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将心理授权理论引入高三英语习题课的探究和启示 |
范文 | 邹膨鲜 【摘 ? 要】 心理授权理论源于现代管理学,目前国内教育界在2011年率先开始研究心理授权理论和英语教学结合的可能和实现途径,研究仅局限于理论探讨。笔者作为一线教师,结合心理授权理论四个因素,设计了一堂高三英语习题研讨课,区公开课交流中取得好评。文章尝试通过对心理授权理论的引入和分析,结合课堂过程,分析其对学习者的影响,探讨心理授权理论对高三习题课教学模式的启示。 【关键词】 心理授权 ? 四个因素 ? 高三英语习题课 1. 引言 高三英语习题课是高三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大量的知识练习和教师的一言堂容易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分析传统习题课,弊端在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被动记忆、模仿练习为主,课堂呈单向交流模式、缺乏互动,学生缺少思维碰撞,导致遇到新题型时解决能力欠缺,极易造成学习倦怠。如何调动学生在习题课中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是困扰很多教师的问题。个别教师虽然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在课堂上引入了小组讨论,但是并未取到预期效果。笔者反思,对课堂形式的片面追求,让很多教师忽略了对学习者个体的研究。笔者借鉴管理学心理授权理论,并将四个因素融入教学过程设计中,借此调动学生的学习效率,取得积极效果。 2. 教育界对心理授权理论的研究现状 心理授权理论(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是90年代诞生的管理学重要理论,它为管理者就如何提高员工绩效的问题提出重要依据(马鹏程 2012)。理论倡导管理者要鼓励员工创造性地工作,并非盲目机械地完成任务,这个概念和今天新课程提出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习体验、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概念是不谋而合的。中国教育界对此理论的关注起步很晚,2011年,国内学者(凌茜, 马鹏程 2011)率先探究此理论与高中英语教学结合的可能性,并在随后应用于对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小组学习的影响,指出了将此理论与英语教学结合的前景。不过,在国内,此理论尚未引起一线教师的关注,相关课堂实践型研究非常匮乏。 3. 心理授权理论四要素与学习者的关系 Conger and Kanungo 将心理授权理论定义为“the motivational concept of self-efficacy”(自我效能的动机),该理论的四个要素包括:意义(meaning)、 自我效能(competence or self-efficacy),自我决定(self-determination)和影响(impact)(凌茜, 马鹏程 2011)。缺乏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影响个体的工作的主观体验并进而影响到工作效能。结合学习者来说,这四个因素在学习者的课堂体验和课堂效率上也发挥着重要影响。 3.1意义 意义指的是个体清楚工作目的和意义。结合学习者来说,意义就是学习者清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结合曾经的学习经验,形成对本节课内容价值和有用性的判断。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作出积极的价值判断能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有效性。(王文祥2011;朱桂友 2013) 3.2自我效能 对个人工作和成就的自我感觉和评价。自我效能的概念在认知心理学中获得了广泛的研究。研究者发现成功的学习者拥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而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会促进学习者的达成目标。(张殿玉 2005) 3.3个人决策 指个体在工作中形成的自主决策,包括对工作的态度、对目标的努力程度等,是属于认知心理学的元认知能力范畴。认知语言学研究者认为,自我决定是一项重要的元认知学习策略,学习者来面对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自主选择采取何种态度,付出多少努力等是决定语言习得水平的高低重要因素之一。(周惠平 2010) 3.4影响 指个体行为对集体的贡献程度。在新课程背景下,合作学习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而学习者的影响体现在其对小组活动的贡献程度,参与程度和意见的关键程度。(石雷山,高峰强,沈永江 2011) 4. 心理授权理论如何与高三英语习题课结合 在设计这堂习题课之前,我尽可能地考虑到了理论中四个因素的作用,并思考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授权。这堂高三习题课讲解包括英语高考三大题型:完型填空、语法填空、阅读理解,重点在解题思维和技巧的引导。课堂的显著特点是将课堂分层授权给学生,权力下放,学生分为主讲人、质疑者、智囊团、点评团。教师则扮演课堂节奏把控者、关键问题抛出者、卡壳难题解答者、总结激励者。 4.1第一要素:让“意义”成为学生参与课堂的发动引擎 根据第一要素,如何让每个学生感知到本节课的意义和目的,是吸引他们主动参与的第一步。传统高三习题课模式是课前大量练习,课堂上挑重点讲解。这种做法弊端在于让学生误解本节课的意义就是单纯地纠错,难以调动学生探究兴趣。这堂习题课堂我的思路是“精题巧问”,课前精选习题、设计陷阱和障碍,引诱学生探究。例如,为了引起学生对并列结构在完型填空解题思维中的关注,我精选了深一模的完型题目,课前让学生做题,并且提出四个思考题:(1)请回忆英语中有哪些常用的并列连词和常见的篇章并列结构?(2)请你划出深一模完型填空中的并列结构。(3)观察在并列结构附近设问的题目数目?(4)结合正确答案,思考并列结构前后信息对答案有何种提示作用?根据这些问题,把备课任务大胆交给了学生,通过设问,将学生关注点引入到解题思维上,并让学生对下堂课的内容产生了期待。 4.2第二要素:让自我效能成为学生学习热情的燃料 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会影响学生参与课堂的讨论的积极程度。成绩优秀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通常高于成绩落后的学生。