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生活中废旧资源在中班美工区的魅力绽放 |
范文 | 黄舒 摘 要: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在美工区投放不同材质的生活化材料,创设可供其自由选择、大胆创作的宽松氛围,幼儿在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实际动手创造各具特色的作品,满足其探索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 关键词:美工区; 中班; 生活化材料 中图分类号:G612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106-002 中班幼儿正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爆发期,对生活化材料的利用、创造,不仅可充分发挥幼儿的求异思维,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又能从小树立幼儿的环保意识。 一、根据年龄特点创设美工区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了美工区环境、投放了美工区材料。如利用幼儿收集的核桃壳,创设了“核桃壳变变变”;利用各种石头,创设了“石头大变身”;通过投放薯片罐,创设了“薯片罐DIY小能手”一角,各活动中通过画、涂、剪、撕、捏、粘、贴、搓等感官体验方式来塑造美术作品。并且根据幼儿熟悉的绘本角色,创设了“艾玛家”一角,通过投放各种废旧洗衣液瓶子、颜料等来制作艾玛等大象,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同时,感受动手创造带来的乐趣。 二、收集生活化材料 《纲要》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在收集过程中,我们根据材料的类别进行整理、归类。在整理的过程中,我们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1.材料约定——安全第一 安全是幼儿园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美工区同样如此,因此要把幼儿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安全的、无毒的材料收集起来。并利用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一些必备的安全教育,使幼儿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这样就能多种角度、切实保证美工区活动的正常开展。 2.材料归类——各显神通 刚开始,孩子们虽然收集了许多生活化材料,但是不懂得整理,美工区渐渐变得杂乱无章。于是,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们,孩子们经过讨论,决定在活动室里共同创设“材料库”。大家把收集来的各种生活化材料,根据材质,进行分类:有纸类(如纸杯、纸袋、纸盒、报纸等)、塑料类(如饮料瓶、瓶盖、家用洗涤剂瓶等)、布料类(如毛巾、小方巾、碎布、衣服等)、金属类(如钢丝、铁盒、奶粉罐、啤酒罐等)等等。为了让各种材料一目了然,孩子们商量后,决定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在“材料箱”上的醒目位置贴上标签。孩子们通过对材料进行整理分类,提高了操作欲望。 三、有效投放操作材料 操作材料是幼儿区域活动的支柱,只有通过幼儿的操作活动,才能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动手的兴趣。因此要注重材料投放的目的性、多层次、丰富性。 1.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材料的投放要为教育目标服务,教育目标通过材料表现出来。材料是幼儿认识的中介和桥梁,材料是孩子隐性的老师。 我们在开展美工区活动中非常注重材料投放的目的性。如:在开展“动物世界”主题活动中,琦琦带来了绘本“花格子大象艾玛”,孩子们对大象产生兴趣。我们请家长在空余时间,带幼儿去动物园观察大象,了解大象,在区域活动开设了“艾玛家”一角,并有目的的投放了各种大象的图片、书籍、废旧纸盒、瓶子等材料,引导孩子在美工区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欣赏各种各样大象的同时,说说大象,画画大象、做做大象。 2.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教师在材料的投放按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投放。幼儿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在投放过程中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如“石头大变身”一处,幼儿先学习上色,再进行作画,能力弱的单块石头作画,能力强的幼儿可以组合作画。有的孩子创作了一幢房子,有的孩子创作了一片树林。 3.材料投放的丰富性 《纲要》指出:“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材料的投放中,对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操作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材料具有多样性和材料数量要比较适中。 在美工区投放材料时必须考虑材料是否充足,是否能满足幼儿的需要。如中班在主题“嗖,飞上天”开展后,幼儿对飞机、火箭等非常感兴趣,教师在美工区投放了一些纸盒等让幼儿进行飞机、火箭等的制作,但是因为投放的数量太少,有时对于一个盒子几名幼儿都进行争抢,教师发现后,及时的和幼儿一起搜集各种盒子进行填充,以满足幼儿创作的需要。 四、有效的评价 评价作为开展区域活动的关键环节,其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发自愿地进行交流、讨论,积极表达情感、共享快乐、共解决难题提升经验。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应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活动过程进行回顾和评价。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多样式的,如个别指导、角色参与等。无论是哪种评价方式,都应制造出新的亮点,使幼儿的活动不断得到调整,让幼儿获得新的进展和突破。采用孩子和孩子之间相互评价也是一种良好的区域活动幼儿行为评价方式。所以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孩子之间的互评互动。举个例子,在一个实践操作的手工制作活动中,孩子们都利用了不同的材料进行拼装组合成了一个立体的模型,教师在进行最后的互评阶段就可以让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的作品进行评价,说出他作品的优点和缺点,这样就能够帮助他们在下次的手工制作活动中充分吸取他人的优点进行自身作品的再创造,起到了资源共享与互补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而美工区魅力就在于此,孩子们学着玩、玩着学,在活动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只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能将生活中的资源有效开发成孩子们在美工区的材料,让生活化材料在中班美工区的魅力真正绽放。 参考文献: [1]邓双.示范性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与教师指导的有效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史孚.幼儿园探究性学习活动及其指导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3]呂耀坚.论幼儿园美术教育[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4) [4]蒋美霞.对小班幼儿活动区材料投放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