情况,重点评测学员对理论知识和技术保障的掌握情况;小组考核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由小组组长考查小组内各成员在平时训练中和综合实践过程中的分工合作情况,重点评测学员的协作能力;士官考核通过平时训练和综合实践环节的观察,重点测评学员的操作规范性、军事素养和组织能力。考核主体的多样化可以从不同侧面、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价学员对于装备保障的掌握情况。
(三)考核层次立体化
考核分为理论知识、操作能力和军事素养三个层次。理论知识是基础,所有的操作训练都是以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作为基石,对原理的牢固掌握才是未来任职能力不断得以提升的根本,装备原理不掌握,操作训练就无从下手;操作能力是核心,第一任职能力是通过快速完成装备保障任务体现的,装备操作的规范流畅意味着技术保障能力的养成;军事素养是灵魂,对严谨工作态度、主动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的培养在整个训练和考核过程中贯穿始终。通过这三个层次的考核,可以激励学员成为懂原理、会操作的合格技术保障和指挥保障军官。
(四)考核模块多元化
考核模块分为理论考试、综合实践、现场抽测和观察测评四个方面。理论考试可以占整个考核分值的40%~50%,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以能力性考核为主、记忆性考核为辅,重点考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综合实践可以占整个考核分值的40%~50%,在整个课程的结束阶段进行,以保障任务为牵引,各小组分工协作,完成整个装备保障全过程的展开,重点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场抽测和观察测评可以占整个考核分值的10%~20%,贯穿于课程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由教员和士官作为考核主体,不限时间、不限方式、不限内容,灵活进行随机考评,重点考查团队协作、职业素养、领导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考核形式动态化
考核形式采用定量考核和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将教学和考核融为一体,变一次性静态考核为多次的动态考核。定量考核基于理论考试成绩、现场抽测的提问回答和综合实践的完成时间,属于静态指标;定性评价体现在理论学习、实装操作、综合实践的各个方面,属于动态指标。终结性考核包含理论考试和综合实践,有分值和时间等作为硬性依据,属于静态指标;过程性考核包含能力素质和态度素养,由多主体全过程参与评价,属于动态指标。静态考核和动态考核相结合,能更加全面反映学员的训练效果,也有助于培养学员主动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学员受训规模小型化
除了理论教学以外,面向实战实训的装备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在实装上展开。首先,学员要掌握装备的操作流程和使用方法,正确并熟练操作指控车上的各种装备,如人数过多则难以展开,无法保障每名学员的操作时间和学习效果,例如一台指控车合适的学员数量不应超过6人。其次,以学员为主体的训练模式要求学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于每个训练科目,从搜集资料、制订方案、交流讨论再到具体实施,都需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分工与协作配合,4~6人的小组规模在实践中证明效果较好;再次,最终的综合实践考核是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任务,装备保障任务的展开包含多个环节和要素,各个小组之间的任务需要协同,组内具体任务也需要4~6人协同完成。受装备数量和教员数量的约束,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学员的受训规模应该小型化。
(二).教员学识能力复合化
教员是教学训练的主导,承担装备教学的教员需要“上台会讲课、上车会操作、上场会组织”,必须具备复合化的能力素质,成为集理论授课、装备操作和组织实施于一体的“三会教员”。首先,教员是理论考核的主体,需要精心设计考试内容,考试题目不仅要覆盖所学的装备原理,还要将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融入试卷中,通过设计题、综述题等题型强化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员是整个过程性考核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学员进行实装操作训练时,可以通过随机抽点、现场口头答辩等方式随时随地对学员展开考核,重点考核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教员是综合实践考核的设计者和评测者,一方面需要根据保障任务想定合理设计综合实践题目,一方面监督和观察学员在实践考核阶段的完成情况,从时间和效果上加以评判。
(三)士官参与程度深入化
士官作为教练员参与到整个教学训练和考试考核过程中,参与的程度较其他课程都更为深入和完整,一方面要在训练过程中起着装备操作的示范作用,如电源开设、天线架设等;另一方面在平时操作训练的过程性考核階段和课程结束时实践考核阶段中,起着考核和测评作用。在过程性考核过程中,士官需要关注整个训练过程,重点考核学员按流程操作装备的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扎实的军事素质;在最终的综合实践考核阶段,士官作为考核组成员,主要考核学员的操作规范性和组织指挥能力。因此,装备实践教学对士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需要从数量上加以保证,示范环节需要以小组形式演示,考核环节需要散到各个学员小组进行考评;其次需要从能力上加以保障,切实掌握装备的维护保养、操作示范和考核评判方法。
四、结语
装备实践教学的考核既要强调理论更要强调实践,教学组通过精心地设计、有效地组织,在近几年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总结和积累了一些经验,发现面向实战实训的装备实践教学考核模式对学员的任职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考核对教学的牵引作用和激励导向,强化了学员掌握装备原理的深度,强化了学员能力素质的培养,强化了学员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下一步拟通过对毕业学员的情况进行调查,到相关院校进行观摩、交流等多种方式来优化设计,进一步完善装备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探索提高装备实践教学质量的途径。
[ 参 考 文 献 ]
[1] 徐颖鑫,陆万宏,晏凯,等.装备教学向实战化靠拢的思考[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5,29(2):141-142.
[2] 马乔,阎文,于贵波,等.装备教学的课程设计探讨[J].科技信息,2010(31):152+356.
[3] 娄树理,韩艳丽,吕俊伟.面向部队、面向实战,提高院校教员装备教学能力[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9):82-83.
[4] 梅进杰,杨瑞娟,程伟,黄美荣.军校生长干部任职培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5(4):285-288.
[5] 牛彦杰,王勇,董强,陈国友.基于ZPD理论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改革[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6,38(a01):241-244.
[6] 刘振恒,王金华,李天工.建构主义理论在应用型本科嵌入式系统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5(12):42-44+68.
[7] 江卫华.增进课堂协同学习的理论和实践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8):49-53.
[责任编辑:刘凤华]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6:4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