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用例在“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范文

    麻彩霞

    摘 要:“现代汉语”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新闻、秘书等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其理论性较强,一直被学生认为是难学的课程之一。对于理论性强的课程来说,用例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用例的使用要做到恰到好处,准确有效,具有代表性、趣味性和新鲜感,尽量避免无意义的重复罗列,使用不当、陌生难懂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现代汉语;教学;用例;教学效果

    “现代汉语”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新闻、秘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它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讲授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因此,决定了这门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历来被学生普遍认为是枯燥、难学的课程,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来实现,前人也已经进行了很多的探索。笔者认为,对于像“现代汉语”这种理论性强的课程来说,要想提高教学效果,使它成为一门学生喜欢、感兴趣的课程,除了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以外,教师还应该从支撑理论的用例上多下功夫。抽象的现代汉语理论需要具体、鲜活的语言材料来辅助论证,空洞的理论讲解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晦涩难懂,对理论的掌握也不够深入、透彻。所以,用例的使用在“现代汉语”的讲授过程中就显得很重要了。本文主要针对用例使用的时机、使用的原则以及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学界同行有所启发。

    一、用例使用的时机

    从教学的过程来看,课堂教学一般可以分为导入、讲授和总结三个阶段,用例的使用主要是在讲解的过程中,但导入时也可以使用。下面我们分别从导入和讲解两个阶段来说明用例使用的时机。

    1.导入阶段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1]对于“现代汉语”这样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来说,精彩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在讲解“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这一问题时是这样导入的:先播放一段由宋祖英演唱的《辣妹子》,然后引用其中的一段歌词“辣妹子从小辣不怕,辣妹子长大不怕辣,辣妹子嫁人怕不辣,吊一串辣椒碰嘴巴”,以其中的三个词组“辣不怕”“ 不怕辣”和“怕不辣”为例,提出问题:“这三个词组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这三个词组中词的排列顺序不同。然后进一步提问:“这三个词组的结构关系和语义相同吗?”学生会发现,结构关系和语义也是有差别的。由此,让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在现代汉语中,语序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语法关系和语义。这就是现代汉语在语法上的特点之一。教师可以继续提问:“那么现代汉语在语法上还有哪些语法特点呢?”进而引出这节课讲授的主要内容,那就是“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我们认为,这样的导入借助音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辣妹子》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的歌词作为用例,贴近生活实际。适时的提问,引起学生对讲授内容的思考,激发了学习兴趣,所以,这样的導入为营造整堂课活跃的课堂气氛起到了积极作用。又如,在讲解“现代汉语规范化”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列举了各种当前语言实践中存在的不规范的语言现象作为导入。像一些商家的标牌或广告中使用的繁体字或错字,如把“商务休闲鞋”中的“务”写成繁体的“務”,把“休闲裤”中的“裤”写成了示字旁。又如,播放一段日常交际中不使用规范的普通话给交际带来障碍的音频,内容反映的是车主和保险公司客服人员的对话。由于车主报险时使用的是大连普通话,把普通话中的“路缘石”说成是“道牙子”,所以,客服人员听不懂,理解成了“倒鸭子”,还问“倒鸭子没什么事吧?不要求理赔吧?”造成了一段牛头不对马嘴的搞笑对话。这样的用例都是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而且十分生动、幽默,因此,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2.讲解阶段

    在讲解过程中,使用具体、生动、典型的用例也是必不可少的。恰当的用例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不会使他们感到索然无味。例如,我们在讲解“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时,使用的例子是:“小刚有些发懵,爷爷居然卖萌,猛地醒来一看,原来是在做梦。”这句话中的“懵”“萌”“猛”“梦”四个字的声母、韵母都相同,就是声调不同,但所表达的意义却完全不同,因此,可以看到,汉语中的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这样的例子要比“妈、麻、马、骂”生动、有趣得多。又如我们在讲解语音辨正的问题时,我们就以内蒙古东部区的赤峰普通话和内蒙古西部普通话为例进行讲解。东部区的赤峰普通话主要问题之一是韵母中主要元音的开口度不够,我们以“白菜”这个词为例,进行模仿发音,赤峰人会读成“béicài”。内蒙古西部区普通话会存在前后鼻音不分的问题,我们会以一段西部人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音频作为辨正的用例:“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这里的“云彩”,有的西部人会说成“yónɡcǎi”,把前鼻音的“ün”发成“ionɡ”,“金柳”的“金”有的会发成“jīnɡ”。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要让西部方言区的同学认识到自己的语音问题,然后进一步讲解发音原理,纠正他们在地方普通话中存在的语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普通话水平。讲解过程中使用的用例对于阐释理论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掌握理论的桥梁和纽带,所以教师更应该慎重选择。