高水平的自我效能体现在学生对解决问题充满信心,参与热情自然较高,反之,成绩中等偏下学生自我效能感低,常常羞于发言(尹红霞 2007)。因此,传统习题课上,极易出现少数成绩好的学生和教师互动,而大部分学生的处于被动的局面。如何调动全员积极性,这堂课我采用的是分层授权法,即分别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角色。分层授权的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觉到自己的参与是有价值,以此提高全员的自我效能感,对于“差生”的提问,教师一定要及时地给予正面的评价,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具体操作上,让中等偏上水平的学生轮流做主讲人,鼓励中等偏下水平的学生质疑提问,当主讲人卡壳时候,可以寻求台下优秀学生组成智囊团的帮助,最后邀请基础薄弱的学生对刚才的讲解回顾点评。对于那些性格内向、水平不高、不愿意发言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故意出彩法”帮助他们重塑信心。教师提前了解他们的做题情况,并选择几道典型题私下给他们讲解,在讲解过程中鼓励他们提问,并指出解题思路的关键。受过教师指点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能向主讲人抛出质疑,并借机提出自己的正确见解。这无疑对他们的课堂自主参与积极性注入了强心针。经过实践发现,这些原本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对习题探究的兴趣增强了。 4.3第三要素:让自我决定成为自主学习的持续动力 自我决定反映在学习上则是学习者的元认知策略,包括对学习的自我管理和监控能力(马鹏程 2012)。学习策略是受内外因素动态影响的,内因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态度,外因包括课堂环境、学习同伴、教师等影响(庞维国 2003),因此学习者在一节课里所作出的决策是多种可能的。要让学生获得积极的自我决策,让学生获得积极愉快的学习体验是关键。在枯燥无味的课堂中,学习动机再强烈的学生也可能产生学习倦怠。怎样让高三习题课的课堂愉快起来呢?首先,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每位学生发言后,全班鼓掌肯定。目的是让学生感觉到在这个课堂上发言是安全的,随时受到鼓励的。其次,教师应时刻关注对学生情绪的变化,适当引入游戏机制、插科打诨、幽默点评、明知故问、故意犯错法等技巧调节课堂氛围调控课堂氛围。例如,当教师已经对学生错误了如指掌的时候,故意犯错的常常会引起学生的“集体揭发”,当学生振振有词解释原因的时候,教师可以“明知故问、诱敌深入”,利用这一时机引导学生总结错题的典型特点和解题规律。第三、当主讲人讲完一道题后,邀请成绩中等或偏下的学生当评委,对刚才的讲解作出点评,这个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回顾解题过程,梳理解题思路。 4.4第四要素:让影响力成为巩固高效学习的堡垒 如果学习者感觉自己的发言在合作学习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时候,就会激发他研究习题的兴趣和热情,那么他也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在课前做准备。让学生感觉自己对集体的影响力,离不开教师的肯定。传统英语教师点评会说:非常好(Great!), 好(Nice)!你很聪明(You are smart!)等评价语,但是此类点评千篇一律、内容空洞。如果在点评中,将学生的表现立足于为对班集体的贡献,就有更大的感召力。例如:“XX学生提的问题正是全班很多学生的困惑点,谢谢你”。“XX学生刚才的讲评中关键的一点对大家今后的解题非常有启发”。 这样的点评能激发出学生更大的自我成就感和参与主动性。第二种激发学生影响力的策略是采取小组竞争机制,对敢于发言的学生给予小组加分,这样学生会在集体荣誉感的促进下,更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中。 5. 反思和启示 课堂授权论的四个因素要协同发挥积极作用,需要教师付出持续的努力,将课堂授权给学生不等于放任学生,教师在掌握课堂节奏上作用是关键的。总结起来,习题课的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大胆授权,由”一言到底”变成”全员讨论”,由”重结果”变成”重思辨”,由”重形式”变成”重过程”,由 单纯”重习题”的研究变成重对”学习者”的研究。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识、提高自我效能感、形成积极的自我决策力、发挥影响力。教学过程的四个环节是至关重要的:第一:课前精密策划,充分了解学生,精选习题、引起探究兴趣。第二:,课堂上分层授权,合理分配角色,鼓励互动。第三:关注学生情绪,营造愉快的课堂体验。第四:肯定学生的参与对集体的贡献。诚然,目前对心理授权理论引入英语教学的研究还无法具体量化四个因素对学习效果有怎样的影响,但是它有利于教师思考在新课程背景下,将高三的习题课变成学生的自主参与、积极发言、合作解决问题的高效平台。 [1] 凌茜, 马鹏程. 心理授权理论对课堂英语教学的启示[J]. 海外英语(中旬刊) , 2011(12). [2] 马鹏程. 心理授权对高中学生英语阅读成绩影响的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3] 庞维国. 自主学习一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4] 石雷山, 高峰强, 沈永江. 班级集体效能对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习倦怠的调节作用 [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03). [5] 王文祥. 团队学习目标对团队学习有效性的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 2011(09). [6] 尹红霞. 学业压力情境、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应对策略的影响[D]. 西南大学, 2007. [7] 张殿玉. 英语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J]. 外语教学, 2005(01). [8] 朱桂友. 学习目标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作用初探[J]. 课程教学与研究, 2013(12). [9] 周惠平. 高中英语元认知训练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