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自觉面向新挑战的高校文化素质教育
范文

    20多年来我国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的历程,就是中国社会迅速进步的历程,也是中国高等教育迅速改革的历程,更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不断明确化、细致化的历程,文化素质教育身逢其时,做出了奉献,取得了成绩,获得了肯定。当前党中央对于文化、文化育人、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我们的文化素质教育有可能借助于天时、地利与人和,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分析当前问题,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新阶段。

    一、当今中国对于文化问题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我认为,当今中国对于文化问题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为重视文化建设的时期。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关注中国的文化建设和价值选择。我的看法是,迄今为止,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四个主要的类型和阶段。第一阶段是成立以后,主要是革命党,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抓好枪杆子。第二个阶段,1949年后,中国共产党进了北京主政中国,这段时间主要是抓好印把子,保证新生的政权能够继续存在,能够得到发展。第三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重点抓经济建设,抓好秤杆子,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使中国强大起来。第四个阶段,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次召开中央全会讨论文化问题,确立文化强国战略,要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抓好笔杆子。

    我认为,一个没有足够文化品格的政党是不可能执好中国的政、建设好中国的。文化建设从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后引起高度的重视。到习近平总书记主政以来,对文化问题的关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尤其到了他讲到的“中国梦”,包括今年“五四”在北大座谈时讲到的一系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界定,对于青年的要求,都把文化问题突显出来了。

    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中国的高等教育明确了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这也是教育目标的提升。过去我们一直讲又红又专,然后我们讲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现在把立德树人提到了“根本任务”的高度。这样,就给了我们一个特别的契机,来研究高等教育如何立德树人和文化育人。

    应当说,从当时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的讲话到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的讲话,突显的一个主题就是中华文化的时代性新建设。在当今中国文化建设中,有三种主要的资源: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是西方先进文化,再就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当代中国最大的问题或者说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把这三种资源内在地整合起来。记得在2007年,我曾经在《哲学研究》发表一篇文章,叫《当前中国文化建设的资源选择与价值取向》,其中谈到的最核心问题就是如何看待这三种文化资源。我个人认为,这三种资源对于中国的文化建设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三种资源中的任何单一资源都不能现成地解决当前中国的问题,而是需要整合。而整合的基础是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建设、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在这样的基础上来推进文化的创新。于是,就有了我们当代中国对于世界文化的一种独特的创造,而且,这种文化将会成为中华民族真正安身立命,甚至成为大国的重要基础。

    中国作为大国的崛起绝对不仅仅是GDP的问题,因为我们再大再多的GDP实际上都是由13亿人创造的,所以与别的国家比较总的GDP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我们的人比他们多得多,我们的人均GDP仍然很低。我们真正能够拿出去的就是我们的文化软实力。也正是由此我们的文化建设现在面临着一个特殊的春天,我们的文化素质教育正是可以在这样的背景里找到一个特殊的定位。立德树人、文化育人都绝不仅仅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任务。但是文化素质教育在这里面应当承担一些什么任务?很多人都提到,我们的文化素质教育不可能包打天下,解决一切问题。我自己在学校管过一段时间的学生工作,我们深感文化素质教育重要,但它绝不是全部工作。那么,我们能够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承担些什么样的具体使命?这是需要我们研究的。尤其是我们怎样能够承担一些其他人不能承担的使命?如何真正发挥文化育人的这种“春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走进我们大学生的心灵?这是一个非常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深化文化素质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我们努力的方向

    我是搞哲学的,因此总是有一种比较强烈的忧患意识,总以为我们应当更多地看到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第一个挑战,从宏观上来看,当今中国文化素质教育和文化建设一样,最大的挑战就是价值多元化的挑战。我写了一篇很短的文章,叫《多元化背景中的高校立德树人使命》,是应《中国高等教育》之约写的一篇评论,谈了我对于当今中国面临的价值多元化及其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对核心价值观的挑战。

