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
范文 | 徐勇波 【摘要】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要注重在阅读任务的设计中融入思维的训练,多角度地开发思维训练活动,为学生搭建平台,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语言、内容和思维等,精心打造学思结合的模式,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能力;核心素养;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一、引言 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直接或间接影响听力、口语和写作三项技能的学习。在2015年之前的广州市英语中考试题中,阅读题型的分值比重已达到26.7%,是所有题型中最大的,2016年的英语中考新方案中,又新增了阅读填空,使到阅读题型的分值比重达到空前的30%。因此,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 长期以来,英语阅读教学更为注重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大多数的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记忆与理解,但运用和分析层面做得不够到位,更是鲜有鼓励学生尝试评价与创新思维。2003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为什么要培养批判性思维 1.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批判的”(critical)源于希腊文kriticos(提问、理解某物的意义和有能力分析,即“辨明或判断的能力”)和kriterion(标准)。从语源上说,该词暗示发展“基于标准的有辨识能力的判断”。批判性思维作为一个技能的概念可追溯到杜威的“反省性思维”:“能动、持续和细致地思考任何信念或被假定的知识形式,洞悉支持它的理由以及它所进一步指向的结论”。 批判性思维指的是技能和思想态度,没有学科边界,任何涉及智力或想象的论题都可从批判性思维的视角来审查。批判性思维既是一种思维技能,也是一种人格或气质;既能体现思维水平,也凸显现代人文精神。(武宏志,2004) 2.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中学英语的核心素养之一。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的概念。修订中的《普通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将中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程晓堂等2016)。 3.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笔者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应只局限于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更应注重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批判性阅读就是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利用预测、分析、质疑、总结、评判等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达到对阅读理解的深刻理解(张淳,2009)。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即先告知拟学教材的主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相关信息,上课时通过与教师、同学的交流,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核心概念,从而促进学生通过批判获得知识和能力来完善思维,更能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创新能力和思考问题的独立性。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激励求异,引导质疑,传授方法,授之以渔,可以避免他们完全地、被动地吸收外来文化,更能对他们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 三、培养初中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实施途径 批判性思维有三个维度:分析、评估、创造性(Paul&Elder, 2006)。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始终围绕这三个维度来开展教学。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1.有效利用文章标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牛津英语广州版》教材中的课文都有标题。一般来说,好的文章标题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或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点明写作的对象,或揭示文章结构;或作为故事线索,吸引读者的兴趣。无论如何,标题最根本的作用就是点明中心、揭示主题。利用标题培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体可以采取预测、印证和更换标题等步骤来进行。 在牛津广州版初中英语教材九年级上册Unit 6“Healthy diet”的课文“Whats a balanced diet?”笔者先用PPT出示课文相关资料,然后与学生进行对话,训练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Step1: Warming up (共设两个主要问题) T: Do you think breakfast is important? 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breakfast? 设计目的:通过以上两个问题引出今日话题。同时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明白早餐的重要性以及一日三餐的合理分配。 Step2: Pre-reading? (Predicting預测) 首先让学生读出标题Whats a balanced diet?引导学生借助文章里两幅插图预测文章内容。 T:From the title and pictures in the text, can you guess what will be covered in the text? 设计目的:图片比文字更形象生动,让学生借助文中两篇插图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预测、了解主要内容。 Step3:Proving the prediction(印证) T: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try? to? check? your? prediction? and? match? each paragraph with its main idea. T: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your opinion and the writers? 目的:让学生检验预测,带着目的去阅读能够让学生在熟悉文章内容同时增强阅读兴趣。找出段落大意,提高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2.教会学生如何提问。当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阅读目的有三个:(1)为获取信息而阅读(Reading for information);(2)为学习语言知识而阅读(Reading for linguistic knowledge);(3)为掌握阅读技能而阅读(Reading for reading skills)。因此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取其中的语言信息,并通过阅读过程学习和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技能。 阅读理解是读者从语篇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著名语言学家Christine Nuttall(1996)認为,常见的阅读问题可以归纳为:(1)有关文本字面意义的问题;(2)对文本进行综合概括的问题;(3)引导推论的问题;(4)引导评价文本的问题;(5)引导学生对文本发表个人意见的问题。结合近年来的广州市中考阅读题,其中事实细节题、推理判断题、评价性问题占了最大的比重。因此,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多提分析性问题,推理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 下面就以牛津广州版初中英语教材九年级上册Unit 2“Great minds”为例。 