    二、用例使用的原则

    用例是为了阐释抽象的理论,提高教学效果而服务的,所以使用用例一定要以这样的目的为中心,做到有的放矢。我们认为,“现代汉语”的教学中使用用例应该主要遵循下面几条原则。

    1.有效性原则

    陈青松等在谈到“语言学概论”课程中用例的使用问题时说:“教学用例存在的基础就是它们能够有效地例证和说明课程中的理论部分,让学生能够藉此准确有效地把握课程中必要的理论知识。同理,任何不能有效为语言学理论服务的用例在‘语言学概论课程中都没有太大的应用价值,不管它是如何的有名、有趣、新奇、权威。因此‘语言学概论课程中用例选择和使用的第一原则就是‘有效。”[2]我们认为,这一观点也同样适用于“现代汉语”课程。所谓“有效性”就是指能切实地发挥作用,如果用例不能准确地阐释理论,那就是无效的用例。例如,我们在讲解现代汉语语法方面的特点时,说到“虚词的有无和使用不同的虚词会造成不同的语法关系和语义”,我们会以“内蒙古的大学”和“内蒙古大学”为例。前者多了一个结构助词“的”,是偏正短语,指的是所有在内蒙古地区的高等学校;后者没有虚词“的”,那就是一个专有名词,仅指坐落于呼和浩特市,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的内蒙古大学了,其他的内蒙古高校就不包括在内了。这说明,用不用虚词可以表示不同的語义。又如,我们讲解语音部分“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这一问题时,说到“发音体不同,就会造成不同的音色”,我们会在课堂上就地取材,拿板擦用基本相同的力敲击讲桌,这时会发出一种声音,然后再用板擦敲击黑板等物体,也会发出声音,但两种声音不同,来说明“发音体不一样,就会造成不同的音色”。使用这样的用例来阐释,不仅能够很好地诠释所讲的理论,而且学生也容易理解,这样的用例就是有效的。如果用例不能正确地说明理论,那就是错误的用例,当然是无效的。如把“婴儿”“鱼子”中的“儿”和“子”当成词缀,这就是错误的用例。这里的“儿”有具体实在的词汇意义,表示“小孩子”的意思,这里的“子”表示“动物的卵”的意思,所以都不是词缀,而是词根。现代汉语的用例一般应该是普通话中的用例,使用方言用例要进行说明,否则容易产生错误的理解。例如,有的教材在讲解“前缀”时举的例子是“老玉米”中的“老”,这样的例子就不够有说服力。这里的“老”可以理解成“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与“嫩”相对,是有具体的意义的,如果这样理解,这里的“老”就不是词缀了。其实,“老玉米”在方言中,“老”是没有实在意义的,应该是词缀,但由于没有做具体的说明,很容易让人把它当成错误的用例。

    2.趣味性原则

    “现代汉语”课由于本身理论性强,比较抽象、枯燥,所以在用例的使用上就更加要注意选择那些有趣的、生动的,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用例。例如,讲解“声调”时,我们可以用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创作的《施氏食狮史》作为用例,“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 讲解“现代汉语的形成过程”这个问题,当说到文言文时,我们可以给学生讲《秀才买柴》的小故事:“一秀才买柴,曰:‘荷薪者过来。卖柴者因‘过来二字明白,担到面前。问曰:‘其价几何?因‘价字明白,说了价钱。秀才曰:‘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卖柴者不知说甚,荷担而去了。”在讲解修辞的飞白辞格时,我们可以利用刘宝瑞的相声《知县见巡抚》中的例子,如:“巡抚问:‘贵县,听说你那里年年河道成患,不知今年情景如何呀?‘回大帅的话。您问和道嘛——,这个和道哇……这个……小县那里的和尚倒是好和尚;就是老道非常可恶,不是吃酒赌钱,就是斗殴生事。巡抚皱了皱眉,又问一句:‘我问贵县民风如何。‘蜜蜂啊!卑职那里蜜蜂不多,马蜂可不少,有这么粗(伸出拇指),蜇人可厉害啦,您没挨过?……这回巡抚真生气啦,脑袋后边儿的小辫儿气得直晃摇,‘腾就站起来啦,用手一指钱如命:‘我问的是你的小民!钱如命也慌忙站起来了,把头一低:‘回大帅的话。卑职的小名儿叫二狗子。”这些例子就是都比较生动、幽默的,不仅有效,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与时俱进的原则

