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把握奥苏伯尔学习理论,促进初中英语教学 |
范文 | 向西丽 【摘 要】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教学起促进作用。教师应把握奥苏泊尔学习理论,用其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从而促进初中英语教学,优化英语教学,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奥苏伯尔学习理论 优化教学 奥苏伯尔是美国著名的认知学派学者。他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理论,并将这一理论与教学论相结合,实现了认知论与教学论的完美整合。这一突出成就和卓越贡献不仅体现在教育心理学上,对教育教学也起促进作用。 1. 把握奥苏泊尔理论,正确理解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奥苏伯尔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种。所谓机械学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被动学习,如单词的学习纯粹一遍遍抄写、对话和课文简单地背诵等。而有意义学习简言之就是认知心理学上的 “同化”现象。奥苏泊尔强调:在学习新知识时,原知识结构起固定作用。 通过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理论的探讨,受到启迪和启发:要实现有意义学习,首先要做到有意义教学、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要做到有意义教学、有效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务必关注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心理和动机,培养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乐学见其必要性;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具备有同化新知识的必要的知识基础,以促成“温故而知新”;最后,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间的内在关系和逻辑意义,并能迁移知识点、拓展思维,促使“触一发而动全貌”之娴熟技巧。 2. 分析学情,培养兴趣和动机,是有意义学习的关键 新课改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实现有效课堂乃至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终极目标。而基于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理论,要创建有效课堂,实现有意义学习,关键是要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了解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妇孺皆知的至理名言,学生有了兴趣和学习动机,才可能有学习动力,才可能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而教学是教学的出发点。为此,教师在课前要全面、准确地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即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引导学生发现、探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并以旧促新,以新带旧。 每一位教师都清楚,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构成同名词的复数形式的构成。那么在教学第三人称单数前,教师应清楚学生对可数名词的复述形式的构成了解多少,一般情况下名词词尾加-s、-es,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变y为i再加-es等,如果学生对此知之甚少,复习巩固很有必要。再如,学习语法过去进行时,可以先和学生一起回顾现在进行时的概念、用法和句子的结构,这样的复习引入目的是把学生引入“最近发展区”。接下来,可以结合Comic strip 或reading中的所出现的含过去进行时的句子,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过去进行时的用法。同时,根据reading中出现的含when、while、as的句子,体会这三者的用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也可以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敏而好问”的学习习惯。 3. 整合教材,形成知识网络,是实现“融会贯通”的前提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中提出“不断分化、综合贯通”的原则,那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新旧知识的复习、保持、迁移和应用。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由于学生对已学知识一知半解、模糊不清时,虽然和所学的新知识有联系,但也难以巩固,学生就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这远离新课改的轨道,难以实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 3.1分块教学,各个击破 初中英语教材的体例主要就是分块教学。如对于动词时态这一语法来说,由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到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等块块教学、各个击破的特点。对于具体的每一个时态而言,同样也是采用“各个击破”法,如过去进行时,先介绍其概念、含义、用法、结构,以及和哪些时间副词连用等,对每一个进行分解,便于学生从整体上不易产生混淆。 3.2 “综合贯通”原则 所谓综合贯通原则是指把握新旧知识间的异同,促进二者间的融合。例如,学习过去进行时时,如果让学生机械记忆语法例句、套用语法句型、做大量的练习等,只不过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之举,学生对新知识没法深入领会、仍然一知半解。其实这一语法同现在进行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有效的引导学生回顾现在进行时的用法、结构等,再通过例句:We are having an English class now. 和We were having an English class at this time yesterday. 两种时态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学生倍感轻松,使新旧知识完全融合。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为我们初中英语教学指明了课改的方向,使学生的学习向着有意义学习的方向发展,避免机械学习、走出被动接受知识的陋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创建有效课堂。 [1] 王本法. 奥苏伯尔学习类型划分的理论及其意义[J].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6(16). [2] 王惠来.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11(0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