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赏识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范文 人性中本质的要求就有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芸芸众生中,老至耄耋,小至咿呀学语,有谁不喜被认同、被赞美?学生也是!赏识教育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赏识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正面评价、鼓励学生,宽容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过失与错误,用激励性的语言指出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追求成功的愿望,引导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方法。
教师在赏识教育的实行过程中,应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注重孩子的优点与长处,发现并表扬,增强孩子成功的心理体验,并逐步使孩子微小的进步形成燎原之势,以期达到教育目的。
一、现阶段赏识教育的存在现状及实行的必要性
教师批评、惩罚学生的状况并不鲜见,这一古老的教育方式在今天的课堂中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但是教育者应明白惩罚用得不适当,学生的怨气就可能增长,逆反心理就可能产生。惩戒教育轻辄扼杀学生的个性,泯灭学生的创造潜能,严重者更会引发血的教训。用惩罚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严厉的惩罚可以产生一时的教育效果,但这种效果如果必须由外力维持,最终不可能真正有效。而英语学习应该是学生的受内心动机驱使而产生一种自发行为,成功的英语教学应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英语教学活动的编排中。正因为如此,我们大力提倡赏识教育,提倡通过赏识学生的优点及正面评价学生的行为,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二、教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实行赏识教育
1.积极挖掘并放大学生的优点,适当容忍小错。渴望认可是人的本能,教育的智慧在于放大学生的优点,打着灯笼寻找学生的优点,并用“放大镜”放大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试想当初如果没有爱迪生母亲对爱迪生的赏识,哪里还会有后来爱迪生的发明创造。这位聪明伟大的母亲懂得在孩子的缺点中发现优点,并用无微不至的母爱呵护着他生命中的那一点点光!而那一点点不曾被扑灭的光,后来洒成满天的星星、月亮和太阳,照亮了这个世界。我们教师也一样,特别是对平时调皮又不受老师重视的学生,他们更需要我们能够慧眼识“珠”。
2.对学生的微小进步“小题大做”,表达教师的良好期待。要坚信表扬的力量是无穷的,多从正面赞许学生。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称赞。比如他今天听写对了5个,比上次多听对一个单词,比如有位学生这次考试55分,虽然不及格,但比上次多了8分,教师及时地肯定学生的微小进步,会让学生认为老师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他,而他们会产生自我内驱力,尽量表现得更好以得到老师的赞美。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便被激发起来了。
3.对处于困境中的学生及时给予信心及帮助,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学困生往往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利用这些闪光点来点燃他们求学的思维火花。只要我们教师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适度的表扬,在学生需要帮忙的时候适时提供帮助,就会给学生一片光明的前景,教师的信任和激励就会变成学生学习的动力。
4.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尊心,它是建立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要求社会和集体承认自己的人格和能力的一种思想感情。一般来说,自尊心是一个人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要轻易伤害。
三、赏识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一碗水端平,公平对待每一学生。据有关教师人格特征的调查,在学生眼里,“公正客观被视为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学生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就要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只是发展的契机不同,途径不同,趋向不同,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全面的、辩证地认识学生。
2.多与家长交流,实现家校合力。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家庭、学校教育的脱节易导致教育成效差,家与校应该多交流,避免脱节。老师与家长进行交流的目的是什么?绝不是向家长打小报告,也不是发泄自己对学生的不满,而是希望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使学校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教师和父母相互了解学生的动态,家、校攜手,为创孩子美好明天而共同努力。
3.要有足够的耐心,坚持不懈。我们时常见到这样一种情况:一个在老师的关心、爱护、引导下刚“安分”了几天的后进生又重蹈覆辙,此类情况并不少见。为了转化后进生或学困生,教师竭尽所能,有时效果立竿见影,后进生在被老师感召后表现出了向学的热情,或学困生因得到帮助而热情大涨,但不久又因为种种原因偃旗息鼓。转化后进生不是一锤定音的简单工作,后进生在转化过程中因心理问题是会出现反复现象的,需要教师拥有足够的耐心,只有弄清造成反复的原因,在问题上经过反反复复引导,才能促进后进生健康转化和成长。
四、结语
“生命如水,赏识人生,学会赏识,爱满天下。”如果教师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眼里看到的是学生的优点,总是以积极的想法和态度去影响学生,学生也必然能够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赏识教育 “发现并欣赏优点”的这一实施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赞扬学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高明”。相比起凛冽的北风,温暖的阳光就可以帮助我们达到目的,我们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
[2]周宏.赏识你的孩子[M].广东科技出版社.
【作者简介】李丹丹,浙江台州临海市桃渚镇晓村小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2: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