    沈阳先生曾经指出:“要使现代汉语课更受欢迎,还要‘对上青年人的口味,要用他们使用的句子,要讲他们关心的现象。就是必须把现实生活中的语言现象融入到教学中,要有对最新语言现象的分析和解释。”[3]语言是活的,是发展变化的,所以“现代汉语”的教学中更应该使用那些新颖的、能够体现出时代特色的,或者是绝大多数人使用的地方普通话中的用例,陈旧的、过时的语言材料就应该尽量不用或少用。例如,在讲解“现代汉语规范化”这一问题时,我们以小学生的一篇作文为例:“昨晚,偶GG带着他滴GF到偶家来7饭,那个MM在吃饭时一直向偶妈妈PMP,酱子真是好BT,实在是让偶粉寒,偶粉8稀饭她的话……”这篇作文中使用了很多的网络语言,而这是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要求的,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不是说流行的词语就是一定是规范的。在介绍外来词时,也应该多举近些年出现的,如:晒、博客、微博、丁克、粉丝、嘉年华、桑拿、舍宾、脱口秀、刺身、寿司、榻榻米、通勤、新人类、宅急送等。介绍词义的发展问题时,像“宅”“娘”“奇葩”等词,现在都有了新的意义。语法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如“超、巨、狂、暴”这样的词也可以作为程度副词使用,像“人超多”、“巨讨厌”等。又如“被离婚”“被捐款”这样的格式也是近些年新出现的,说明“被”的用法也有发展变化,这里带有强迫的意味了。再如,“很男人”“很淑女”这样的“副+名”结构,近些年来使用得也比较频繁。这些新的语言现象都可以在教学中为我所用,这样的用例会使学生感到很新鲜,但又不陌生,所以容易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用例使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用例在“现代汉语”这样的理论课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用例使用得是否恰当、生动、新颖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既然用例如此重要,作为任课教师就要在使用它们的时候进行精挑细选,平时注意积累和搜集一些能够产生良好效果的例子。除此以外,我们还要在使用这些用例的时候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忌过多重复使用同一类型的用例

    教师在使用用例时应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用例,只要能够解释清楚所讲的理论即可,不要使用数量过多的例子来说明同一个问题,也就是说要做到适量。如讲解“押韵”这一问题时,只要举古代的诗词和现代的用例两个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古代的诗词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现代的如一些脍炙人口的广告词:“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再过多地举其他的用例就会占用理论讲解的时间,而且也不会有更大的作用。“现代汉语”課应该做到理论讲解与用例的阐释相辅相成,如果只是一味地罗列同一类型的用例,就会造成理论讲解得不充分,同样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2.忌使用与理论无关的用例

    用例应该能够很好地为理论服务,与所讲理论无关的用例就不应该使用。有些教师为了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讲一些与所讲内容无关的故事、笑话来哗众取宠,这样的做法就类似于写作文“跑题”,要坚决杜绝。故事和笑话等不是不可以作为用例出现,但一定要与所讲内容相关,如我们在介绍赵元任先生的“五度制声调标调法”时,就可以顺便介绍一下赵元任先生的一些趣闻轶事,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可谓一举两得。

    3.忌使用陌生难懂的用例

    我们认为,对于有一定理论难度的课程,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化难为易,把理论讲清楚。有些理论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举例时就应该使用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的例子,而不是更让他们摸不着头脑。如在介绍“声调辨正”时会讲到“入声”,很多同学不知道入声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我们只是告诉学生“入声发音短促,是以塞音结尾的音节的声调”,可能学生会觉得很抽象。举例时如果我们以粤方言中的“北[pak5]”或吴方言中的“八[pa?24]”为例的话,可能仍会有很多同学不理解,因为学生都不懂粤方言和吴方言。要是我们选择内蒙古西部方言中的例子,如“麦”,西部方言说成[mai?4],那么很多同学就可以理解了,因为学生主要来自内蒙古西部区,他们对自己的方言很熟悉,而且入声甚至在当地的地方普通话中还有保留,因此这样的用例对他们来说就很简单。

    总之,用例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现代汉语”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关乎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以上我们涉及到的关于用例的使用只是针对一些主要问题来谈,除此以外,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则,如使用用例还可以就地取材等。作为任课教师,不仅要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在教学用例的积累和选择上也要不遗余力。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汉语课的教学紧跟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才能成为一门教学质量过硬的课程。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95.

    [2]陈青松,张先亮,聂志平.“语言学概论”课程中用例选择和使用的原则[J].中国大学教学,2012(6):45.

    [3]沈阳.关于高等学校《现代汉语》教材和“现代汉语”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16(3):24.

    [责任编辑:陈立民]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