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二语词汇的性质和意义
范文

    罗少茜 赵海永 邢加新

    

    

    

    摘 要:为了更加合理地对词汇进行教学和测试,对词汇基本概念及本质的了解十分必要。本文首先介绍词汇的几对基本概念,然后介绍多词单位。在日常词汇学习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单个词的学习,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词块和词语搭配的意识及运用能力。

    关键词:词块;多词单位;二语词汇引言

    词汇不仅是语言的基本材料、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还是一切语言活动的基础。什么是词?这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语言学界对词汇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张维友(2004)将其概括为,词是语言最小的自由形式,它有一定的声音、意义和句法功能。英语中对“词汇”的表达也有多种,如vocabulary, lexicon, word, lexeme等。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1993)认为词汇不仅指字典上所列的单个词项,还应包括更大的范围,如词汇短语(lexical phrases)、习语(idioms)等由多个词汇组成但表示整体意思的“语块”(chunks或multi-word chunks)。在他看来,本族语者大脑长时记忆中存储的不是独立的单词,而是一个个的语块,使用的时候亦不是将单词和单词组织起来,而是将整个语块提取出来表达相关的意义。在词汇教学和测试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教授词汇、对学习者的词汇进行更加合理的测试和评价,教师需要对词汇本质有所了解。本文首先阐释词汇有关概念,然后介绍多词单位。词的有关概念

    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词汇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释,下面我们逐一介绍。

    1.词符、词型、词目、词族

    约翰·里德(John Read)(2000)区分了词符(token)、词型(type)、词目(lemma)和词族(word family)的概念。词符是指在书面语或口语中所有出现的单词,不管他们的形式是否相同,每出现一次,就算作一个词符。例如,某一个词在一篇文章中出现两次或以上,每一次出现都应被计算在词的总数以内,简而言之,词符的总数就是词的形状(word forms)出现的总数。如I bought a book yesterday. The book is interesting.该句中共有九个词符。所以,当人们说一篇文章里有多少词时,指的就是文章中有多少个词符。词型是指具有不同形状词的统称。若某一个词在一篇文章中重复出现多次,在计算词的数量时,只能计为一个。例如I bought a book yesterday. The book is interesting.该句中有九个词符,但只有八个词型,因为同一单词book出现了两次,只计为一个词型。在日常教学中,如果我们让学生写一篇200词的作文,其实多是指词符的数量,因为一些单词,如the, a, to, and, in, that等,会在文中出现多次,因此词型的数量要少于200词。我们经常用词型和词符比(type-token ratio, TTR)来衡量学习者的语言发展,在口语和书面语中衡量学习者的词汇丰富度,TTR值越大,说明篇章中的词汇越丰富。

    在日常教学和学习中,我们会经常碰到一些单词以不同形式呈现,如单词wait的其他形式有waits, waited, waiting;同样,society也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如societies, societys, societies等。在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把其他词分别看作是wait, society的不同形式。从语法意义上来讲,这些词包含一个词根和它的屈折变化形式,但不改变词根的意义或词类属性。在词类研究中,词目是指一组具有紧密语法关系的词汇,包括一个词根和它的一些屈折变化形式。因此本段中的例子,分别与wait和society来自同一个词目。然而,词根除了有屈折形式的变化,还可以通过派生形式改变一个词的词类属性和意义,如leak,可以通过屈折变化产生leaks, leaking, leaked;也可以通过派生形式产生leaky, leakiness,leakage, leaker等。这两组词的意义和形式虽然有所差异,但总体而言紧密相关。所有这些词统称为一个词族,它是由一个词根、屈折变形的词和派生形式构成的词组成。在二语习得领域,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词族”的概念衡量二语学习者的词汇水平(Nation, 1990)。

    当我们对学生词汇量进行测量时,我们首先要清楚,所使用的测量工具是基于词符还是词族或者其他所设计的,因为这些测量工具的构念直接影响我们对词汇量的测量和评价。

    2.词的分类

    英语中对词的定义多种多样,而且词汇繁多,每一个词在句子中又扮演着特定的角色,有的起语法作用,有的起搭配作用(Jackson, 2002)。根据国内外文献,结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2003),薄冰和司樹森(2011)、张道真(2011)的观点,考虑词汇在语篇中不同的作用,本文将英语词类划分为十大类,分别为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冠词、代词、数词、感叹词。

    就词汇的意义和性质而言,我们可以把这些词类大致分为两大类,即开放词类和封闭词类。开放词类,也称之为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类词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新词不断产生,旧词逐渐被淘汰或取得新义,这类词提供句子的所指意义,承担传递信息的任务。封闭词类,又称之为语法词/功能词,包括代词、冠词、介词、连词等。这类词数目有限,很少增加,在句子中起着结构作用,主要起到构成句子语法结构的功能(罗少茜、赵海永、邢加新,2016)。

