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讨
范文

    范喜凤 张雷

    

    

    

    [摘 要]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但教学中受学生思维能力、已有基础影响较大,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又相对保守,教学效果一般。课题组引入分层次教学方法,针对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进行调查分析,然后实施分层次教学实践。通过长期分层次教学实践,学生计算机基本技能得以显著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同时也得到了发展。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分层次教学以其针对性强、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等特点,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8-0011-03

    在计算机网络时代,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已成为适应与服务社会、实现个人价值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1]。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公共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常用办公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当前大学教育中,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不断凸显,“以生为本、学以致用”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

    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且在教材选用、授课安排等方面相对形成“一刀切”模式,较少考虑到学生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强弱的个体差异,造成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弱的学生“受不了”的矛盾现象。为充分进行学生差异化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要“求同存异”,根据不同学生的自身能力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在保证全体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其他想学习更多计算机知识的学生进行延展教学,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对现行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施分层次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分层次教学的内涵

    分层次教学是在学生学习新课程前,先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兴趣等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制订相应的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不同的课程内容应采取不同教学方法,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最大程度学习和接受相应的知识,保证知识转化率最大化[2]。

    分层次教学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避免“过难”或“过易”的问题,解决学生基础不同、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既增强了基础好的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又增加了基础差的学生的学习信心,同层次学生之间形成合理、平等的竞争[3]。青岛经济职业学校、东莞塘厦理工学校开展了分层次教学[4],学生能力得到了针对性的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 分层次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引入分层次教学,可以从学生层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授课计划、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予以实施,具体如下。

    (一)学生分层

    层次划分是分层次教学的基础,只有先对学生已有基础知识做好充分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后期的教学,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以学校2016级小学教育专业的108名初次接触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生为例,向全班同学发放调查问卷并做好回收统计工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统计结果符合正态分布,该班学生整体上计算机基础薄弱。大部分学生在高中以前简单了解过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少量简单计算机操作,小部分学生很少接触计算机或基础为零,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具备熟练地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为进一步掌握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给学生分层做好铺垫,课题组对学生安排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摸底测试,以准确地掌握学生情况,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30~60分数段的占比最大,分数分布与表1的结果相吻合,至此,学生已具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已详细掌握。以此为依据,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为基础层,学生之前很少接触计算机或计算机知识几乎为零;B为提高层,学生对计算机有一定了解,操作一般,但不熟悉;C为发展层,学生对计算机比较熟悉,操作熟练,是基础较好的学生。

    (二)制订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不同层次情况,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使教学进度符合各层次学生的认知能力。制订的教学目标要面对全体学生,针对基础层、提高层学生,要求他们掌握比较浅显的操作内容,保证教学要求的一致性;其次,对发展层的学生,要培养他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计算机》(第四版)教材中的第四章第四节“在Excel中使用公式和函数计算数据”为例,教学目标层次分析如表2所示。

    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以每个层次当前学生整体现有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处理教学中的难与易的关系,教学的深度必须为当前层次所能接受。A基礎层中的学生计算机知识几乎为零,教学目标不能直接要求其掌握复杂的公式和函数,对其直接讲授复杂公式或嵌套函数,学生会完全听不懂,更别说掌握。只有让其先了解公式与函数的概念,再结合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简单函数的使用,使其完成首要目标,建立信心,才能逐步推进更深的教学内容。若教学目标一概而论,过高或过低都会大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只有真正地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实施教学

