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以在线开放课程体系支持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建
范文

    萧潇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现状及传统构建方式存在的问题,指出在线开放课程从理念传播、热情激发、技术发展、应用实践等方面发挥作用,为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开辟了新的路径,并提出未来需在培训与研讨、技术支撑、鼓励创新等方面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建提供支持。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信息化教学;教学能力;教师培训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我国高等教育“变轨超车”带来了重大机遇。教师是教学中的关键因素,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学改革意愿、时间精力投入等因素都关系着高校信息化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其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信息化教学的质量水平。如何有效提升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内涵

    信息化教学能力不是利用有限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开展教学的单一能力,而是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整合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和教学创新研究,进而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多维度能力,至少应涵盖如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工具采纳的能力。信息化工具是指能够支撑信息化教学开展的一切技术工具及教学模式,包括但不限于信息化资源开发工具、信息化教学平台工具、信息化教学管理工具。教师需对相关信息化工具有充分了解,并善于根据本校教学实际选择适当的工具予以应用。

    一项针对教师的调查研究表明[1],在常用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方面,教师选择“多媒体(如PPT)支持的常规教学模式”比例超过90%。这说明基于常规多媒体的教学是当前主流的信息化教学形式,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教学形成了较好的融合。选择“基于三通两平台教学模式”“基于智慧学习环境教学模式”“基于MOOC教学模式”“基于大数据和学习分析技术的教学模式”教师比例相对较少,这说明上述新平台、新技术的教学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被关注,但应用相对薄弱,相关教学应用有待加强。

    (2)信息化资源建设的能力。信息化资源建设的能力既包括自主使用信息化工具进行资源设计和开发的能力,也包括遴选、引进和改造已建好的优质资源,使之适用于本校教学的能力。

    (3)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是指教师应用教育教学理论,基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背景等具体情况,运用信息化工具和资源,对信息化教学开展宏观的课程教学设计和微观的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

    (4)信息化教学实施的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的能力是指基于信息化工具、资源和教学设计,组织、管理和保障信息化教学过程顺利开展的能力。

    二、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传统构建方式存在的问题

    1.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成为共识

    为有效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世界各国都出台了相关的保障政策。美国先后在1996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颁布了5期“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组建区域教育技术联盟,制定制度鼓励私营企业、非营利组织支持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2010年,英国教育技术与传播署在《21世纪教师手册》中提出教师专业标准,规定英国21世纪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专业品质、技能、知识和理解力[2]。

    我国教育部于2016年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建立健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将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纳入师范生培养课程体系,列入高校和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学时(学分),将能力提升与学科教学培训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课例和教学法的培训,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分析与个性化教学的能力,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教育部自2010年起,连续六年举办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2012年起全国高校开始大力设立教师发展中心,以讲座、研修等多种形式着力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其中教育信息技术是最常见的培训内容之一[3]。

    2.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传统构建方式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为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做了诸多努力,但总体而言,目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仍不容乐观。正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所提到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与应用水平不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本具备,但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尚显不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够。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在过去主要依赖于政府主导和各级教学管理部门推动,其传统构建模式是自顶向下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未能在过去几年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有多种原因。例如,许多高校教师数十年如一日地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要具备制作PPT、使用本校教学平台等基本的信息化能力便足以应付大部分的日常教学任务,因此对提升信息技术能力缺乏迫切的需求。又如,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及相关教学管理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以名师公开课、教学观摩、教学经验分享等活动实现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可视化,或停留在理论层面,或止于操作培训,或仅提供感性认识,缺乏专业应用指导,与实际课程教学的结合度不高,无法有效帮助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日常教学,因而未能促进教师形成系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4]。

    三、以在线开放课程促进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

    除了依托于传统的教师发展体系外,近年来,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与普及为教师构建信息化教学能力提供了新范式。我国的在线开放课程自2013年起步,短短5年间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18年6月,有关高校和机构自主建成10余个慕课平台,约500所高校建设的5000多门慕课上线,7000万人次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修慕课,1100多万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推广促使高校教师反思传统教学模式,为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日趋成熟的政策环境及日益活跃的研讨语境,也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快速提升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1.在线开放课程实现优秀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快速共享

    作为精心锤炼的教学成果,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具有教学内容先进、教学设计精练、教学手段丰富等特点。借助互联网传播手段,不仅可以将优质的教学内容快速传递给学习者,同时也可以将优质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快速传播给学科同行,使关注教学改进但缺乏思路的教师获得启发。在传统的教师培训体系下,教师需要参加会议,现场听课或聆听报告,才能获取对某个学科或某门课程教学方案的片断式了解。而通过观摩MOOC,教师可便捷、直观、全面地获知关于某门课程的各版本教学设计、知识点讲授方式,乃至学生对各种讲授方式的评价与反馈,进而进行借鉴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2.在线开放课程引导教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反思与再造