    传统意义上,语法词属于语法教学的范畴,而实词则属于词汇教学的范畴。然而近些年这两类词之间的严格区分变得模糊起来。这两类词的相互依赖正是词汇法的核心原则(Thornbury, 2011)。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形态)。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但是在词汇评价中,我们主要还是关注词汇词/实词。

    3.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词

    在英语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具有至少两个意思的单词,这些意思差异很大,通常被认为属于不同的词族(Read, 2000)。例如,bank可以表示“银行”“河岸”“一排(开关、仪器等)”“(通常指飞机改变时)倾斜飞行”等。可以看出,没有一个共同的内涵能将这四个意思联系起来,通常我们认为它们属于不同的词族;在词典里,它们被认为是不同的词条,而在词汇评价时,我们也不能因为学习者掌握了其中一个意思,而推断其也掌握其他意思。同形异义词在学习和生活中很常见,我们要区分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

    (1)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polysemy)是自然语言中的普遍现象,指一种词汇形式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义项(Lyons, 1977)。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除了术语外,只有一个意义的单词很少见,大多数单词具有多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意义,这给英语词汇学习和教学带来了困难和挑战。例如,在《牛津双解英语学习字典》中,school就有以下九个义项:

    ① [C] a place where children go to be educated;

    ② [U] (used without the or a)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in a school; the time during life when you go to a school;

    ③ [U] (used without the or a) the time during the day when children are working in a school;

    ④ the school [sing.] all the children or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s in a school;

    ⑤ [C] (often in compounds) a place where people go to learn a particular subject or skill;

    ⑥ [C, U] (NAME informal) a college or university; the time you spend there;

    ⑦ [C] a department of a college or university that teaches a particular subject;

    ⑧ [C] a group of writers, artists, etc. whose style of work or opinions have been influenced

    by the same persons ideas;

    ⑨ [C] a large number of fish or other sea animals, swimming together.

    这九个义项表示的意义都与学校的功能、作用、特点等有关,是有内在联系的。由此可见,多义词之间的联系就像一根链条,把几个意义连接起来,有序地巩固在同一个语音形式之下。汪榕培(2002)根据词的起源和词义之间的关系,把多义词的意义分为:原始意义与派生意义,中心意义与次要意义。原始意义(primary meaning)指词最初的意义,也可以称词的本义;派生意义(derivative meaning)是词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又可称之为转义。有些词的原始意义除了词源学家外,已经不为一般人所知晓,如candidate(候选人)的原始意思是“穿白衣服的人”,但在现代英语中这种意思已见不到。有些词的原始意思和派生意思同时在現代英语中保留下来,如pain原始意思为“惩罚”,在现代英语中只用于pains and penalties(惩罚),而它的派生意思“疼痛”却广泛应用。

    一个多义词有多种意思,可根据其使用的频率分为中心意义和次要意义。次要意义是从中心意义引申而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相互独立的。如bachelor的基本意义是unmarried man(未婚男子),次要意义是person with a university first degree(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次要意义围绕着中心意义演变和发展起来,并与之保持密切关系。但在次要意义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中,① 有的是因为词义扩大或缩小的结果,如case的普遍意义是“实例,事例”,可引申为“病例,个例,案件”;captain的普遍意义是“领导者”,可引申为“船长”;light的普遍意义是“光”,可引申为“灯”。② 有的是抽象和具体的相互转化,如beauty的抽象意义是“美丽”,具体意义是“美人”;eye的抽象意义是“眼光”,具体意义为“眼睛”;③ 有的是类比而成,如baby字面意义是“婴儿”,但可以比喻为“无助的人”;lion的字面意义是“狮子”,但可以比喻为“勇敢的人”。

    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语法关系来判断多义词的意义。一词多义虽然给英语词汇教学带来了困扰,但也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通过一词多义可以减少词汇的总量,减轻人们记忆词汇的负担。

    (2)同形异义词

    英语中除了一词多义外,有一些词是同形、同音、异义或同形、异音、异义或同音、异形、异义,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同形异义。这些现象容易给学习者带来困扰,亦给教师带来挑战,具体可参照汪榕培(2002)的《英语词汇学高级教程》。

    ① 同形同音异义词:指的是单词的发音和拼写都相同,但意义不相同的单词,如表1 同音同形异义词举例

    ② 同形异音异义词:指的是拼写相同,但读音和意义不同的单词,如表2同形异音异义词举例

    ③ 同音异形异义词:指的是读音相同,但拼写和意义不同的单词,如表3同音异形异义词。

    這里要注意同形、同音、异义词和一词多义的区别。同音、同形、异义词之间没有任何的必然联系,是词源和意义完全不同的词;然而一词多义,一个词的不同意义往往存在某种联系,即所有的意义都源于该词的基本意义。简而言之,二者的区别就在于词的意义之间是否有联系,如果有,则为一词多义;如果没有,则为同形异义。多词单位