    根据学生不同层次制订好教学目标后,分层组织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做好授课计划。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主要包含:操作系线Windows 7、Office2010办公软件(包括Word、Excel及 PowerPoint)、网页制作Dreamweaver CS6、图片处理及平面设计Photoshop、网络信息检索五个部分的内容。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的难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Office操作是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三个层次的学生都需要学习并要求掌握。其余四个部分,对于基础较好的C层班级可以安排网页制作Dreamweaver CS6、图片处理及平面设计Photoshop教学,而对于基础较差的A层和B层的学生可以安排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信息检索教学。同时,根据不同层次教授相同内容时,也要合理安排课时,以演示文稿制作PowerPoint操作学时为例,基础层学生要用18个学时才能完成教学目标,而提高层的学生用12个学时完成,发展层学生则用6个学时即可完成。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课程章节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5]。教学内容中应用软件操作较多的部分,可以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教学,为题材制作各种经典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相关知识点。以“Word混合排版”知识点为例,A基础层的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差,主要是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需要掌握段落设置、页面布局、图片插入等基本操作,可以多讲解,带领学生逐一解决问题;对于B提高层的学生,主要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进一步完成拓展学习,先学习图文混排的相关知识,完成相应作品,再对原有的作品进行个性化的改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探索新知的能力;C发展层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好,教师可以给予适时的点拨,引导他们自定主题、内容和设计版面,独立完成一个图文混排的宣传海报。任务驱动法的应用,要针对不同的班次设置相应的任务,对于A基础层的任务要简单一些,B提高层的任务要适中,C发展层的任务要复杂些,这样可以解决传统课堂“一刀切”的模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更具针对性。

    面对全体学生举办小型教学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完成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后,可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兴趣举办相应的技能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运指如飞(比拼打字速度)、最美家乡(PowerPoint制作竞赛)、Office应用技能大赛(考察办公软件综合能力应用),等等。随着学习的不断推进以及每个学生自身的努力,不同层次间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都会出现变化,因此,教学竞赛中并不是C层学生总能获得好成绩,A层及B层学生也有不少人获得好成绩。让竞赛面向全体学生,在分层区别对待的同时,又建立起一个开放的竞争机制和平台,达到调动起大家学习积极性的目的。通过竞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巩固了新知,强化了技能,对学生后续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

    此外,实际教学中还可以对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二次分层教学,即讲授某知识点后,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存在较大差异,此时可进一步进行分层教学,让学生间实现互帮互学。以“Excel2010数据排序与筛选”知识点为例,第一节课教师讲授完数据排序后,一部分学生已经能熟练完成,但有部分学生还不能独立完成整个操作,此時实施二次分层,将已经熟练掌握该操作的学生与无法熟练操作的学生分为一组;在随后教学中,以二次分组为单位,通过设置简单任务驱动两组学生完成任务,期间可以引导操作熟练的学生帮助操作生疏的学生,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从而达到两组共同进步。同时还可以鼓励各组成员在课堂上互助的同时,课后也相互交流,实现课上课下不同层间的信息流动,提升教学效果。

    (四)分层次考核

    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采用科学性的多元化考核方式。考评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也要不一样。坚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形成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制度。通过评价,掌握教学反馈信息,改变教学过程中的不良环节,激励教师修正、调整、改进教学工作,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效推动课堂学习,实现教学目标。

    三、 分层次教学效果

    近年来,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实践,学生学习效率显著提升,课程考核成绩显著提高。在实施分层次教学前,学生课程考核及格率很难达到90%,实施分层教学后,课程考核成绩有明显提高,如表3所示。

    在实施分层次教学前,教学内容和练习任务都是统一要求的,能力强的学生不想做,基础弱的学生不会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课堂氛围不活跃。实施分层教学后,以上问题得到了较大改善,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各自对应的任务和目标,学生只要达到自己的目标就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强化,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升,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实现了双赢。

    四、结束语

    课题组针对学生专业基础差异大的特点,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推进分层次教学实践,从当前出现的问题出发,根据学生差异性进行分层,将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授课计划、教学方法等进行分层化处理,同时采用科学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在四个非计算机专业教学班中实施后,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实施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学校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提高教学效率以及课堂利用率,帮助普通学生不断提高,推动优生稳步前进,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邓满英.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分层教学设计与实施——以服装设计专业行政班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36):140-142.

    [2] 何显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11):136-138.

    [3] 何进.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3):207-208.

    [4] 李长勤.新课程背景下分层教学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5] 崔海霞.基于未来课堂的高职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7(11):103-106.

    [责任编辑:钟 岚]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4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