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巧利用课堂提问技巧,提高英语教学功效 |
范文 | 王雁 【摘 要】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尤其是英语这种实用性较强,且在高考当中所占比例交高的科目,对其教学方式的更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此本文主要立足于课堂提问技巧,通过改善教师的课堂提问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使用英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课堂提问 英语教学 口语 课堂效率 1. 注重问题的导入,激发学生认知欲望 课堂提问在很多时候是具有一定目的性的,是和上下文有联系的,所以在提问的时候应当顺应课堂和学生的思路来进行导入,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保证课堂顺利进行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到Earthquakes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What should you do when the earthquake happens?”由于最近各个地区地震频发,相关知识报道也有很多,所以学生们积极发言,给出了很多正确的答案: S1:We can hide under the bed. S2:We cant escape by the elevator. S3:Do not stay in the narrow street which have tall buildings on the side. ... 当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他们会努力地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学习过的语法、单词等,当他们感觉自己的英语水平无法满足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的时候,他们就会迫切地想要学习新的英语知识,这种迫切的需求就会直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另外在这时教师可以让这些不知道如何表达的学生用半英半中的方式说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再由教师整理,这样既可以增加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可以在回答问题中快速学到新知识,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对新学到的语法和单词记忆深刻,且花费时间也较少,不耽误整体课程的进度。 2. 巧妙连续发问,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所谓连续发问就是教师针对一个问题按照一定的层次连续地提出问题,这种提问方式能够由简到难、由浅到深、由外到内地去思考一个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较难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到《A PIONEER FOR ALL PEOPLE》这一课的时候,有些学生不太能理解袁隆平研究出的杂交水稻到底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他会被尊称为“a pioneer for all people”,所以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教师连续发问: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arable land in the world?What is the annual production of this land before 1970s? Did those foodstuffs can feed the people at that time? If we dont have the super hybrid rice, how would our world become?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们真正地意识到,如果没有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So many people will die of hunger. 袁隆平也无愧于他这个“a pioneer for all people”的美誉。 3. 在提问后要注意对学生回答的处理 虽然说如何提问非常重要,但是教师对学生回答的恰当回应也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对问题作出回答的时候,教师不能只是简单的说“恩”、“可以”等,而是要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一个较为细致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哪个部分回答得比较好,哪些部分需要改进,如何改进等,而且对于敢于回答问题的学生更要多加鼓励,这样学生才能够了解自己所作的答案是否正确,哪里还需要提升,以后在回答问题上更加努力。例如在学习到《The silver screen》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问学生:Can you talk about an actor?有位学生讲述了自己非常喜欢的一个明星,内容说得比较丰富且用词造句也比较恰当,但是他说的不是一个演员而是一个歌手,所以这时教师既要表扬他在语法和措辞上的优秀,也希望他之后能够按照问题要求的来讲述。 4. 结语 对于教师来说,高中英语是一个压力较大的阶段,一方面来自于高考,另一方面学生所学内容较多,对此教师要恰当地利用课上的提问时间,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既能够提高课堂效率,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这门外语,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帮助。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