    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单个的词外,还有一些包含多个单词的词汇,有的是动词词组,如get across, move out, put up with;有的是复合名词,如fire fighter, love letter, personal computer;还有一些习语,如a piece of cake,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等。这些词汇都包含多个单词,并构成一个意义单位。这些意义单位通常被称之为多词单位,它们的意思很难从某一个单独单词推测出来,这也给外语教学和学习带来困难。

    

    

    

    1.词块

    在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些词汇连在一起并不是为了构成复合词,比如经常看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汇放在一起构成一个意义单位,如look for, bits and pieces,其形式是固定的或半固定的,这样的意义单位被简称为词块。词块(chunk)是语言及其使用中的一个重要单位,在语言理解、产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词块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詹姆斯·奈丁格(James R. Nattinger)和珍妮特·第卡里克(Janette S. DeCarrico)提出。他们将人们习惯上认为的词汇短语(lexical phrases)定义为长度不等的词块,并认为词块是约定俗成的、具备功能的复合物。比起按语法规则拼写而成的句子,它们在交际中出现的频率更高,具有更为明确的习语意义。Nattinger和DeCarrico将词块划分为聚合词(polywords)、习俗语词块(institutionalised expressions)、短语架构词块(phrasal constraints)和句子组构词块(sentence builders)等四类(Nattinger& DeCarrico,1992)。

    刘易斯(1993, 1994)在其他语言学家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提出了词块理论,为词块教学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倡导高度重视词块的学习。刘易斯(1993)还根据词汇内部的语义联系和句法功能将常用的词块分为四类:

    (1)聚合词(polywords),由一个以上单词组成的固定短语,包括动词短语(如look for, look up, put off)、习语(如of course, right away, at once)和一些由于搭配关系而形成的比较固定的用法(如record player, taxi driver, the day after tomorrow)。它们是学习者需要记忆的基本词汇;

    (2)搭配词(collocations),指词项在长期使用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同现关系,即词项间可以相互预示自己“搭档”可能出现的结构。搭配分为词汇搭配(如strongly believe)和语法搭配(如take part in);了解搭配是理解一个单词的重要组成部分;

    (3)惯用话语 (institutionalized utterances),指形式固定或半固定、具有固定语用功能的单词组合,它可以是完整的句子,如What are you going to do?也可以是非完整的句型,如Where is...? Its next to... How can I ...?If I were you, I d like...等;

    (4)句子框架和引语(sentence frames and heads),可以是用于语篇衔接的关联词,如firstly, secondly, finally, next, then, in addition to, furthermore等,也可以是更大的句子结构,如Its amazing how…等。

    研究二语词块主要有三种方法: 语法学方法、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和心理语言学方法。由于覆盖范围及研究重点不同,这三种方法对词块的定义表述不一。本文中,将词块定义为:由多词组成,可以独立用于构成句子或者话语,实现一定语法、语篇或语用功能的最小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它是大于词、小于句子的语言单位,可以像词那样独立运用。而且,词块应该是连续的,具有完整的意义或明确的功能(马广惠,2009)。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词块不但有助于我们记忆单词,而且有助于快速掌握单词的用法,如句子框架中的Its amazing how…在快速发言时,对于缩减规划时间非常有用。关于词块的功能和词块理论指导下的词汇教学,可参考罗少茜、赵海永和邢加新(2016)合著的《英语词汇教学》第四章。

    2.词汇搭配

    除了词块以外,词汇组合还有另一种较为松散的组合方式,叫词汇搭配。如果两个词一起出现不是偶然的,或者说当我们看到一个词时,可以相当确定地猜测到另一个词就在旁边,那么这两个词就构成了搭配。词语搭配指的是词与词结伴使用的语言现象,是词语间的典型共现行为(Firth, 1957)。词汇搭配的典型性取决于搭配的概率属性,因为任何搭配都是可能的,只不过一些比另一些更为恰当。迈克尔·霍伊(Michael Hoey)提出了词语搭配的新定义,即搭配是词符之间,而非词目之间的一种心理联系(Hoey, 2005)。换句话说,词语搭配是指词目下各种词符之间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具体搭配,是语言的心理事实,而非词汇简单的归纳和抽象。描述词汇搭配的方式很多,但就教学而言,对其较为实用的描述是,在书面语和口语中,规律性的经常出现的两个或三个词丛,如V + N,Adj+ N,V + Adj+ N,Adv + V,Adv + Adj等为最易识别的几类搭配序列。

    搭配从稳定性方面考虑可以分为“封闭型搭配”(closed collocation)和“开放型搭配”(open collocation)。封闭型搭配(即习语)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习惯固定词组,在语义和结构上是绝对或相对固定的,在组合方式上是有限制的,因而它具有“稳定性”。开放型搭配是在千变万化的语言环境中按照一定语法结构和语义联系造就的灵活词语组合,可以无限生成,相对而言其意思比较清楚易辨(周明亚,2003),如set a record, set a new world record等。

    汪榕培(2002)根据搭配的性质,将词汇的搭配分为语法搭配和词汇搭配。他认为“语法搭配是由一个主导词(名词、形容词、动词等)和一个介词或不定式、分句之类语法结构组成的短语”。可分为八种类别:

    ① 名词+介词,如blockade against, apathy towards;

    ② 名词+带to的不定式,如It was a pleasure to do it. They made an attempt to do it.