表1 批判性阅读提问的问题类型 问题水平 基本内容 样例 事实性问题 factual questions 所问的问题容易在文章材料 中找到答案。Easy to find the answer. What is Albert Einstein? 2.Who gave the lecture for the audience? 分析性问题 analytic questions 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 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并分别 地加以考察的认识活动。 It includes comparing,sequencing ,classifying, organizing ,analyzing,etc. Why does the writer choose the topic “Two geniuses?” Which one is not mentioned in paragraph two?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ragraph? 推理性问题 inferential question 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导出一个未知的结论的思维过程。 It includes questioning, assuming, elaborating,demonstrating,etc. Why did Einstein drive for Han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how did Einstein feel when he heard the audiences question? What is the text most probably taken from? 评价性问题evaluation 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进行评价。 It includes the evaluation of the authors argument,conclusion,views, attitudes,etc,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nding of the last paragraph?Why? 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 the drivers action?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assage? 3.通过读后活动拓展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与阅读有关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参与、体验、探究、内化、表达等活动,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认知。读后活动要注重语言能力的迁移、文本内容的延伸拓展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实现语言、内容和思维的统一。 (1)话题辩论。辩论是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比较自己和他人对同一话题的思考和看法,分析他人的论点和相应的论据,在与他人的思维碰撞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形成自己合理的推断。教师要善于挖掘阅读材料中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辩题,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为学生有效地进行辩论搭好语言支架,从而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其思辨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授牛津广州版初中英语教材八年级上册Unit 5“Water”时,就根据课文的话题,创设了一个情景,让学生就“How to protect the water”进行分组辩论。在辩论中,学生更深刻地思考了所辩论的话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以拓深和扩展,思辨能力得以发展。同时,讨论、辩论等活动给学生通过了聆听、接触他人观点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兼容的心态。 (2)两难问题写作。“两难”指的是一种难以作出选择的问题情景。以两难问题作为写作问题,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思考意向。学生在作出最终判断之前需要对各方观点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从而形成理性的认知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辨技能、品质和情感特质可以得到的发展。(潘正凯,2013) 例如,在牛津廣州版初中英语教材九年级上册Unit4 Problem and advice 的Reading课文中有一案例,它是讲述Peter想帮助一个大街上的女孩,但受到他的朋友的劝阻的事例,因为这个女孩是Peter朋友们取笑与捉弄的对象。对于人生观与价值观尚未形成的中学生来说,这是个两难的困境:他既想去帮助那个弱小的女孩,又重视友谊,害怕失去朋友。这就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两难的情景,笔者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如何做才能更合理解决此类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总之,批判性思维发展是学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西方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的广泛重视。它与问题解决并称为思维的两大技能,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目标,然而,在我国这一问题还没有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对其研究探讨不多。英语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得英语阅读技能、练就英语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是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办法,这就需要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批判性思维的阅读教学方法,通过多维度、深层次解读文本,打破常规化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英语教师应该树立批判性阅读理念,采取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阅读能力,弥补现有阅读教学的不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武宏志.论批判性思维[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3(11). [3]程晓堂,赵思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 [4]张淳.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的教学设计[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9,2. [5]Paul,R.W.&Elder,R,Critical Thinking:Tools for taking Charge of Your Learning and Your Life[J]. Person Education,2006. [6]钟启泉.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2002,1. [7]Nuttall, C. 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J]. Oxford:Heinemann,1996. [8]潘正凯.依托两难话题读写任务.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3(12):9-14. [9]《牛津英语广州版》教材必修3,4,5[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4,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