    公开、开放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使各高校的教学成果通过MOOC得以放大,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课堂的有限时空,优质课程具有鲜明的头部示范效应,必然得到广泛关注。教学为教师带来的成就感显著提升,空前激发了教师的教学改革热情。通过推动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评审,促使教师认真总结、梳理过去的教学经验,积极采纳信息技术对课程进行再造,以求经受住镜头、同行、课程评审专家、学习者等多个“他者”视角的审视,这为教师自觉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提供了原生动力。

    3.在线开放课程促进“互联网+教育”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线开放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在线开放课程的快速发展反之也促进了“互联网+教育”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围绕在线开放课程的线上教学和本地化教学,大量支撑信息化教学的产品,如支持在线开展实践教学的实验平台,加强互动效果的直播工具,增强课程视觉效果的VR、AR技术支持下的富媒体教学资源,支持移动学习、课堂教学互动的APP、微信小程序,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分析工具等纷纷面世。这些信息技术产品不但为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了辅助工具,还帮助教师开启创新视角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深入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4.在线开放课程推动混合式教学的探索实践

    混合式教学是教师整合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并进行实践应用的必要环节。过去6年《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提到的“加速高等教育技术采用的趋势”中,混合式学习设计位居榜首。

    我国在线开放课程体系为满足高等教育教学需求而生,在“建以致用”这一核心原则的指导下,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及平台落地高校,与高校教学紧密结合,为高校教师在开展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实践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开展混合式教学,高校教师需要选择SPOC教学平台,在平台上搭载建设好的课程资源,制订混合式教学计划,实施课程教学并予以总结、评价和改进。混合式教学对教师信息化工具采纳、信息化资源建设、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实施这四个维度的能力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同时也促进教师这四个维度的能力在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2017年秋季学期,笔者面向全国70所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师开展的一项混合式教学调研结果显示,在混合式教学实践中,除了MOOC/SPOC教学平台外,教师们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各自课程教学需求,自发采纳了考试系统/作业系统、虚拟实验系统、QQ群、微信群、自建微信公众号、课堂教学互动工具、问卷调查工具、在线编程平台等数十种信息技术工具辅助教学。该调研还显示,通过混合式教学实践,教师迅速积累了教学经验,提升了信息化教学能力,通过多种渠道输出了MOOC、教改论文等形式的教学成果。

    简而言之,在线开放課程体系从理念传播、热情激发、技术发展和应用实践等几个方面,为高校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营造了自底向上的良好环境,开辟了有别于传统模式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构建路径,进而推动了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四、多举措完善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支撑体系

    在线开放课程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入深度融合的新时期。在此形势下,如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这一关键变量的作用,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完善支撑体系。

    1.构建完善的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培训及研讨体系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启动实施教师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计划,遴选认定200门教师教育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应用共享。基于此,我国高校未来需建设一批覆盖教育教学法、信息技术等内容的在线开放课程,形成面向教师群体的“在线学习+线下培训+交流研讨”的立体化培训体系。

    高校教师教学研讨体系的构建可通过推进“课程群/课程联盟”模式的高校教师教学共同体来实现。鼓励高校教师围绕优质在线开放课程的共建共享,跨校开展协同教学。同时鼓励教师通过跨校协同等方式将先进的教学资源、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向中西部高校辐射。

    2.建设覆盖课程教学各环节的教学支撑技术体系

    建设覆盖课程教学各环节的教学支撑技术体系包括:为高校教学提供包含课程资源、教学方案、教学工具在内的信息化教学完整解决方案,为课程教学各环节提供全面支撑,以降低教师的信息技术采纳时间成本;大力推广课堂教学互动工具,提升课堂互动体验,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抬头率;加强“大数据+教育” “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以数据支持过程性评价,使教学评价更加科学、精准,减少教师在教学中的重复性工作;提供更丰富的实践平台,以适应不同学科、不同类型课程的在线实践教学需求。

    3.鼓励高校教师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创新研究

    自2018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科学基金申请代码中增设“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子项,将教学研究从教学法提升至教育科学的高度。该举措得到高校教师的广泛关注,也极大激发了他们从事教学研究的热情。今后可通过设立更多的教研、教改、产学合作、教育技术等研究项目,开展优秀教学案例征集及遴选活动,通过政策、舆论导向鼓励高校教师开展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教学创新研究,例如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项目式教学的开展等。

    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遵循回归教学本质这一原则持续发展,已初步探索出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质量、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解决方案。未来还需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体系更新观念,重塑角色,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构建教师业务素养与能力提升新生态。

    参考文献:

    [1] 胡小勇,朱龙,冯智慧,等. 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趋势与方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6(6):12-19.

    [2] 刘清堂. 重点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N].中国教育报,2016-08-27.

    [3] 魏红,赵彬. 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基于69所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工作报告文本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7(7):94-99.

    [4] 何聚厚,党怀兴.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9):85-90.

    [责任编辑:刘春萍]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