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读写能力提高 |
范文 | 孙立迎 多年来,笔者体会到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研讨、交流、思维互补,探究互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欲望,从而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呢?下面,笔者就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小组的活动方式以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合作学习小组组建的原则 1.1 自愿原则 教师虽然是学习小组的指导者,但不能干涉学生的学习活动,也不能放任自流。一是根据前后左右的座位,便于交流;二是要选英语学习综合能力较强的当小组组长,然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依次加入到该小组。既突出分组的科学性,又照顾学生的自愿性。 1.2 异质原则 首先,异质表现为男女性别的搭配。一方面,学生对异性有较强的不自觉的关注,男女生按适当比例组合成一组,会让本组有较强的凝聚力,男女生都有较强的展示愿望。另一方面,男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强,女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突出,而英语学习既需要理性,也需要感性,两者的互补有利于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其次,异质表现为英语水平的均衡。在英语水平上,每组都有高、中、低不同层次的学生,就总体实力而言,各组大体上是均衡的。这样,能较好地实现“促进两头,带动中间”的共同学习目标。 1.3 发展性原则 学生是发展着的学习活动的个体,每日都会有变化,久之,原本同一水准的小组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高低之别,英语教师应适时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整,尤其是当出现各组力量严重失衡的情况时,则必须考虑重新分组,以免由于组间差距过大而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合作学习小组任务设置及活动中的指导 在小组任务设置上,一是任务要明确,突出任务目标的共性,让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感到是大家共有的学习任务,通过大家的努力才能实现,是相互依赖的,这样有利于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例如:在进行英语课文教学的时候,先是检查预习,后巩固英语单词以及英语的基础知识。接下来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试着画课文主题知识树来梳理课文的思路和内容。学生们兴趣很浓,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3. 开展多种小组活动方式,提高读与写的应用能力 3.1 课上讨论 小组成员对疑难问题或某观点进行讨论、交流、质疑、补充、不断矫正,在教师的点拨下不断提升各种能力。 3.2 和谐辩论 围绕主题和观点展开辩论,通过辩论以求得正确的观点、主张、结论,小组辩论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3 主题探究 就某一英语人物、事件、现象进行探究,探究的方式不限,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探究的最终成果常常是小论文、小报告、小总结、简短汇报等,此举对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4 社会实践 只有把英语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才有助于英语能力的提高。课外结合乡土英语,寻找身边的英语,生活中的英语来巩固所学的英语知识。社会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是很好的锻炼机会的平台,实践探究中既有分工,又通力合作,课内课外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3.5 组织竞赛 竞赛活动可在小组内进行,也可以在小组间进行。竞赛的内容可以是知识类的,也可以是英语技能类的。如英语知识抢答、识图技能大赛、英语事件的演讲比赛,英语游戏活动等。 4. 合作学习小组中实施多种评价相结合 4.1 小组整体评价和个人表现相结合 在教学英语材料中有争议的问题时,我让学生们围绕争议点展开辩论时,主要是根据正方和反方的主辩手和副辩手的发言是否论据充分,是否找到对方的漏洞而驳倒对方辩手等作为个人评价得分的依据;同时,我把主辩手和副辩手的配合是否融洽、本组其他组员的补充发言是否及时到位作为小组整体评价的依据。这样的评价方式,有效地调动了每一位学生参与辩论的积极性,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学习氛围。 4.2 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 在评价主体上,我们坚决反对教师一人说了算,教师评、学生评、自评、家长评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发展。在评价中,教师要广泛收集信息,多方面、多角度的、全面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 新课改要求转变以往的课程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勤于动手、发展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实施,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为打造英语高效课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新城子街第一小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