    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大的进步就是多元化,而且这一种多是相当多的“多”。我曾跟一位美国朋友交流,我说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多样的国家,开始他们不同意,后来讨论了一个半小时。最后他说:“欧阳康教授,也许我应该同意你的观点。”无论从所有制,从政治要素,从意识形态,从文化形态,从生活方式,从生产方式,到分配方式,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多的。这样一种多,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最大进步。正是这样一种多,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的空间。正是这样一种多,使中国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和鲜活。但是,这种多也一定会挑战主流价值和核心价值。比如说,(1)多的中间有哪一些是合理的多,哪一些是不合理的多?(2)多到什么程度我们仍然是可以掌控的?(3)多的内部,它的矛盾与冲突如何进行协调?这么多的所有制形式一定要有相应的观念,一定要有相应的生产方式,一定要有相应的分配方式,一定要有相应的政策体系,一定会有相应的权利分配。这一切都对中国共产党、对整个的社会管理,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华中科技大学最近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成立了一个国家治理研究院,由我担任院长,我觉得压力非常大,因为这件事情主要的不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和政策问题。这里最重要的就是在多元化的背景下如何使国家治理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这种多元化既然是对中华民族的挑战,当然同时也是对于文化素质教育的挑战。

    第二个挑战,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深刻的转型。这个转型从1998年开始到现在已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期,那就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总体布局已经完成,如何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特别是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制度?中国的大学如何才能走进世界大学之林,走到世界高等教育的前列?这都要求中国高等教育的深度转型。它所带来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需要我们去深度认识。什么是现代大学制度?在现代大学制度中,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化育人,我们的立德树人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起着怎样的作用?

    第三个挑战,从我们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来看,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思想认识不均衡、不统一、不到位。很多同志都谈到,各个高校的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单位、建制、人事等其实是五花八门的。一个单位领导重视,尤其是党政主要领导重视,这件事就好做了。如果党政领导不重视,这件事情很难做。重视的党政领导一旦离开了领导岗位,可能这个单位的工作就麻烦了。现在我们很多单位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这样一项事业会人去政息,这是需要我们来研究的。怎么样让我们的文化素质教育能够不因领导人的变动而变动,形成一个比较好的体制和机制?这里根本的问题还是对于文化素质教育的认识问题和重视程度的问题。

    我想借此机会谈谈华中科技大学的情况。大家知道,文化素质教育于1994年发端于华中科技大学。到今年为止,全国的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了19年,华中科技大学是20年。今年的秋季也许我们将要开一个关于华中科技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启动20年的会议。在此之际,学校党委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就是恢复成立和加强华中科技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由杨叔子先生亲自兼任荣誉主任,由校长李培根院士担任主任,由常务副书记丁汉初教授、分管人事的副校长段献忠教授、分管学生工作的周建波副书记来担任副主任,我也在是副主任之一。学校大力加强学校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让我继续兼任基地主任,专门增配了刘金仿同志担任副处级的专职副主任,另外配备了三个兼职副主任:学工处副处长、教务处副处长、团委书记,还有多年从事此项工作的余东升副主任,给基地三个专职人员的指标,进一步来加强队伍建设。我们想,华中科技大学作为国家教育部的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和秘书处单位,首先我们自己要加强建设。

    第四个挑战,就是组织机构的健全。我觉得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挂靠在什么地方并不太重要,关键是看有没有一个好的组织机构,有没有好的人。你说挂在团委好,还是学工好,还是教务处好?都可以。关键要有人做事。华中科技大学过去就挂靠在教科院,现在挂在宣传部,因为这里有一个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也是一种加强,关键在于事情要有人做起来。

    第五个挑战,就是思路方法陈旧和形式老套。我们全国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经历了这么多年,一些学校率先创立的一些形式已经让大家共享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出新的形式、新的方法、新的思路,这是需要来探索的。很多高校我都去过,我也知道大家都做了很多很好的工作,但是怎么样出特色可能还是个问题。

    第六个挑战,也是最大的挑战,我以为是文化素质教育如何走进八零末九零后的大学生及其心灵深处。我们过去一直研究八零后,现在要研究九零后,研究这一代大学生出现的新的动向,我们如何来适应他们的变化来做好工作?我认为,全部教育的核心是让大学生自我教育。我们出了一本书,就是当时我主持的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试验区的项目,我当时提到一组概念叫做全员育人和全员自育,而我们特别强调的是全员自育。同样的一个学校同样的一套教育体系,为什么在不同的人那里得到了非常不同的反响?我想关键在于他自己的接受、认同和内化的情况。而最关键的,是我们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者,到底是做牧师还是做教练。牧师的任务是宣讲,爱听不听由你,而教练的最高标准是运动员出水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推崇批判性思维,它其实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人进行独立思考。

    第七个挑战,文化素质教育的教师及其素养。周远清副部长曾经非常明确地讲过,当前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首先是要提高教师的文化品位。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文化素质教育队伍的人太少,教师几千人,只有把这几千人的文化素养提高了,高校的文化育人才能真正落实。所以,如何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应该是我们下一步着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陈立民]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4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