    ③ 名词+that+分句,如We reached an agreement that she would represent us in court.

    ④ 介词+名词短语,如by accident, in advance等。

    ⑤ 形容词+介词,如fond of, deaf to等。

    ⑥ 形容词+带to的不定式,如It was necessary to work. She is ready to go.

    ⑦ 形容词+that+分句,如She was afraid that she would fail the examination.

    ⑧ 包括19种英语动词句型,如动词+带to的不定式,They began to speak. 动词+动词-ing,如They enjoyed watching television.等。

    汪榕培(2002)認为“词汇搭配通常不包含介词、动词不定式或分句。典型的词汇搭配由名词、形容词、动词和副词组成”。可分为七种类别:

    ①动词(表示“创造”和/或“激活”)+名词(或代词),如come to an agreement, make an impression等;

    ②动词(表示“根除”和/或“撤销”)+名词(或代词),如reject an appeal, withdraw an offer等;

    ③形容词(或名词)+名词,如strong tea, a sweeping generalization, land reform等;

    ④名词+动词,如bombs explode, alarms go off等;

    ⑤名词+of+名词,如a colony of bees, a pack of dogs, a piece of advice等;

    ⑥副词+形容词,如deeply absorbed, sound asleep, keenly aware等;

    ⑦动词+副词,如affect deeply, appreciate sincerely等。

    计算机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为探讨和研究词语搭配提供了方便的手段。教师可以通过统计手段如Wordsmith呈现词频和词的搭配。如苏珊·亨斯顿(Susan Hunston)介绍,要确定某一搭配词的显著性,就必须运用统计测量的手段,检验每一个搭配词与节点词之间的相互预见和相互吸引程度,判断它们的共现行为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词语组合的典型性(Hunston, 2002)。常用的测量方法是计算共现词项间的T值和MI值(Mutual Information Score,互信息值)。计算T值和MI值都是通过比较搭配词的观察频数和期望频数的差异来确定某一词语搭配在语料库中出现概率的显著程度。基于语料库的词语搭配研究中通常把MI值等于或大于3的词作为显著搭配词。MI值表示的是互相共现的两个词中,一个词对另一个词的影响程度或者说一个词在语料库中出现的频数所能提供的关于另一个词出现的概率信息。MI值越大,说明节点词对其词汇环境影响越大,对其共现词吸引力越强。T值是根据假设检验中的t检验计算得来的。在词语搭配研究中,我们要检验的就是在由节点词构成的小文本中两个词的共现频数与期望频数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语

    本文首先介绍了几对词汇相关的概念,这些概念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和认识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加合理地进行词汇教学和评价。除了单个的词外,英语学习中会遇到很多多词单位;在词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词块和词语搭配知识。培养词块和词语搭配能力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呈现词语、拓展词汇、巩固词汇、帮助学生储存和重拾目标语中词汇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词汇的策略。

    参考文献

    Firth, J. R. 1957. Papers in linguistics 1934 – 1951 [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ey, M. 2005. Lexical priming: A new theory of words and language [M]. London: Routledge.

    Hunston, S. 2002. Corpora in applied linguistic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ackson, H. 2002. Grammar and vocabulary[M]. London: Routledge.

    Lewis, M. 1993. The lexical approach: The state of ELT and the way forward[M]. Hove: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Lewis, M. 1994. A lexical approach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Lyons, J. 1977. Semantic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attinger, J. R., & DeCarrico, J. S. 1992. 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ation, Ian S. P. 1990. 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 [M]. New York: Newbury House Publisher.

    Read, J. 2000. Assessing vocabulary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hornbury, S. 2011. 如何教詞汇[M]. 王琦,译.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薄冰、司树森. 2011.新英语语法手册[M].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罗少茜、赵海永、邢加新. 2016.英语词汇教学[M].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

    马广惠. 2009.英语专业学生二语限时写作中的词块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 54-60.

    汪榕培. 2002.英语词汇学高级教程[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张道真. 2011.英语语法大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维友. 2004.英语词汇学教程.第2版[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周明亚. 2003. 词语搭配现象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J].外语界,(2):73-7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11:17